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高考历史试题>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复习检测试题(带答案)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复习检测试题(带答案)

详细内容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复习检测试题(带答案)
山东省岳麓版历史高三单元测试
必修一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5-1)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来源是
①法国启蒙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 ③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④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主张
①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起到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④无产阶级将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
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
4.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B.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C.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D.巴黎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能够获得成功
5.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写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
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
段话可理解为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在无产阶级准备未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条件做保证 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6.2007年11月,在纪念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90周年的历史学术年会上,历史学家
较为一致地认为: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 B.资产阶级积极领导革命
C.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D.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7.十月革命的创造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8.十月革命能体现出的特点是①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革命胜利 ②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③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 ④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
A.促使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
C.开辟了苏俄社会发展的新道路 D.为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新案例
10.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11.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将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反对军阀,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
A.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B.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的国情
C.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D.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
13.国民《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14.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 B.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1937年2月,中共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16.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17《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8.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右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
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20.“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①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时说:“……真所谓‘其兴也?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应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所说的这条“新路”是指
A.井冈山道路 B. 进行解放战争 C. 实现人民民主 D.进行重庆谈判
22.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纷。下列世人评论最接近史实本质的是
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23.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坚实的基础”是指 ①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②国民政府的性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⑤国共两党在建国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24.近代以来, 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这些口号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25.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 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二、材料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4分)
26.(14分)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创立了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和谐公社图 《共产党宣言》发表110 巴黎公社100周年纪念邮票
周年纪念邮票

材料二

“攻占冬宫” 井冈山会师
①材料一的三枚图片,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②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20世纪从理想变成现实,如下两幅图片反映出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6分)
③.从如上图片所得出的分析中,你有什么认识?(4分)

26. ①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4分)
②俄:城市中心道路 (2分)(
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答“工农武装割据”亦给分)
原因:国情不同,俄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
③认识:科学理论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科学理论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完善
理论必须在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27. (23分)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上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又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也不是先占城市而后去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两个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背景。(8分)
(3)材料三反映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简要谈谈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2分)
(4)从中说说你对中国“走什么路”问题有什么认识?(2分)


27.(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举行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2分)“走自己的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2分)
新中国成立后:“走俄国人的路”――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分)“走
自己的路”――经过不断的探索,最后确立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2分)
(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的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多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中国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敌我力量对比悬殊。(8分)
(3)核心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2分)
(4)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实
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注:言之有理,符合实际也可得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民报•发刊词》(同盟会的机关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 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
请回答:
(1)举1911――1912年间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主张的实施情况。(4分)
(2)比较材料一、二中,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的不同点。(4分)
(3)比较材料二、三中,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3分)
(4)由材料一到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2分)


28.(1)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3分)
(2)彻底反帝、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权、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4分)
(3)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日本侵华;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2分)(4)在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纲领的指导下进行;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策调整(纲领赋予了新的内涵)。(2分。言之有理,酌情得分)

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一参考答案:xcz
1-10 CDD CDBBA 11-20 CBA DCB 21-25 CDB
26. ①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4分)
②俄:城市中心道路 (2分)(
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答“工农武装割据”亦给分)
原因:国情不同,俄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
③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科学理论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科学理论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完善
理论必须在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等
27.(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举行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2分)“走自己的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2分)
新中国成立后:“走俄国人的路”――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分)“走
自己的路”――经过不断的探索,最后确立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2分)
(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的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多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中国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敌我力量对比悬殊。(8分)
(3)核心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2分)
(4)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实
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注:言之有理,符合实际也可得分)
28.(1)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3分)
(2)彻底反帝、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权、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4分)
(3)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日本侵华;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2分)(4)在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纲领的指导下进行;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策调整(纲领赋予了新的内涵)。(2分。言之有理,酌情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