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二生物教案>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导学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导学案

详细内容


一、学习目标
1.能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
2.能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了解这类微生物的应用。
3 .能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二、学习重难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三、学法指导:小组交流合作 一对一检查通关
四、自主学习
一、课题背景分析
纤维素是一种由 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能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它们能产生 。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 ,用 处理服装面料等。
二.基础知识
(一)纤维素和纤维素酶
阅读课本27页基础知识部分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在生物圈的分布状况?
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其中 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2、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 和 ,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 ,第三种酶将 分解成葡萄糖。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阅读课本课本28页相关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 的原理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 ,但并不和 、 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为中心的 。这样我们可以通 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三、实验操作
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 →梯度稀释→ → 。
〖旁栏思考题〗取样的环境是怎样的,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选择 的环境,如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等等。根据生物与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壤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旁栏思考题〗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 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提示: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 ,实 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 cm左右腐殖土壤中。
(二)选择培养
1.选择培养的目的:增加 ,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2.制备选择培养基:参照课本29页旁栏中的比例配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旁栏中的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为什么?

②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 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 有,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③你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基的作用
3、选择培养

〖旁栏思考题〗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三)梯度稀释
按照课题1的稀释操作方法,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等比稀释101~107倍。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四)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1.制备培养基: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
2.倒平板操作 。
3.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ml 涂布到平板培养基上,30℃倒置培养,菌落周围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
4.挑选产生透明圈的 菌落(参照课本刚果 红染色法,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一般即为分解纤维素的菌落。)
(五)刚果红染色法
方法 一:先 ,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方法二:在 时就加入刚果红。
〖旁栏思考题〗这两种方法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