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010
详细内容
必修二第五章
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说出现代化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网及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区位因素。
二.过程和方法
结合具体的案例,学会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
重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及选择,南昆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其建设的区位因素
难点:影响制约交通运输布局(公路线,铁路线,航空港,港口)布局的区位因素。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像分析法、探究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大家每天从家里来到学校,都是采用什么交通运输方式,请说出理由?
【板书】 5.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思考: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展示投影:现代化的主要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指导学习:阅读课文中现代化的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教材78页表5.1),说出大屏幕上每句话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
1.现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展示投影:学生回答具体的交通运输方式
探究: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差异
讨论回答:我们可以比较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运量、运价、速度、连续性、灵活性、适宜运输的货物等方面的差异。
小结:不同的运输方式对上述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抱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区别对待,灵活掌握。
展示投影 :高速列车 巨型油轮 集装箱的图片
探究:根据图形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
2.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⑴高速化
⑵大型化
⑶专业化
过渡:目前在一些经济发达、人流较大的地区,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相互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教材80页图5.3投影片)。
二、交通运输布局
展示投影:中国的交通运输网
探究:(1)中国东西部交通运输网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大连在中国交通运输网中的重要地位
过渡: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某一区域的某种交通运输线或点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接下来我们以南昆铁路为例,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案例:南昆铁路
展示投影:南昆铁路的资料,图片
探究: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影响建设的区位因素
1.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全长898.6千米。
2意义:
经济意义:
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
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② 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
③ 有利于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
① 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3 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影响变小
技术水平――作为保证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过渡:通过对南昆铁路的分析,我们来探讨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讨论: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公路线,铁路线)的区位因素
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选址的原则
自然因素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农田水利的联系
山区尽量沿等高线修筑
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
地质避开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如何断层带等
气候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以及冻土积雪等问题
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
经济因素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克服自然条件的保证
讨论:分析对比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中港口、汽车站、航空港的选址原则和影响它们发展的区位因素
交通点社会、经济、技术的影响自然因素的影响选址要求
港口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完善的配套设施水域条件及陆域条件河港:河宽水深,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海港要求避风,避浪,水深的海湾,陆地地形平坦,与其他干道系统有方便的联系
汽车站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小城市交通干线两侧
航空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地形、气候、地质、水文
地形平坦开阔哦,坡度适当,低云少雾 ,风速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据城市距离适当等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查阅交通运输网图,分析在现在这个季节从大连去海南坐火车可有哪些线路选择,沿途自然景观会发生什么变化?
(2)查阅资料,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影响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