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生物试题>2014广西陆川县高考生物5月二模试卷(有答案)

2014广西陆川县高考生物5月二模试卷(有答案)

详细内容

2014广西陆川县高考生物5月二模试卷(有答案)
第Ι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糖原、纤维素、麦芽糖和蔗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B.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C.溶酶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
D.内质网的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性腺细胞内质网丰富
2.下列有关某油料作物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物质相对含量和代谢活动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成熟种子干物质量增加,自由水含量减少,呼吸速率降低
B.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不断转化成脂肪,导致脂肪含量的增加
C.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导致种子干重下降
D.萌发种子鲜重增加,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增加,细胞代谢变得活跃
3.植物会出现顶端优势、向性生长等现象,下列关于这些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①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比②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慢
B.若图乙中C点与D点生长素浓度相同,说明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
C.图丙中胚芽鞘弯曲的原因与图乙中A、C处弯曲的原因是不同的
D.图乙中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向是从A到C,图丙中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向是由上到下
4.当麻风杆菌侵入机体,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过程,以下正确的是
A.处理暴露后的抗原可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
B.效应B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并分泌抗体
C.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
D.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有关
5.下列对有关鉴定性实验、观察类实验、探究性实验以及调查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实验时,可依次向待测样液中加入甲液和乙液
B.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不能辨别视野中哪条染色体携带突变基因
C.设计探究实验时,自变量的设置应考虑周全,而无关变量可忽略不计
D.调查某荒地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B.油脂、乙酸乙酯都属于酯类,水解后都会生成乙醇
C.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作为工业生产葡萄糖的原料
D.鸡蛋清中加入酒精或(NH4)2SO4溶液均产生沉淀,两者原理相同
31.(9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3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

(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 。
(2)实验2结果反映,在b、c所对应的H2O2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会 (填“升高”“降低”或“不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3)实验1若温度升高到10℃,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 (填“增大”或“减小”):加Fe3+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 (填“增大”或“减小”)。
(4)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 ,实验结果表明,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 。
32.(9分)寒假期间,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了不同CO2浓度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数据分析如下:图1所示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外界CO2浓度变化曲线图;图2所示番茄幼苗某叶肉细胞在外界CO2浓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实验过程中,其他环境条件均适宜。

(1)据图1回答,在D点时,番茄幼苗叶肉细胞中消耗[H]的场所有 ,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C点和B点相比,叶绿体中ADP的含量___________(填“较低”“相等”或“较高”)。
(2)图2中,当CO2浓度为b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对应图1中的 段(用字母表示);当CO2浓度为c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可释放 单位的氧气,一段时间后番茄幼苗生长表现为 (填“生长受抑制”、“不生长”或“正常生长”)。
(3)已知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图1中的D点将 (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图2中c对应的柱状体高度将 (填“升高”或“降低”)。

33.(12分)假设在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水稻、杂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细菌和真菌等。下图是该水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回答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1) 模型中的“能量输入”的总量是 ,营养级包括 个。其中“能量储存”最多的营养级是 。
(2) “能量散失”主要指各营养级通过 作用散失的。
(3) 下图是分析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储存”部分的传递过程,其传递方向有两个,请补充完整: 。


(4)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巴西引入我国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这是由于 造成的。
(5) 若福寿螺侵入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会疯狂吞噬水稻等水生作物,导致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下降。
(6) 科研人员做了在水稻田放养中华鳖实验,以研究用中华鳖防止水稻田中福寿螺数量的大量增长效果。具体过程和结果如下:
① 取两块大小、环境相同以及水稻长势相同的水稻田,分别标记A、B。其中A块水稻田放养中华鳖,B块不作处理。
② 一段时间后,采用 方法,调查水稻田中福寿螺卵块(内含受精卵)的数量,以代表福寿螺数量。
③ 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
④ 据图分析 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从种群特征上分析,7~8月A块稻田中福寿螺的年龄组成为 。
(7) 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由此推测,鳖处于 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有

34.(12分)某种鸟(雄性ZZ,雌性ZW)的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B和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栗羽;B存在而D不存在时表现为黄羽;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羽。为探究控制羽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研究小组利用纯合亲本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由上述实验结果推知,B和b基因位于 (常/Z)染色体上。D和d基因位于 (常/Z)染色体上。
(2)实验一的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F2 的雄鸟中纯合子占 ,雌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实验二的F1基因型为 。
(4)若要根据子代羽色判断性别,可从上述实验中选取合适的F1栗羽鸟作为 (父本/母本)与亲本黄羽鸟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