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七年级生物教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学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学案

详细内容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学案

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
  2、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
  4、通过演示实验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5、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6、 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
  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分析实验数据。

一、自主练习
1、 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
2、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
3、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 “ ”,也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 “ ”。
4、绿色植物不仅满足自身 、 、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

二、小组交流
(一)思索讨论,交流表达
1、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了吸收土壤中少量的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原料。

2、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二)合作探究
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阅读教材第 122 页,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
  学生讨论:
画面(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画面(2)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

画面(3)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来?植

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

画面(4)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阅读教材第 123 页,金鱼藻实验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金鱼藻实验说明了什么?

 

(四)学生思索、交流表达并明确: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谁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五)学生阅读“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并思索得出: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照。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六)、课堂测试

(一)选择题

1.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 )

A、只在白天 B、黑夜无光时C、只在黑夜 D、有光时

2.下列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氧气和有机物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水和氧气 D、水和二氧化碳

3.下列活动中收到的气体能使快熄灭的卫生香复燃的是( )

  A、 汽车排放的尾气 B、人类呼出的气体

  C、焚烧垃圾后的气体 D、 阳光下金鱼藻产生的气泡


  4、将收获的小麦、玉米尽快晒干后入仓存放,目的是( )
  A、降低蒸腾作用,避免能量消耗B、促进光合作用,延长种子寿命
  C、保证种皮干燥,防止虫类叮咬D、抑制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5、用绿豆发豆芽,1千克绿豆可以长出4-5千克绿豆芽。在这个过程中,绿豆的物质变化是( )
  A、有机物增多,水分减少B、有机物增多,水分增多
  C、有机物减少,水分增多D、有机物减少,水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