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七年级历史试题>广饶县大营学校七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广饶县大营学校七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详细内容

广饶县大营学校七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总分
第一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2、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

3、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不息
4、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5、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 )
①北宋 ②辽 ③金 ④西夏 ⑤元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6、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 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
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8、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
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 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
9、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10、以学习主题统揽各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方法。学习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主题统揽的是( )
A、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B、隋唐时期的历史C、宋元时期的历史D、明清时期的历史
11、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12、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D大都闻名世界
13、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 )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
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
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⑤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 ②③④
14、北宋统治者衣饰由开国初期的简约朴素,转变为后来的精美华丽。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B.奢侈之风的盛行
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大众审美观的变化
15、今天的山东省辖地在元朝时归哪一机构管辖( )
A、中书省 B、辽阳行省 C、陕西行省 D、河南江北行省
16、小明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看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字。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不早于(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7、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18、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 )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9、《百子戏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那一句诗所指的相同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
20、“蓝蓝的天空,清淌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21、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3、开创一代豪放词风的北宋词人是( )
A、苏轼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
4、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
A、散曲的兴起 B、昆曲的兴起 C、汉剧的出现 D、元杂剧的兴起
24、《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25、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是 ( 0
A.张择端B.顾恺之C.颜真卿 D.赵孟罴BR>(只交第二卷)
请你将第一卷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栏中相对应的地方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第二卷 非选择题
2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共5分)
“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
(1)这里的“岳”指__________。(1分)
(2)他在军事上取得的重大胜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他被_____________以“谋反”罪杀害。(1分)
(4)如果说他是民族英雄,你同意吗?________。(1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共3 分)
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家成熟),则数郡忘饥。――《宋书》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宋朝谚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1分)

(2)除了材料二反映的农业方面外,宋朝的经济发展还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来,请各举一例
(2分)

28、材料阅读(共3 分)



问题:
(1)第一则材料描写了宋代民间哪一个传统节日?(1分)
(2)第二则材料描写了怎样一种情景?(1分)
(3)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29、材料: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世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世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共6分)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的发达?(1分)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1分)
(3)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1分)这一现象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何时完成(2分)


30、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共8分)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1分)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1分)
(2)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1分)有很多供来往客人住宿的地方,叫做什么?(1分)达官贵人出行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1分)

(3)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1分)政府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1分)
(4)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1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4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l)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件有关?(1分)再举一例该事件中的措施。(1分)

(2)材料二体现元朝哪一历史趋势?(1分)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举一例即可,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共4 分)
材料1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材料2 (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
(1)材料1反映了元世祖什么思想?(1分)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1分)

(2)材料2反映了元世祖采取的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结果?(1分)
(3)元世祖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3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6 分)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萍洲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 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⑴你从材料一 、二中可以分别获得什么信息?(1分)


⑵你能说出指南针在我国发明、发展、应用及向外传播的情况吗?(4分)


⑶材料一 、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1分)


34、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6 分)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3分)

⑶元朝在地方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1分)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行中书省
35、看图做题(共5分)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①在图中填出杭州、大都和会通河、通惠河(2分)
②你知道元朝开凿两段运河的目的吗?(1分)


③看图写出元朝的海运航线:(1分)


④在元朝粮食的运输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1分)


参考答案:
请你将第一卷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栏中相对应的地方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BACDBCAACBA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CDBBBDDADD
第二卷 非选择题
2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共5分)
“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
(1)这里的“岳”指____岳飞______。(1分)
(2)他在军事上取得的重大胜利是______郾城大捷___。(1分)
(3)他被_____秦桧________以“谋反”罪杀害。(1分)
(4)如果说他是民族英雄,你同意吗?___不同意_____。为什么?(1分)
女真族时候来的满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是民族内部矛盾,(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共3 分)
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家成熟),则数郡忘饥。――《宋书》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宋朝谚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1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
(2)除了材料二反映的农业方面外,宋朝的经济发展还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来,请各举一例
①手工业兴旺,丝织业、棉纺业,造船业、制瓷业非常繁荣。(1分)
②宋朝海外贸易兴盛(1分)
28、材料阅读(共3 分)



问题:(1)第一则材料描写了宋代民间哪一个传统节日?(1分)
元旦
(2)第二则材料描写了怎样一种情景?(1分)瓦子勾栏中说书
(3)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29、材料: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世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世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1)材料一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的发达?每一交易,动辄千万。(1分)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
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盛(商业繁荣,买卖行升等)(1分)
(3)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政府重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1分)
(4)《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
国家的经济重心移至南方(国家财政依赖于南方)(1分)
这一现象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何时完成(2分)
唐朝中后期 南宋
30、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共8分)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张择端(1分)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东京(开封)(1分)
(2)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瓦子(1分)有很多供来往客人住宿的地方,叫做什么?邸店(1分)达官贵人出行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轿(1分)
(3)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交子(1分)政府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市舶司(1分)
(4)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1分)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任答一点,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4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l)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件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再举一例该事件中的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其他也可)(1分)
(2)材料二体现元朝哪一历史趋势?(1分)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举一例即可,1分)民族融合的发展。(1分)契丹、女真已同汉族融合,(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等)(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共6分)
材料1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材料2 (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
(1)材料1反映了元世祖什么思想?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以农桑为本的思想,(1分)
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1分)治理黄河(1分)推广棉花的种植(1分)
(2)材料2反映了元世祖采取的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结果?
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分)
(3)元世祖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维护统治(地主)阶级的利益(1分)
3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6 分)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萍洲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 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⑴你从材料一 、二中可以分别获得什么信息?(1分)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⑵你能说出指南针在我国发明、发展、应用及向外传播的情况吗?(4分)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 (1分)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1分)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1分)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分)
⑶材料一 、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1分)
因果关系
34、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2分)
西周:分封制(1分)秦朝:郡县制(1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3分)
元朝:行省制度(1分)原因:元朝疆域辽阔,(1分)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1分
⑶元朝在地方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 )(1分)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行中书省
35、看图做题(共5分)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①在图中填出杭州、大都和会通河、通惠河(2分)
②你知道元朝开凿两段运河的目的吗?(1分)
为便利南粮北运
③看图写出元朝的海运航线:(1分)
刘家港―东海(黄海)---渤海----直沽---大都
④在元朝粮食的运输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1分)
在元朝粮食的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