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初中美术教案>第13课感觉色彩

第13课感觉色彩

详细内容

第13课 感觉色彩
第一课时《走进色彩的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吸取大自然的物品,观察、取样、感受、发现等,进行主动的发现色彩及感受色彩给带来的视觉情感。(人文主题)
(2)通过学习复习,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技能主题)
课程准备:
大自然的取样实物(鹅卵石或树叶)
课程活动流程:
(1)老师提问 ―― 感受春、夏、秋、冬大自然的色彩。
(2)走出教室,学生到校园中捡鹅卵石或树叶――走进大自然寻找实物,发现色彩。
(3)清洗整理实物――仔细观察手中实物的色彩(独立观察、互相讨论)
(4)裁出大小见方的铅画纸――动手(边缘药整齐光滑)
(5)寻找手中石头的色相同时复习色相的相关知识――色彩语言、色相知识。
(6)调好色相、均匀的涂在铅画纸上
(7)全班同学把上好色彩的纸贴于黑板――制作
(8)发现、感受 从小――大的色相――生活感受、面貌
课程语言设计:(教学片段)
师:闭上眼睛感受,设想假如现在是春天,呈现在你眼前的色彩会是蓝、绿、冷、暖、还是其它呢?
生:是绿色,是冷色同时也有暖色,因为有花朵
师:接着让学生感受夏、秋、冬的色彩(学生在这里很活跃,闭着眼睛,感受讨论春、夏、秋冬的色彩印象。)
师:在这里紧接着设问:那这些是一种怎样的色彩呢?是人造的还是大自然的。
――全体同学参与回答:大自然的
――很好,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里,这些色彩不仅进化了地球上的生命,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人类可以用色彩来指挥交通,识别物品,装点居室,甚至用它来装扮人类自己。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大自然的色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感受校园美丽色彩的同时寻找校园中的鹅卵石以及掉在地上的树叶,并捡起,从中挑选出你喜欢的进教室(学生欢快寻找并乐在其中。)
――大家把收集来的石头以及树叶整理,清洗干净,寻找一个色彩的本貌(这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色相)
今天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色相以及学来的感觉。
――要求学生用颜色来调配手中的物品色彩(观察方法,眯起眼睛,提炼出物品的主要色调)
――并把调好的色彩平涂在裁剪好的的铅画纸上。
――全班同学完成后全部贴于黑板(以单块色彩组合成一片色。全班非常活跃和惊喜,他们似乎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活感受
(丛中认识到色彩竟然能如此的丰富和富于变化)
――整堂课收尾。
知识点:色相:是指色彩的不同面貌,光谱中有150种可分辨的色相,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六种基本色相。在基本的色相中又有三原色,色相是由光线的不同波长决定的,色相是色彩的主要对比因素。

第二课时 形体与色彩
一 目标
本课的目标在于使学生认识从导体的形体变化的感觉:从单个――多个或更多的形体的色彩所带来的对学生的不同感受。这是从人文主题方面考虑的。技能技法则是从中能认识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语言以及废用材料的再利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 课堂准备:
4开大小的卡纸、水粉颜料、废旧报纸、水粉笔、剪刀、胶水
三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四 课程活动流程设计:
――颜色观察时一种综合现象是一种综合现象,我们在观察色彩时,是从点――面――体:从小到大区感受色彩带给你的不同情感变化。
――这一课时我们要从模型制作开始――(立方柱)给学生一个4K大小的卡纸,并且教师讲解要求。

要求:(1)在4K的卡纸上折一条1.5cm的线条(纸张是竖构图,其余部分4等份)
(2)在第一等份上做一明度练习,先与学生复习明度的概念:
(明度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任何颜色都有明暗的差别,如黄色很亮,紫色很暗。明度则是由光线的振幅高低所决定,它是色彩的主要对比因素。明度练习则是用黑色与白色进行色阶变化。)
(3)第二等份上
用既成形象剪贴组织的灰色序列。要求学生寻找过期期刊,取各种不同型号的规格字体进行拼贴,组成不同灰度系列,然后同样安置在立方体的另一面上。
(通过这样一个现成品的构成练习,有目的寻找资料,认识那些平日视而不见的东西。使之变成有用的构成因素,从而培养学习开发的利用现成品进行再构成的能力。)
(4)用一色相混合黑白灰而生成的色度系列,先任意在色相环中选取一个颜色与黑白两色相混,求得混色向明暗两级发展色度差的变化序列。用以认识颜色加黑加白后色度所起的变化。像上述各方式一样,将结果画在长方柱的第三面上。
(5)用废旧杂志,冷、暖色的色块,按尺寸大小剪出,间隔着贴于最后一面上。
(6)全体同学按上述方式完成后,把所有模型集合起来,对他们进行组合排列,要求全体同学仔细观察,同时用文字语言表达一下观察后的感受,特别是从单独一个模型――多个模型的色彩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