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政治1-5课重点知识点提纲(人教版)
详细内容
认清基本国情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变得更加开放。在开放的世界中,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我们的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我们怎样看待我国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开放。
3、怎样处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我们社会主义大国,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4、我们怎样坚实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发展的步伐。正确处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我国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3、我国人口问题的影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我国人口问题的本质: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5、我国人口问题的控制: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6、计划生育实施的原因: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7、计划生育实施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计划生育实施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9、计划生育实施的意义: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0、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仍相当相当严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农产品有害残留物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仍在加剧。
11、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2、我国环境问题解决的理性选择: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与破坏。
13保护环境的意义: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14、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推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
2、我国自然资源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损失、浪费十分严重。
3、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4、怎样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5、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原因: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6、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们的共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7、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8、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它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9、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0、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也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科教兴国
1、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科技发展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2、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总之,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3、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4、教育的地位: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5、教育对个人的作用: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6、发展教育的意义: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7、实施科教兴国的原因: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对我国提出严峻挑战。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8、怎样实施科教兴国: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产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疆域,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绵延传承的原因: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3、中华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
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表现:有奉献精神、爱国情操、崇高志趣、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为政风范、广阔胸襟、英雄气慨、社会理想等方面。
7、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面前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11、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不同: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有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1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3、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新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
14、我们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的自立意识、效率意识、科学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