初二上册生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导学案
详细内容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班级: 组别: 组员姓名:
学习目标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阐明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意义。
导学内容
自主学习:
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说出你所知道的几种行为?
答:觅食行为、取食行为和储食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如求偶、育雏)、
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
2.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先天性行为 和 学习行为 。
3.先天性行为是指 生来 就有的,由动物体内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 幼袋鼠攀爬育儿袋 、 小鸟喂鱼 、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等。
4.学习行为是指在 遗传因素 的基础上,通过 环境因素 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 学习 而获得的行为,如:海豚顶球、 蚯蚓走迷宫 、 大山雀喝牛奶 、 黑猩猩钓
取蚂蚁 等。(3、4题须举课本P48―49例子)
5.先天性行为是简单的生来具有的行为,是动物的 生存 基础;学习行为有利于动物适应 复杂 的环境。得以更好的生存、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强 ,学习行为越 复杂 。
合作探究: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1.提出问题: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
2.作出假设: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属于学习行为 。
3.制定和实施计划
做两套同样的迷宫,一个用于小白鼠走迷宫训练,对小白鼠每一次走迷宫的 学习
进行记录。当小白鼠可以顺利地从起点到终点后,更换新的迷宫,再放出同一只
小白鼠,看小白鼠是否能顺利地到达终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证明小白鼠是靠 经验
寻找到正确路线的,而不是靠 嗅觉(或先天遗传) 。
4.得出结果(推测): 小白鼠走第一套迷宫,需要“尝试与错误”六次才能吃到食物,
而小白鼠走第二套迷宫,仅需要“尝试与错误”一次就能吃到食物。实验结果支持假设。
5.得出结论: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属于学习行为 。
展示交流
达标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D )
A.公鸡打鸣 B.小鸟喂鱼 C.小猴表演节目 D.猫的心脏跳动
2.下列图中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D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下列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高等的是( D )
A.蚯蚓走迷宫 B.老马识途 C.鹦鹉学舌 D.黑猩猩设法取下高处的香蕉
4.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D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5.下列现象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D )
A.母鸡孵卵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小狗做算术题
6.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 生活 过程中,通过生活 经验 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7.一般说来,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 复杂 ,学习行为就越 复杂 ,而且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的比重 越大 。这样更利于动物适应 复杂多变 的生活环境。
8. 资料一:失去雏鸡的母鸡会将无母的小猫来抚爱。
资料二:家养的小猫经训练可在固定地方吃东西。
请分析以上两份资料,思考: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
答:先天性行为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虽然失去雏鸡的母鸡会将无母的小猫来抚爱,但喂养小猫对鸡这个物种的延续没有任何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任何动物都不可能靠父母喂养一生,如果一种生物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