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生物试题>2014年高考生物免疫调节试题汇编解析

2014年高考生物免疫调节试题汇编解析

详细内容


A2疫苗78484
B
(接种前检出HPV DNA)B1对照剂1125126
B2疫苗1121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______。
【答案】(1)载体 氨基酸
(2)L1蛋白 记忆(B)细胞
(3)A1
(4)细胞免疫
(5)预防
【解析】(1)目的基因(HPV外壳蛋白L1基因 )必须与运载体连接后才能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和表达,外源基因进入后以受体细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
(2)接种疫苗后,HPV外壳蛋白(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一旦HPV再次侵入机体,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抗体与游离的HPV结合,阻止HPV进一步扩散,故注射疫苗的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A1组、B1组均接种对照剂,B1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1组,两组均接种对照剂,不同的是B1组接种前检出HP VDNA,说明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根据第(2)题,接种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与游离的HPV结合,阻止HPV的进一步扩散,但不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清除侵入宿主细胞 的HPV。
(5)根据表格数据,未感染HPV的个体接种该疫苗可有效降低癌前病变的概率,说明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预防。
(福建卷)27.(12分)
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颗粒物浓度/μg•mL-1Na+-K+-ATP酶活性/U•mg pro-1细胞活力(相对值)
A035.81
B5030.60.98
C10020.50.87
D20012.40.48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的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 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答题卡中柱状图补充完整。
(2) 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算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答题卡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
(3) 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象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 (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 。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 和原癌基因表达式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 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的能力下降,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答案】(12分)
(1)

(3) 有氧呼吸 增大
(4) 抑癌 细胞
【解析】(1)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不同,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根据表中Na+-K+-ATP酶活性的数据,即可补充完整柱状图信息。
(2)利用血细胞计算板进行计数时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计数。
(3)细胞活力即各组细胞SDH总活性,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由表中数据可知,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大,细胞活力越小,即细胞SDH总活性越低,有氧呼吸速率越低,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越大。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转录和翻译异常;识别、攻击癌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因此,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T淋巴细胞执行的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会发生异常。
(上海卷)(四)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0分)
采用单克隆技术制备三聚氰胺特异性抗体,可用于检测乳制品中可能存在的微量三聚
氰胺。然而由于三聚氰胺分子量过小,不足以激活高等动物的免疫系统,因此在制备抗体
前必须对三聚氰胺分子进行有效“扩容”(图14)。

44.除蛋白质以外,下列物质中也适合使三聚氰胺分子“扩容”为抗原分子的是________(多选)。
A.果糖 B.多糖
C.磷脂 D.脂溶性维生素
【答案】BC
【解析】要使三聚氰胺分子“扩容”为抗原分子,其分子量不能太小,而AD都是小分子物质。
45.为获得产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用“扩容”了的三聚氰胺复合物免疫小鼠的过程
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免疫。
【答案】人工
【解析】根据自然免疫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获得的特异性免疫都是人工免疫。
46.上述“扩容”了的三聚氰胺复合物进入小鼠体内后,会被小鼠多种免疫细胞的________
所识别,而高等哺乳动物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代表性细胞类型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受体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解析】外来抗原会被动物的免疫细胞的受体识别,进而发生免疫反应,在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都要巨噬细胞来处理抗原,获得性免疫中还有B和T淋巴细胞参与。
4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所基于的免疫学基本原理是_________。
A.骨髓瘤细胞生长分裂旺盛
B.每个B淋巴细胞只具备产一种抗体的能力
C.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只剩下产一种抗体的能力
D.在本案中只有三聚氰胺分子能刺激B淋巴细胞形成产单一抗体的能力
【答案】B
【解析】一种抗原刺激产生一种浆细胞,一种浆细胞产生一种抗体。单克隆抗体是利用免疫后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通过杂交瘤细胞培养产生的,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 。
48.图15数据显示,上述制备的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_____特征。
A.高产量
B.高分子量
C.高特异性
D.高稳定性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单克隆抗体可与三聚氰酸结合,而与三聚氰酸一酰胺、三聚氰酸二酰胺结合力非常低,说明单克隆抗体具有很强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