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导学案
详细内容
第一节 环境管理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说出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巩固练习:
环境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污染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手段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加强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说 法正确的有( )
A.环境管理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为目的B.环境管理措施与技 术措施相悖
C.环境管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D.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
2.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属于( )
A.环境质量管理 B.环境计划管理 C.环境目标管理 D.环境技术管理
2013年1月30日,国家环保部和财政部公布“关于调整第十一期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据此回答3~4题。
3.国家强制采购节能产品,体现了国家在环境管理中( )
A.是执行主体工 B.是被管理对象
C.既是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对象 D.既不是执行主体又不是被管理对象
4.政府采购节 能产品,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
A.技术手段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在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时,必须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据此回答5~6题。
5.要实行环境管理的原因是( )
A.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B.环境管理能杜绝环境问题的产生
C.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化 D.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6.为了推动全国环保工作有序地进行,国家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 B.颁布环 境保护法律法规
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与国家行动计划 D.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
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据此回答7~8题。
7.“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原则属于( )
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②谁污染谁治 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③环境管理的主要 原则 ④环境管理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仍挤出资金建立设施齐全的污水处理厂,贯彻了(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B.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先污染,后治理原则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2005年5月,在山东省沿东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环保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单位 的自备井,保证地下水的储量。根据材料回答9~10题。
9.环保部门依法“封杀”自备井的做法,属环境管理范围的哪 类管理?( )
A.区域环境管理 B.资源环境管理 C.部门环境管理 D.环境技术管理
10.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阅读下面材 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铝业公司是世界第三大铝工业企业,也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公司下属25家企业。由于铝工业生产工艺复杂,导致工业废水种类多,废水中污染物成分、性质差异大。 该公司不断加大污水治理 投资力度,目前已建成18个工业污水处理系统来处理本公司排放的污水,已实现废水零排放。
材料二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亚庆表示:节能减排是硬性指标。凡是企业节能减排不力,发生重大污染事故,被地方政府通报批评的,“一把手”一律就地免职,相关责任人一律换岗。
(1)材料一中提到中铝公司已建成18个工业污水处理系统来处理本公司排放的污水,这贯彻执行了环境管理的________ ______原则,除此之外,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还有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原则。
(2)材料二说明环境管理过程中采取了________手段,除此之外,环境管理手段还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所有这些手段、措施均为使企业的发展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统一,为走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协调发展之路提供了保障。
12.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
(3)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简述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11.【答案】 (1)谁污染,谁治理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行政 法律 经济 环境技术 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 经济 社会 环境
12.【答案】 (1)A:荒漠化(沙漠化);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
(2)使河湖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树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3)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
(4)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