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日记1---人,要学会强迫自己!
详细内容
虽然放假了几天但是昨晚才回来,因此真正的假期生活从这里才算是真正开始。来到大学,以往爱思考,爱总结的习惯慢慢就消失在记忆深处。回想着这一年的生活,可谓是浑浑噩噩,每天都很被动的学习,有了机会就逃课去看书,去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在我的意识里,学习不再是唯一的任务,每天要开心的学习成了一次次逃避的借口。所谓的开心,就是自己想学的学, 不想的就不学,简单的学,难的认为没必要的就不学……有时我就在想,要是高中时候遇到同样的情况我是不是还是这样选择。或许大学缺少了当初的那份争强好胜,血气方刚,缺少了当初的那份压力。人,总是有惰性的,一旦有机会安逸,便再难有人主动选择去吃苦。记得成功心理学老师讲过,人为什么不想去改变,那是因为人总是容易知足,改变需要一往无前的决心,毅力。什么时候人最有决心呢?那就是他强烈对现实不满的时候。我们总是在一开始对自己的处境不太满意,但是慢慢的,我们熟悉了这样的生活,认为就这样了,似乎与当初的预期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样或许更适合自己,索性就慢慢淡忘了当初的梦想,失去了当初奋斗的意志。
人,是要学会强迫自己的!
每每在寒冬,早上大家还是温暖的被窝里酣睡的时候,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却要早早的爬起来,带着倦容去苦战,每当烈日炎炎,大家都躲在家里乘凉,学生却要去学校,忍耐着汗水湿透透了衣被……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当初我们会有那样的勇气,那样的毅力,是我们年轻不怕严寒酷暑吗?是我们当时精力旺盛睡眠较少吗?还是我们当时还小,摄于家长和老师的淫威被迫要求这样做?或者什么别的外界原因?
细细想来,说当初不怕严寒酷暑,那么现在的天气就和当初相差的那么大吗?大到我们无法适应?说我们当时精力旺盛,难道短短的几年时间,我们的身体就衰退了这么多么?那世界杯一个个无眠的夜晚,那玩DOTA时一个个兴奋的笑脸又是怎么呈现的呢?说我们摄于老师与家长的淫威,那么就一年的时间我们就一瞬长大了吗,还是老师突然失去了威望,不再有震慑作用?诚然,大学老师的要求与管教都没由当初严格,但是就衰减到如此不堪吗?
不,绝不,我们只是失去了当初强迫自己的意志。当初那种“不成功,变成仁”,破釜沉舟废寝忘食的战斗意志在高考后被我们一一抛诸脑后,其实我们现在怎么样,该怎么评价自我?我想只需问自己一个问题----同样的环境下,我们高中时会怎么做?一切在比较中自有结论。
记得高中时老师常说到了大学你们就不用这么辛苦了,那时你们就可以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父母说到了大学一切靠你们自己,我们就不多操心了,学长说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要学会选择。于是,或许在还没进入大学前我们的大学生活就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所谓大学表现,无非就是把大脑中的一切变成现实。所以有时想想,我们高中似乎不应该接受上述的那些观点,这些对我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其实真正到了大学才知道其实大学并不是想他们说的那么轻松,不同专业,学校会有差异,课多的和高三相比其实没有太大差别,据我说知医学专业,北京工业大学的课程一周四十多节,一天到晚都是有课的,这和高三相比其实并不算轻松。还有就是大学多了很多的系统学习,比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三级等都是需要考前系统学习。平时利用零散时间学的知识必须在考前用一段时间回忆,复习。考试的时候不在于你学了多少,学了迟早会忘记的,而在于你在考场上还记得多少,能用多少。有人说,大学有时是一个付出未必有收获的地方,我想就是这样的一个原因吧。
大学和高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活动较多,有人选择一心一意学习,或者一心一意组织活动,在我看来这两种都不是明智的选择。给自己一份娱乐,然后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这才是最好的做法。经常看到有同学为活动奔忙,忙完后依然无法收心,仍然处于那份高亢的情绪当中,看到书本就犯“晕书综合症”,这时我觉得多分自律,学会在适当时间强迫自己,尽快调整好状态才是明智之举。
因此,我想回顾这一年的大学生活,我想说的是,人在适当的时间应该学会强迫自己,让自己从安逸舒适中走出来,去经历风雨的洗礼。或许成功本身,就是穿越苦痛的过程。
PS:一年以来,思考甚少,时至暑假,遂于闲暇时做文以抒其感,明其志,静其心。意在以其所思,自我激励,终而有所悟,有所进。暑假日记,始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