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向沙漠进军》
详细内容
《向沙漠进军》研讨课教案(第二课时)
开课时间:03/03/20 开课班级 :初二(4)班 开课教师:陈爱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掌握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巩固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2) 学习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2. 过程与方法教师启发提问,学生自行分析、讨论,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老师适当点拔、归纳、小结,师生互动相结合。3.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4. 重点、难点分类说明、举例说明等方法以及恰当的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二、教学策略1. 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自主、合作的讨论式教学方法。2. 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合作学习,在进一步熟悉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 教具:幻灯4. 课堂资源开发利用:通过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搜集一些有关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资料(二)、导入新课:1. 学生分组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谈谈感想;(4分钟)2. 推选优秀材料在班上交流;教师小结归纳。(3分钟)(三)、具体研习(幻灯显示设计的问题)问题〈1〉:这是一篇阐释事理的说明文。说明文要用说明方法。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要谈谈其好处?(设计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1、 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3分钟)2、 分小组讨论,发表交流看法(5分钟)3、 教师分别提问差、中、好三类学生;并归纳小结。(5分钟)问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体会其不同(1) 沙漠是人类的自然敌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2) 征服沙漠的武器是水。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1、 学生自主思考并做在课堂练习本上(3分钟)2、 小组交流意见(2分钟)3、 教师提问式小结(3分钟)4、 分小组合作找出文中能够体现语言准确性的句子。(5分钟)5、 小组间交流看法、意见;教师小结(8分) (四)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后后教师评价、鼓励。(五)布置作业:1. 继续收集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并写出心得体会2. 想象作文,题为《沙漠里的奇遇》(针对优生) (六)推荐课外阅读书目1.《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2.《从北极到夏威夷》3.《方舟在线》 4.《物理世界奇遇记》 四、教学反思: 本文的内容比较复杂,作者能把这些复杂的内容说清楚,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准确运用语言,要让学生确实掌握这一点,就应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一系列自身劳动中慢慢地领悟。教师模拟参考答案:问题(1)1、 举例子:(如: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举了“地中海”,“榆林地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举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严重,这样使要说明的内容更明确,更具体,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使读者印象深刻。)2. 分类别:(如:风沙的进攻方式分“游击战”和“阵地战”。又如:介绍对沙漠采用“守势”时,又分两种方法:一种是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一种是抵御沙粒进攻的方法。提示学生注意:分类时要使用同一标准。并以“人”为例,说明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就不同)3. 列数据:比如,文章在说到培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御风沙的“游击战”时,说“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百分之七十到八十”。运用数据可以使说明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科学性。4. 作比较:(如:文章开头说:“过去人类没能征服沙漠”。而结尾处:“征服沙漠的理想会实现。又如:原来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如今却有部分地区逐渐变为了荒漠。)5. 打比方:把沙漠比成“敌人”,把沙漠进攻手段比成“武器”等。6、作诠释:问题(2)第(1)组句子的第2个句子比第1个句子准确、严密,“最顽强”表明沙漠危害的严重性,又有长期难于制服的特点,“之一”从数量上说明人类最顽强的自然寿敌人不止沙漠一个,洪水、火山爆发等都是,加上限制性词语,意思更确切。第(2)组中第2个句子比第1个句子准确、严密,“最主要”表明水在征服沙漠的诸武器中占首要地位,意思更确切。小结:恰当的使用修饰限制性词语,能使语言在表达上更为准确。请运用以下词语(至少两个)说几句话,介绍某种事物。最 之一 左右 上下 大约 次要 一般 大多 常常 基本 至少 也许 几乎 可能 往往 大部分 大体上 主要 通常 多少 可算当时 还 据说 将近 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