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觉醒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印度的觉醒》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4-6 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3-1-7 列举实例,分述印度争取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国情特点。
解读:印度的觉醒,以觉醒为关键词,讲述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人民的抗战。在英国的百年殖民统治之下,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印度社会开始觉醒,特别是20世纪以后,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有了新的方向,以非暴力不合作为原则展开的印度民族运动。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教材向学生介绍的印度的觉醒的背景,和觉醒的表现--- 甘地的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教材结构体系: 英国的殖民统治
工业文明的冲击
背景
开端
印度的觉醒 国大党的成立
经过
表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
影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以及近代工业文明对印度的冲击有个初步地了解,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知道称甘地为圣雄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情况的回顾、教材图文资料的研读等,使学生对印度2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能有个直观清楚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互动,加深学生的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甘地高尚的品格和牺牲精神,感受印度人民对“独立”“自由”的追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2.难点: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教学思想:
“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
策略方法: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甘地的照片
请问学生:
1、这张照片说的是谁?
导入:甘地是领导印度人民觉醒的领袖人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印度的觉醒,那么,到底印度人民为什么要觉醒,又是如何觉醒的呢?
展示课题:《印度的觉醒》
(二)新课学习:
教学环节一印度的觉醒(历史背景)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37整一页)
设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度觉醒的背景(从英国的殖民统治4个史实、组织条件等角度)
学生开展探究、研讨,并在纸张上写出来:
(1)英国的殖民统治4个史实
(2)组织条件(读图2-21及旁边正文材料,思考:国大党成立的初衷什么?)
教学环节二印度的觉醒 (深入了解历史背景)
1、出示一队大象拖着一个火车头到达印度中部和印度工人在铺电缆图片资料,设问:这组图片说明了当时印度的觉醒的哪个原因?(英国在印度大力推广西方文化、科技发明,修建铁路等,促进了工业文明在印度的传播)
2、出示生活在印度的英国人与他们的印度仆人和英国人与她的印度仆人的图片资料,设问:这组图片说明了当时印度的觉醒的哪个原因?(印度受到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活动:根据两组图片,说一说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期间,给印度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教师根据不同讨论结果(观点),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认识英国既为印度带来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也使印度本土的民族经济受到剧烈冲击,需要明确,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其恶果至今难以消除。
过渡:面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有什么觉醒的表现呢?
教学环节三 印度觉醒的表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师: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被尊为“圣雄”。他的非暴力思想是在南非生活期间形成的。
1、读p38《阅读卡》什么是非暴力?
设问:我们能从甘地身上学到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非暴力的理解。
2.阅读教材,出示相关史实,体会非暴力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变化
(1)甘地在南非期间,亲眼目睹了印度侨民遭受歧视的情况。民族自尊心驱使他放弃律师职业和稳定的收入,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领导印度侨民进行了多次颇有成效的反种族歧视斗争。
(2)1919年,新的治安法通过后,曾对殖民统治者抱着合作态度的甘地号召人们罢工,举行祈祷和绝食以反对该法,未料引发流血惨案。
(3)阅读p38图2-24、25、26的图文资料
设问:属于非暴力的史实是?属于非暴力不合作的史实是?(体会体会非暴力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变化)
深入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结合p38图2-24、25、26的图文资料
(1)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此处可结合内容点析)
(2) 从最早的不合作运动到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运动,这其中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说明什么问题?(从形式上的不合作,到以食盐进军为代表的追求国家独立的不服从、不合作运动,最后发展到摧毁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独立的运动。从变化中,我们能感受到印度人民要求民族解放、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人民的反抗中岌岌可危)
(3)在这些运动中,甘地个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进步性:①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②二战后初期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局限性:①采用非暴力手段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
(4)经过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你认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能否延续下去?尝试推断印度争取独立的走向。(用以说明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印度的独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年,印度便获得独立。)
教学环节四:课堂练习
1.英国统治印度期间,促进工业文明在印度传播的做法有( )
①大力推广西方文化、科技发明 ②修建铁路
③大力推广君主立宪制 ④将英语作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对马克思这句话本质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入侵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生产力 B.入侵导致印度自然经济瓦解
C.入侵使机器纺织代替了手工纺织 D.入侵摧毁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
3.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运动发生在( )
A.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三次都有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一: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甘地还把纺车当作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2)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
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七、板书设计
英国的殖民统治
工业文明的冲击
背景
开端
印度的觉醒 国大党的成立
经过
表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