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检测试题(附答案)
详细内容
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2012届九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àn) 风骚(sāo) 留滞(zhì)
B、田圃(pú ) 强聒(guō)不舍 襁(qiǎng )褓 静谧(mì)
C、亵(xiè)渎 骈(pián)进 蓑衣(suō)谦逊 (xùn)
D、禁锢(gù)莽莽(mǎng )喑哑(àn)深邃(su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剽悍 弥漫 憩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摇曳 殉职 孤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讥笑 震摄 许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D、阑珊 累赘 停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B、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
C、一谈起学习经验,班长就夸夸其谈,真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D、领奖台上,奥运冠军刘翔挥动双臂,神采飞扬,充满着民族自豪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B.在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
C.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5、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3分)
6、语言运用(5分)
小红吃了饭走出学校食堂,习惯地用餐巾纸把自己的嘴巴擦了擦,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小涛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小红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随即将纸拾起来,扔进了食堂外面的垃圾箱。
(1)小涛的言外之意是: (2分)
(2)小红该怎样说才得体? (3分)
7、综合探究。(10分)
(1)学校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请你给这次活动命一个名,以体现活动主题。(3分)
(2)活动组委会请你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三点建议。(3 分)
①
②
③
(3)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要求说出作家作品)请说明喜欢的理由,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默写填空
①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②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③ ,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④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⑤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 ,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⑦《渔家傲》中抒发了词人久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 , 。
⑧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场上拼杀场面的是 ,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着,徒以有先生也”
9.《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3分)
1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4分)
秦王怫然怒 怫然:
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 易:
岂直五百里哉 直:
长跪而谢之 谢: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降于天
12.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成功(19分)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 + = 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韩愈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愈。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3、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成功(3分)
14、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是 。(2分)
15、本文开头通过 (3分),自然地引出论题;结尾提醒人们 (3分),强化文章的中心。(本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6、请为本文补写两个有关勤奋的名人事例。(4分)
17、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就“天资”或“机遇”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梅 香(21分)
林清玄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侯,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⑾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⑿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8.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3分)
答:
19.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4分)
答:
20.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答:
21.品读第⑾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4分)
答:
22.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4分)
答:
23.历代文人墨客赏梅、咏梅。请你写出完整的两句咏梅的古诗句(2分)
答:
四、写作(55分)
请以“你辛苦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8、略
9、《战国策》 刘向 西汉
10、 怫然:盛怒的样子 易:交换 直:只,仅仅 谢:道歉
11、(1)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2)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12、表现出唐雎凌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以死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13、(3分)天资 勤奋 机遇
14、(2分)勤奋(自身努力)
15、(3分)通过、借助词典,解释“成功”的定义
(3分)提醒人们必须以勤奋的精神去做学问干事业(要获得成功必须勤奋)
16、(4分)示例:①苏秦以锥刺股,勤奋学习,终于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②闻一多为了著书立说,足不下楼,目不窥园; ③爱迪生为了发明创造,勤奋工作,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
17、(4分)示例:①天资方面:同意的理由是,人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天赋。不同意的理由是,经过后天的努力,人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质。②机遇方面:同意的理由是,人不可能随意地创造机遇。不同意的理由是,机遇虽然总是“不期而遇”,但有了机遇还有一个能否“抓住”、“把握”的问题,这就要靠主观努力。 (答案要求积极向上,不能全然同意。)
18、(3分)乞丐闻到梅花的芳香,富人为此感到震惊,也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19、(4分)穷人也会赏梅花(答成“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也可);富人自己种了几十年的梅花,却从来没闻到过梅花的芳香。
20、(4分)过渡,由叙述引入议论。
21、(4分)因为坏的物质条件也没有遮敝他精神的清明,在精神上他是富有的。(答成“他能品味到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也可)
22、(4分)精神的清明或内部的人格香气。
23、示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