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七年级语文教案>最后一课(第1课时)导学案

最后一课(第1课时)导学案

详细内容

课题:第07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感受选材角度的巧妙。
2.抓住细节描写,去感受韩麦尔先生的内心。
3.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同时在分析小弗郎士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学习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及其原因

高(中)考要求:

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九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小说,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作者
阿尔封斯•都德(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7日),被誉为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他25岁那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这篇小说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在两年后出版了一部自传体性的长篇小说《小东西》,这本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一举成名。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结为《月曜日的故事》。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都德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一些剧本和诗作。他善于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复杂的政治事件,其柔和幽默的风格、嘲讽现实的眼光和亲切动人的艺术力量为不少读者所喜爱。“他的创作,真实与诗情,欢笑与泪痕,怒焰与悲苦,交流并泻,构成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
巧妙的叙述视角
本作品的主题十分的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作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选用了一个淘气玩皮男孩用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的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小主人公在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了受到了感受。
新课知识:
一、朗读课文一遍,自学生字词。重点掌握下列字词。
1.读音。喧( )闹 郝叟( )哽( )膝( )头
2.书写。抄写下列词语。
宛转 喧闹
皱纹 懊悔
惩罚 祈祷
二、默读课文,阅读注解,弄清下列词语的所指。
法兰西: 阿尔萨斯
分词 征发
普鲁士 督学
一、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提纲。
《最后一课》内容结构提纲
(一)(1―6)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二)(7―23)写
(三)(24―29)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二、勾画表示“小弗朗士”的行踪语句,说说小弗朗士在小说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
结构上:
内容上:
三、我在自学中存在的疑问:

二、导学模块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一、再读1―6段,这一部分主要写小弗朗士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与“最后一课”有关系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我的意见:

同学意见:

二、再读7―13段,讨论下面问题。
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最后一课”的不同寻常的气氛。勾画表现气氛的语句。
我勾画的语句:


2.说说描写气氛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我的意见:

同学意见:
三、交流记录:


四、老师讲解记录:

【扩展延伸】
中考对接

【知识结构线路图】

三、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最后一课》的文体是 _______,这种文体的三要素是______ 、_____ 、______ (4分)。
2、《最后一课》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体现了人物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哽住( ) 皱边( ) 惩罚( )
祈祷( ) 踱步( ) 郝叟( )
一、积累抒发爱国热情的诗句,请从课外或课内的积累中写出完整的两句来。(4分)
1. (人名)曾说:
2. (人名)曾说: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