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学案(沪教版)
详细内容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记住乳化的原理,会说出几种除油污方法的原理;
2. 记住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的性质,并能借此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 记住大部分溶液都具有导电性的性质,并能说出其中的原理,记住部分不导电溶液的名称。
【学习重点】溶液的部分性质:凝固点、沸点的变化,导电性。
【学习难点】利用溶液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电解水时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2.稀硫酸是将硫酸溶于水形成的,且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请分别写出阴阳离子的符号?酒精溶解于水,是以什 么形式分解的?
3.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其中显示电性的是哪个?
4、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新知导学】: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乳化现象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形成体系)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植物油和汽油,振荡
④中加入2-3滴洗涤剂,振荡
小组交流:1、两者现象是否相同?原理呢?
2、加了乳化剂后形成是溶液吗?为什么?生活中的乳化现象有哪些?
活动二 、溶液的性质
1. 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的 ,
凝固点 比纯水的 。
2. 下列物质中:一定量的水、食盐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的物质是 ,能导电的原因是 。不能导电的物质是 ,不能导电的原因是 。
反思:为什么食盐固体不能导电?其它物质导电的原因与溶液导电的原因一样吗?
3.讨论
(1)为什么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
(2)为什么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
(3)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 ;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 。
(原因是 )
(4)为什么用湿手触摸电器设备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溶液的性质:①.
②.
2、乳化剂和乳化现象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2.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3.一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固体,则小球将( )
A. 上浮 B. 下沉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4.下列装置中试管内的水能够沸腾的是 ( )
【课后训练】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的是( )
A.食盐B.蔗糖 C.硫酸 D.氢氧化钠
2.寒冷的冬天,人们可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
A.盐能与雪发生化学反应B.盐水溶液能导热
C.盐水的凝固点较低D.盐溶于水产生热量
3. 可以分散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 可以
4.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有关清洗餐具的实验探究。分别用以下四种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冷水中加入2滴洗涤剂④热水中加入2滴洗涤剂。上述哪种方法清洗餐具效果最好?试分析原因。
5.小明同学欲想 喝糖水,怎样使糖较快溶于水中?请你帮他想想办法:
6.工人师傅用洗涤剂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北方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以使冰雪很快融化,这是利用了 的原理;NaOH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具有导电性,这是因为 .
7.小华是个非常爱动脑的同学,做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小华观察得非常仔细,以下是他们小组观察、记录并思考的一些问题:
(1)经过溶液的学习后,小华明白了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导电的道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能导电的是 .
A.蔗糖 B.植物油 C.高锰酸钾 D.氯化钠
(2)做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小华不仅看到灯泡亮了,还观察到与电解水相似的现象:两根石墨电极上都出现了气泡.这激发了小华探究气泡成分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小华的探究活动吧!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提出假设】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
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3: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以上假设的依据是 .
【设计实验】小红决定用电解水的装置重做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分别收集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两电极产生的气体.
【收集证据】观察气体颜色,用刚燃着的木条检验收集到的无色气体,发现氯化钠溶液在通电 条件下产生了两种气体.
【实验分析】若一支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黄绿色,而另一支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则假设 成立;若两支试管内收集到了两种不同的无色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证明:假设l成立,并且氯化钠溶液通电时还生成了氢氧化钠,请写出氯化钠溶液通电时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要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 溶液或稀硫酸.联想上述实验,你认为在电解水时 (填“可以”或“不可以”)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原因是 .
8.在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若用 代替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中液面也会出 现同样现象.
9.根据下面实验报告填空:
探究目的: .
实验用品:药匙、烧杯 、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
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2)图示③中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
、 .
10.从微观角度说明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并举例说明这一道理在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1、有两瓶体积相同的食盐水和蒸馏水,如何区别它们。(用三种方法,不得直接品尝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