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热和能》复习学案2
详细内容
九年级上册《热和能》复习学案2
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 二、典型例题 三)
四、强化训练
1.干木柴的热值是1.2×107 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出3.6×107 J的热量,需要完全燃烧______kg干木柴.?
2.汽车紧急刹车时,车轮停止转动,但由于______,汽车还要向前运动,致使车轮在地面上摩擦,轮胎表面温度升高产生冒烟现象,并在地面上留下黑色痕迹,上述过程中发生了______能向______能的转化.?
3.在水力发电站,高处的水流下来,使水轮机转动,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这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电输送到工厂,使电动机转动,这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使电炉发热,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4.“八月桂花遍地开”,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它说明__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两滴水银相接触时可以结合成一大滴水银,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的缘故.
5.“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______,分子间几乎没有______的作用.?
6.热机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的机器.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在做功冲程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7.甲、乙两个实心铁球,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3倍,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是乙的___倍,若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甲吸收的热量是乙的___倍.
8.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由四个冲程组成,其中正确的是? ( )
A.吸气冲程,进气门开,排气门关,活塞向上运动?
B.压缩冲程,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做功冲程,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排气冲程,进气门、排气门都打开,活塞向上运动?
9.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
B.物体的机械能增大,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10.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箱子里放几粒樟脑丸,过几天整个箱子都充满樟脑的气味?
B.晒衣服时,衣服上的水滴答滴答往下落?
C.早晨打扫教室卫生,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 )
D.泥沙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11.我国的“神舟”三号飞船在环绕地球108圈,行程540余万km后,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地区,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外表发热,此时它具有的能量变化情况是? ( )
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内能不变? B.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加?
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内能增加? D.动能、重力势能和内能都减小
五、达标检测
1. 能量转化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洗衣机甩干衣服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炉灶中煤燃烧时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用电热水器烧水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2. 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 ( )
A.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 B.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
C.水的热量大于沙石的热量 D.水传热本领比沙石的传热本领差
3. 2009年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做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 ( )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低的沸点 C.较大的热值 D.较高的凝固点
4. 关于热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热机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热机效率
B在压缩冲程中内燃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减少废气带走的大量热量可以大大提高热机效率
D.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这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大
5. 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
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6. 长期运行在盘山公路的汽车要在底部添加一个附加水箱,不断向刹车片浇水降温.下列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
A.刹车片温度升高,是车轮毂(gu)的热传递造成的
B.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刹车片与车轮毅摩擦造成的
C.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
D.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蒸发吸收热量的特点
7. 早晨小威的妈妈用豆浆机打豆浆,从开始加热到豆浆煮熟的过程中豆浆的内能__ ,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的原因是分子在_________ 。小威在边吃早餐边听天气预报时发现北京比大连的昼夜温差大,是因为水的_________ 。
8.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次数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
加热时间t/min
水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①分析第1、2 次或第3、4 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 有关.
②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炎热夏天,小丽将装有0.6kg水的塑料瓶放入电冰箱冷藏室,待水降温后饮用。水由35℃降至5℃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多少?[c水=4.2×103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