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七年级语文教案>25.《诗五首》导学案

25.《诗五首》导学案

详细内容

25.《诗五首》导学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l)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阈( ) 宦化( ) 萋萋( ) 柯( )
2.文学常识。
1.唐朝时“初唐四杰”指的是     、     、     、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      ,“乐天”就是      。
3.《夜雨寄北》作者是朝诗人。
4.原文填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二、导入
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三、学习第一首《杂诗》
1.朗读《杂诗》
2.作家作品简介:
小组讨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君”是一种什么意思?相当于什么?


2、“应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沉舟”“病树”比喻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五、品味感悟:
思考:①“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

②“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六、课堂小结
《杂诗》表现作者( ),( )的精神。
《夜雨寄北》(又称《 》),是爱情诗,表达诗人( )感情。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
1.背诵《杂诗》、《夜雨寄北》。
2.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淮上与友人别》
合作探究
二、《淮上与友人别》
1、诗人简介,见课文。
2、齐读全诗。
3、品析诗句:
4、思考:①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里东西?有什么作用?

②诗中的“风笛”、“离亭”有什么意蕴?

5、主题:《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
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4、主题讨论:
四、《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3、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途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这是一首七言诗,“酬”的意思是。
②、解释下列各句中词语的意思:
⑴二十三年弃置身(弃:)
⑵暂凭杯酒长精神(长:)
4、诗中“万”、“千”是实数还是虚数,该如何理解?再举出这样的例子两例。

5、诗中引用典故的一句是。
6、颈联使诗的情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五、【诗文赏析】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本课小结】

总结反思
我的收获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