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济南市历城区含答案)
详细内容
济南市历城区2014年中考一模
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每题2.5分,20题,共50分)
1.初一七班今天历史课学习的内容中包括“仁”、“为政以德”、“温故而知新”等,他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以从下面的哪本书中找到
A B C D
2.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材料中“秦国新法”反映的是
A.分封制 B.商鞅变法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3. 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其中他在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派张骞通西域
4. 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特征,下面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主要特征的是
A. 社会大变革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
5. 阳光中学历史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可以收集的相关史料有
①张骞通西域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岳飞抗金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7.某历史学习小组要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不应入选的是
8. 投资高达1.5亿元的史诗大戏《建元风云》已拍摄完毕。该剧首度大手笔聚焦忽必烈,向观众揭秘元朝建立的过程。下列不属于忽必烈所为的是
A. 统一蒙古 B. 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相连
C. 实行行省制度 D. 建立元朝政权
9.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中有“厂卫、八股取士、军机处、文字狱”等词语,他研究
的主题应该是
A.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B.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C. 君主专制的加强 D. 强化监察制度
10. 该著作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著作指的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1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挽联是人们为悼念民族
英雄邓世昌而撰写,邓世昌是在哪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奕䜣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
13. 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五四运动
14. 该事件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
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该事件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七七事变
15. 毛泽东同志曾在1949年4月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该诗句与当时的哪一事件相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6. 小明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17.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 “求同存异”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8.清末一位状元实业家救国,并身体力行,创办了一些列民族工业。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A.邓世昌 B.张謇 C.康有为 D.严复
19.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者经济的。”最能体现该文件精神的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冷战的开始
20. 李明同学正在进行中考复习,搜集到以下三幅图片,由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1947年杜鲁门发表国会演说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多极化趋势 D.冷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大题,共50分)
得 分评卷人
21.(16分)自古至今,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是每个朝代和国家统治者高度重视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回部上层发动叛乱,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在清军的有力打击下,叛乱贵族慌忙西逃帕米尔。不久又逃往巴达克山,被当地首领擒杀,叛军纷纷投降。后来清政府又设置机构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选自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清政府又设置机构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指的是哪一措施?(3分)此措施反映当时什么历史特征?(3分)
材料二 元末明初,由日本的武士、浪人及奸商组成的“倭寇”群体,经常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抢劫走私,时称“倭患”。
―― 选自课标解读
(2)针对材料二中的“倭患”问题,明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3分)为抵抗外来侵略清朝前期政府又曾有怎样的举措? (3分)
(3)结合历史和现实,请说出我们应如何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4分)
22. (18分)中共在革命和建设中,曾经遭遇重大危机,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等却能力挽狂澜,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危机,找到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领导中共怎样挽救了革命?(3分)他探寻的正确道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
材料二 邓小平说:“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否则只能导致失误,甚至失败。……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所有别人的东西都可以参考,但也只是参考。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
――《邓小平文选》第3卷
(2)写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导致失误,甚至失败”的历史事件(一例即可)(3分)。 邓小平所说的“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是指什么?(3分)对这种模式的探索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3分)
(3)综上所述,中共对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23.(16分)世界近现代史是讲述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确立、巩固和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时代》中谈到:“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他们(俄国)的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的“关键弱点”指的是什么?(3分)俄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3分)
材料二 1933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唯一可以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2)罗斯福总统为克服“恐惧”而颁布的重要文件是什么?(3分)这一改革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什么重大作用?(3分)
(3)从上述两国的发展历程中,你有何感想?(4分)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每题2.5分,20题,共50分)
1―5 B B C C A 6―10 B D A C C 11―15 B C C D D 16―20 B A B C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大题,共50分)
21.(1)措施:设伊犁将军 (3分) 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3分)
(2)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 (3分) 清政府的措施: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3分)
(3)一方面要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平等
另一方面,对于破坏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4分)
22.(1)建立井冈山根据地(进军井冈山、建立红军);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6分)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9分)
(3)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国情(言之有理即可)(3分)
23. (1)农奴制危机 ,1861年改革(6分)
(2)《国家工业复兴法》,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6分)
(3)改革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言之有理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