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泰州市高港区初三历史二模试题(附解析)
详细内容
2014年泰州市高港区初三历史二模试题(附解析)
2014.6
(满分:50分 政史合场 时间:12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请注意: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2.考生答题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座位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21.夏朝开始的“家天下”现象,后世在中外历史上广泛存在。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2.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要么会被蒸发,要么湮没于历史。在《中国焦点》评出十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中,位于第一的是孔子。孔子的主要思想是
A.著《道德经》,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B.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人对人的压迫和不义的掠夺战争
C.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中央集权
D.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也要求人能约束自己
23.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去年暑假,
汉字听写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
英雄》,惊艳电视荧幕。右图所呈现的汉字字体
中,最早出现的是
24.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杜会发展的进程。
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2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
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右面
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26.《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
买卖衣服 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瓦子”。此生活景象反映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27.杜甫诗“忆昔日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盛世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玄宗 D.唐太宗
28.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学艺术成就辉煌。下列人物和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 王羲之―《兰亭序》 B.毕?―指南针C. 司马迁―《资治通鉴》 D. 施耐庵―《红楼梦》
29.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 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①②B.②④ C.②③④D.②③
30.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洋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发展民用工业 C.筹建新式陆海军 D.派遣留学生
31.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拯救和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黄埔军校 C.中国同盟会 D .中国国民党
32.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3.“我们无可言状的悲怆追 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 民族的觉醒 ,精神的觉醒。”这是在哪个纪念馆门前的发言?
A.人民英雄纪念碑 B.淮海战役纪念馆
C.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34.泰兴市实验初中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百年上海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史实正确的是
①1842年可以买到英国羊毛制品 ②参观江南制造总局里的汽船 ③考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了解黄埔军校的历史 ⑤ 1990年开发浦东新区成为新闻头条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35.下列我国外交事业的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尼克松访华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①③④②
36.八年级的平平同学对“国家统一”这一专题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秦始皇建立的
B.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我 国已经完成了统一大业 D.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的最重要的任务是维护国家统一
37.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革”
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D.经济特区的设立
38.右面图片最有可能出现在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 争时期
39.文艺复兴运动中有一首长诗描述漫游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所见所闻,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这部作品应该是
A .《神曲》 B.《最后的晚餐》 C.《蒙娜丽莎》 D.《哈姆雷特》
40.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
被苹果 “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A.相对论 B.电磁感应原理 C.万有引力定律 D.运动三大定律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
41.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反腐倡廉时强调 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监督施政者,为维护统治秩序和国家利益是古今中外普遍采取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7分)
【源远流长】
材料一:随着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 朝的建立以及封建制度在我国的最终确立,中国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监察制度。秦代中央监察官,位列三公,地位仅次于丞相。在西汉,设专属官监察地方,以“六条问事” ,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在京师设大员负责监察除三公以外的朝廷百官和京师近郡犯法者。
(1)材料一中“秦代中央监察官”正式名称是什么?西汉“以六条问事 ,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的是什么官职?材料中“在京师设大员”是指什么“大员”?(3 分)
【伟大尝试】
材料二:第十九条 十一、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 总统公布施行。第二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
(2)材料二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重要法律文献?材料中的内容体现了欧洲近代哪一运动主张? (2 分)
【他山之石】
材料三: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颁布此文件的目的是什么?(1 分)
【读史明智】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对社会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1分)
4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 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歌声唱出中国人民的豪迈和激情,歌声道出全国各族人民的喜悦和甜蜜。(7分)
材料一:回族的形成 材料二:汉藏一家亲
材料三:2014年5月22日7时50分许,发生一起暴力恐怖案件,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早市,暴徒驾驶2辆车冲破防护隔离铁栏,冲撞碾压人群,引爆爆炸装置,造成31人死亡,94人受伤。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形象说明了我国 “回族”的形成,这一新民族出现在哪一朝代?他们信奉的是什么宗教?(2分)
(2)青海玉 树地震后,“汉藏一家亲”,全力抗震救灾,共克时艰。试用唐朝的史实说明材料二提及的汉藏人民早就是“一家人”了。后来,元朝中央政府更是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西藏地区?(2分)
(3)材料三中提及的“新疆”地区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请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
中央政府更是注重扶持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试举一例说明。(2分)
(4)材料三中出现的这种问题也是当前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1分)
43.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反思历史,反省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具有深远意义。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德国,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大国崛起解说词《帝国春秋 德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杰出人物及其发明成就。(1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什么?一战后,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什么条约?(2分)
材料二:胡锦涛出席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时表示,60 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这场战争。在那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赢得了世界和平。
(3)材料二所反映的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二战后期召开的关于处置德国的会议是什么?(2分)
(4)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
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什么?(1分)
材料三: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建立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二战后美国为对付“新的极权主义”而形成的政策开始标志是什么?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2分)
(6)纵观当今世界,你认为各大国应该为构建和谐世界做些什么?(1分)
44.美日两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美国扬言把60%的兵力部署在亚洲,在日本冲绳部署鱼鹰直升机,这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体现,钓鱼岛问题的背后折射出美国的影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日美亲善条约》,这是近代日本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国际条约。……日本在列强炮舰的逼迫下,痛苦而艰难地迈出了开国的第一步。这一步对于日本来说既是噩梦的开始,更是衰弱到极点后再度走向强大的重要转折。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之一就是企图压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上作出让步。美国表面上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实 质上是为了打击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以便推行它的“门户开放政策”,扩大美国在中国的势力。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到1942年1月,包括苏美英三个强国在内的二十六个国家,代表各个大陆,结成联盟,一致反对轴心国,……每个国家都保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去战胜轴心国家,并且绝不单独媾和。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四:“日本经济奇迹”固然部 分归功于美国在战争刚过的困难年代所给予的援助,但主要还是他们自己勤奋工作、良好组织和通过集体努力对于非战目的的共同经济成就全民追求的结果。从1950年到19 75年,日本的生产量和收入的增长比 同时期任何国家都快。
――罗兹•墨菲《亚洲史》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日本 “再度走向强大的重要转折”是指什么?(1分)
⑵材料二中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最 终强迫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由此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 响?(2分)
⑶据材料三,各国“结成联盟”的标志是什么?各国最终“战胜轴心国家”的标志是什么?
(2分)
⑷据材料四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2分)
22.(1)元朝 伊斯兰教(2分)
(2)文成公主入藏(或文成公主 与松赞干布联姻) 宣政院 (2分)
(3)西汉时设西域都护正式管辖新疆
一五计划期间开发了克拉玛依油田(或修建新藏公路) (2分)
24.(1)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分)
(2)《九国公约》 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2分)
(3)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2分)
⑷主要原因:美国的援助,日本国民的勤奋与努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