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高端解析和命题预测
详细内容
中考作文高端解析和命题预测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研究其命题的特点及趋势,以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的突破口,成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乐此不疲的一件事。纵观安徽及芜湖市近五年的中考作文的命题,都体现着以考生为本的精神。
一、安徽省及芜湖市近五年中考作文全程解析
(一)特点及趋势。
安徽及芜湖市五年来的中考作文的题目变化总体趋势可以概括为:稳中求变,命题、半命题作文有所回归,渐成为趋势,命题意向是一致的,体现了作文与做人的结合。
1、命题更趋个性化,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
都本着“命题作文为主,多元(各种命题形式)并存”的理念,命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如:2009年安徽省与芜湖中考作文题分别以“师生之间”、“那一次,我很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在作文要求方面都重视考生的生活阅历,要求考生写自己的经历、见闻、感悟、认识,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自己独特的文章。
2、命题覆盖面广,倾向学生综合素质考察。
2005年的安徽省中考作文题,以“我在 中得到快乐”为题,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芜湖市的“ 享受的乐趣”为题,先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或短语,如“读书”“上网”“踢球”“唱歌”“弹琴”“下棋”“书法”“绘画”“山水”等,2006年,“ ,也是一种享受”为题,请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词或短语,如“平淡”“等待”“吃苦”“冒险”“独处”“回报社会”等,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芜湖中考作文题以“品味 ”为题写一篇文章,如“中考”“幸福”“母爱”“友情”“孤独”“夏天”等,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还有2008年阅读诗句,结合诗句的内容,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作文。由此可以看出对学生的要求,只有见多识广、有一定的文化积淀,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更好写作文。
3、贴近当代现实生活,不再程式化。
从2005―2009年安徽省与芜湖市中考作文题,可以发现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是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让他们真情实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写出引人入胜的佳作。从“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题型不断转变可以看出,多元化社会需要多种观点碰撞,才能培养学生健全心智,才有了包容性,才有社会的和谐。
4、命题形式多样化
命题者实施的是一种渐进式创新,从选拔性考试命题来看,必然有避熟性和创新性特点。 符合“课标”中“为学生自主写作创造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使考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要求。同时,尊重了考生的不同写作习惯和接受能力,兼顾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维护了考试的公平性。
作文分析比较表
序号
命题形式
文 体
题目
2005年
材料作文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2006年
材料作文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2007年
全命题作文
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
“我们的心近了”
2008年
半命题作文
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
我在_____中得到快乐
2009年
全命题作文
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
师生之间
从上表可知,作文命题是开放性、引导性、约束性的恰当配置,体现了命题形式多样化。无审题障碍,文体不限,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选取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其中一种形式来命题,无论哪种命题形式都要回归到写作的本真上来。
命题作文比较平稳、传统,限制性强,题干简洁,明确立意,自由度小,主要防止一些考生的套作、仿作。如:安徽中考命题作文2007年《我们的心近了》,2009年“师生之间”芜湖市的2009年“那一次,我很感动”,是继省高考命题作文之后的回应。让考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说出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种感动。如:2009年的《师生之间》,这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作文题,它正是安徽省提倡“不设审题障碍,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保证让考生正常发挥作文水平”的具体体现。但这朴实中也蕴含了“和谐”这一主流价值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少考生提倡的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启发,并以此立意。有的捕捉师生之间生活细节,撷取感人片段,“挖掘深度精选材,以小见大寓真情”,抒写师生涌动的深情,有的先写“不和谐”,进而慢慢深入后才猛然发现师生间的深情,曲笔展开,一波三折,具备“张力”。也有部分同学能跳出思维定势,选择与自然为师,艺术为师,历史为师,社会为师,写出别样体会,创意十足。还有个别考生变换角度,以老师的身份写与同学相濡以沫的生活。
材料作文强劲,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理念。安徽省卷05、06年是材料作文、芜湖市206、07、08连续三年是材料作文。命题者的意图是让考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这种材料作文所考查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综合的写作训练形式。对于所给材料,一定要明确材料内涵,找准方向,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安徽省06年材料中的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考生只要围绕这些提示语来思考即可。写作记叙文时,可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这一道理,使主题更加突出。写作议论文时,要在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中得出观点。写作抒情散文时,要注意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来充实文章的内容。这样就能够做到“符合文体要求”,并获得高的发展等级分。
半命题作文占优,在开放中限制,在限制中开放。有较大的开放度、灵活性,给人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性。考生对题目和要求缺乏必要的审读。如08年的半命题作文要求是,只能从五个备选(“生活”、“阅读”、“倾听”、“帮助别人”、“做实验”)中选取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且要求用着重号标明,往往忽视要求。其实题型灵巧活泼,让限制与开放完美结合,束缚与自由高度统一。既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又给考生指明了写作的思维方向。所以,都采用了半命题的形式。它有利于考生调动生活积累,彰显写作个性,展示自我的才情,显现创新精神。
5、写作内容拓展化。
首先,强调人文精神,回归人本。可以说,2010年中考作文将进一步体现“做人与作文相结合”的理念,强调人文精神,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命题者尽可能地站在考生的立场上去命题,让考生觉得自己就是自我“言说”、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交流的主体,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强调生活本身,注重理性。安徽省近五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让考生从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可以保证他们都有话可说,又可以发展个性,塑造人格。如:2009年的中考作文题:《师生之间》,这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作文题,但这朴实中也蕴含了“和谐”这一主流价值观,应有理性思考。如05年的作文题可以说是匠心独运: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的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评画一样。”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想向别人介绍或说明些什么?是否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针对这类题,首先我们要审清材料,从中提炼出主题或观点。因为材料往往隐含着命题者对作文范围和立意的限定。在读材料时,我们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这需要考生对材料有个解读整合的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最后,突出心灵关照。近几年在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中,作文题目都呈现出一个显著特点,充分突出了新课改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要求。即以“我”为中心命题的文章题目较多,这类命题成了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话语”。如:“我们的心近了”,“ 我在――中获得快乐”,09年的“师生之间”题目中虽没有“我”,但这个“生”应该是“我”或“我们”占主导地位。在内容上就是表现出了对学生情感、心灵、成长的高度关注,命题引导考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多以感恩、理解、尊重、宽容、关爱、互助、真诚、和谐为主题,表达了在与亲人、老师、同学、邻居、朋友等的互动性交往过程中对人间真情的体察和对自身行为的反省,从而提升了自己的情感品质和生命觉悟,对中学生的品德养成和人格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领性作用。
二、2010年中考作文展望或预测
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形式包括了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形式是多种多样。所以我认为,2010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还会继续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并将会变得更有个性,更有地方特色,以促使考生平时“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从而在考场上能“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由此可见,我省中考作文命题趋势是,紧跟时代潮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命题朴素却务实,推陈出新,真正力求凡中见奇。2010年可能将会出现新的内容或主题,其命题方式有所变化,但会保持其艳丽鲜亮的特点:(1)长短虚实皆有,百花齐放。(2)开放有度,限制适当。(3)用语富有诗意,文学色彩闪亮。
我个人认为,安徽省及芜湖市中考作文的动向是:①半命题作文―占优。②材料作文―强劲。③话题作文―衰亡。④情景作文―两难。 ⑤命题作文―平稳。⑥选题作文―滑坡。
我们推测2009年安徽中考作文在内容上更富有人文性、民主性,更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使学生有事可写,引导学生有悟可感:感悟学习生活,感悟自然美景,感悟生活的馈赠,感悟遭遇的失败,感悟心理的变化,感悟民族的希望,感悟灾难的坚强等。从作文题目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可能性很大,2010年可能延续近些年的模式。
命题者还会考虑到写作题源于生活而又引导考生从高处思考生活,从自我入手而又能延伸到人生、人间、人世的大领域,主观与客观、内与外都能和谐统一;有话可说而又不能流于太浅太俗,关照着内心而又不能拘泥于狭小,导向中有启示,散放中有收敛,貌似限,实则放,既便于考场写作,也便于高信度评阅。提醒考生要做到:一是要写出充满正气的力作;二是文章要彰显磅礴的大气;三是要饱含激情和真情去行文,四是要文气充沛,有自己独特个性风格。还要认真阅读提示和要求,大至对国家变化、社会发展的感悟,小到个人生活琐事,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写出特色鲜明的文章。语言驾御能力要强,不仅叙事清楚,刻画形象,而且努力追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结合,在构思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展现出较高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