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七年级历史试题>七年级历史在现代化进程中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在现代化进程中测试题

详细内容

第十二课 在现代化进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
(1)使学生知道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工业、农业、旅游业和城市化的现代化进展和成就。
2、能力: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专题分析、区域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观察生活和收集、处理、表达信息的技能。
3、情感:
(1)增强学生对中国现代化成 就的自豪感。
(2)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献身 祖国现代化事业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法、分析比较法
【案例1 走向现代化的农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三个特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和农村生活的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板书设计】
§1走向现代化的 农业
一、中国的农业回顾
二、现代化的农业
特征1、农业科技化程度的提高
2、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生活的变化
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农业发展展望
【 案例描述】
(复习导入 )略。
(新课教授)通过一段有关农业生产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基本特点、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农业的基本类型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人类正是通过农业等生产活动与环境、自然资源发生关系。
(联系)回忆前面学过的有关农业的知识点。再联系我国农业发展的情况,要首先强调农业是根本。
(学生活动)略。
(看一看)结合书本的“读与思”展开。
(学生讨论分析)略。
得出结论:农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
(思考)我们该如何发展我国的农业呢?在以往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已经有了哪些成功的经验?以后我们该怎么办?结合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美国和印度的情况,同学门来看看,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叙述)世界先进国家已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要是我国成为世界先进农业大国,就必须努力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科技,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还有就是提高农民本身的文化水平。
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拓展延伸题目)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 综合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区位因素特点三江平原青藏高原
地形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地势高峻
气候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气候寒冷、热量不足
土壤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黑钙土)山地草场广布
农业的区位选择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业,主要种植小麦。粗放的放牧业,主要放牧藏绵羊、藏山羊和牦牛等


【案例2 欣欣向荣的工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三个特征
中国工业区域的布局
【板书设计】
§2 工业
一、工业概述
二、工业现代化的三个重要特征
1、制造业规 模扩大和水平提高
2、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3、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三、中国工业的布局
四、中国工业发展前景
【案例描述】
(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回顾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情况。
(学生活动)结合书本的“读与思”展开。
思考:新老“四大件”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什么变化?
(读图)工业有哪些部 门?
( 生答)略。
(问)最重要的是什么部门?
――制造业
(问)为什么,他和工业的现代化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略。
(读一读)结合书本的“知识窗”展开。
(问)工业现代化进程中还有两个特征,是什么?
(1)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2)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指一指)结合书本的“活动区”展开。
(读图练习)
看书本P94页“中国重要工业基地分布图”指出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分布情况。
(学生活动)略 。
(问)工业基地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生答)略。
(想一想)中国工业发展展望。
(学生活动)略。

【 案例3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两个条件
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带动性
【板书设计】
§3 旅游业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二、旅游业发展条件
1、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产业特点
1、综合性
2、带动性
【教学设计】
1、本课采用看录象的形式,通过学生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祖国的美,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2、本课采用的另外一个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
3、制作有关苏州旅游资源的小报等作品。


【案例4 城市化进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城市化的三个标志
【板书设计】
(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一、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地域城市 化。即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A、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看一看)看图表
(动一动)结合书本的“活动区”展开。
(学生活动 )略。
B、中 国城市化的重要方式
1、自上而下
2、自下而上
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略。
二、为什么一个 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三、城市化有哪些主要标志?
城市化水平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读图)结合书本的图进行分析。
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解决的办 法
1 .环境质量下降
污染
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
物污染


源居民燃烧燃料排烟尘
工矿企业排放 烟气
各类交通工具放出尾气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交通运输
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
社会活动城市固体垃圾



物煤烟、粉尘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铅等造成水
源污染噪声废弃物
为什么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是 人类对 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 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污染,使城市环境质量日趋下降。)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读《环境污染组图》思考:造成交通拥挤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原因:汽车的增加、汽车数量与道路状况的比值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思考: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科学技术提高,机器化大生产使劳动者 数量要求降低,城市人口本来就未充分就业,再加上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人数增多。)
二、解决办法:
1.改善城市环境:
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为改善城市环境,上海市全面展开对大气、河流、噪声等多方面的治理工作。如 苏州河的治理、降低城市污染物浓度、加强绿化建设,截止1990年,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3%。
2.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
扩宽主干 道,修建环城公路,修筑了南浦大桥和扬浦大桥,新修城市高架公路和地铁,改造住宅。
3.控制城市规模
(学生活动)看图讲故事。
(学生活动)略。
(巩固)板书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