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导学案
详细内容
/v_show/id_XMjI0MDI1Nzcy.html)
师提问:司母戊鼎时间?世界地位?司母戊鼎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生根据看到的视频内容回答)
师:我再给大家推荐一个值得游历的地方,这儿有举世闻名的独特青铜文化,它可是带有异域风情呢!
B.推荐旅游第二站:四川成都三星堆博物馆
推荐理由:异域风情的青铜文化博物馆
师:当前有热播的一部电视剧《盗墓笔记》,请看片段(播放《盗墓笔记》中关于“三星堆”的简短部分)
师:抛却电视剧虚构的成分,请你从名称、发现地点、典型出土物品等方面来介绍一下这一独特的青铜文化。(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交流2分钟,并推选本组的代言人。)
生:从各个角度介绍三星堆文化。
师: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那这一时期的青铜制造业有什么特点呢?请根据材料回答。(出示文字材料)
生:回答(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等)
师:除了青铜铸造外,夏商周还有那些手工行业呢?请看图片(出示商周时期的瓷器、玉器等一组图片)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商周时期还有那些手工业比较发达和兴盛?这些行业的发展水平怎样?(学生回答)
师:手工业的发达是以农业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夏商周是以农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的发达。请你结合教材第27页倒数第二段大字来说说当时农牧业发达的表现。(学生回答)
师:农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生产工具的进步。大家想一想在原始社会人类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工具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生:石器。青铜工具要比石器坚硬、轻便、锋利……
师:人类进入青铜时代的确是巨大的进步。既然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便称作“青铜文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二板块 奴隶命运的悲惨
师:夏商周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的使用奴隶,那当时奴隶的生活和命运如何呢?请看图片和文字材料。(出示戴枷锁的奴隶陶俑、殉葬的奴隶遗骸等图片,出示安阳商王大墓的文字史料)
师:请再看以下几位同学的课本剧表演。(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资料自行安排角色和台词)
学生:表演剧目一《奴隶的一天》和剧目二《买卖奴隶》
师:请大家根据图片和课本剧归纳奴隶命运悲惨表现,可以分组交流。
生:回答,并体会奴隶生活的悲惨。
教师:命运悲惨的奴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有位著名的考古学家说过:“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那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我认为这句话是从不同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残酷,但这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分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这当然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三)知识梳理,回顾总结:(师生共同依据板书来进行回顾)
(四)图片解说,结束新课(再次播放一组关于青铜器的图片配《楚商》乐曲)
解说词:斑斑铜锈,诉说着年代的久远,那于幽暗中闪光的冷绿,流露出神圣庄严,诉说着先祖的智慧果敢,见证着奴隶的命运悲惨,显示着夏商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这就是历史的进步,是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学习历史一定要一分为二,树立起辩证的唯物史观!
(五)课堂检测,验收新课
1.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
A.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之际
2.下列属于“三星堆”文化代表的是( )
①司母戊大方鼎 ②青铜立人像 ③四羊方尊 ④青铜神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巴比伦 D.埃及
4.夏、商、周时期,社会的主要产业是( )
A.农业 B.青铜冶铸业 C.畜牧业 D.商业
5.下列食物中,在夏商周时期可能没有的是( )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
6.西周的平民使用农具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穿有木柄的骨耜翻地 B.用石镰收割庄稼
C.用铁制的犁划地 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7.灿烂的青铜文明是指( )
A.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
B.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超过了原始社会
C.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花纹十分瑰丽
D.夏商周时期十分繁荣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
8.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有许许多多精美奇特的器物,其中最大的青铜器是( )
A.鱼网纹盆 B.青铜面具 C.司母戊鼎 D.四羊方尊
9.“三星堆文化”在成都平原的出现,说明我国青铜文化( )
A.水平高超 B.制造业“一枝独秀” C.分布地区广泛 D.手工业规模庞大
10.阅读下列材料: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请回答:
(1)请你想一想,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2)除司母戊鼎外,请你再列举一、二个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器的精品。
(3)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B 2.D 3.A 4.A 5.B 6.C 7.D 8.D 9.C
10.(1)祭祀(2)四羊方尊、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等。(3)工艺高超、分布广泛、规模庞大等。
五、教学反思
我的理念是“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所以在设计中我尽量把书本上的文字通过多种办法变得鲜活,比如在导入新课采用分享旅游图片的方式,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自主预习、学生查阅资料、预习效果验收、小组讨论、填表、表演课本剧等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引导重难点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而不是把答案强加给学生。但是考虑到初一新生的学习特点,没有做到深挖教材,显得整节课只浮于表层;选择的历史图片略显单一,学生可能没有新鲜感,个人认为需要进一步择优选用,这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