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语文教案>琐忆

琐忆

详细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鲁迅先生伟大人格,了解其爱憎分明的高尚情操。
2.学习回忆散文琐中有纲、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步骤]
1.预习(同步多媒体课件演示)
词语解释:
睚眦yazi必报:
唐?(1913-1992),浙江省镇海县人,作家,学者。出身贫苦,父母是文盲。靠资助,勉强读了两年初中。他自学成才,曾向《申报》副刊《自由谈》投稿,得到鲁迅的关怀和指导,走上文学创作、研究的道路。解放后,发表过大量研究鲁迅的文章。
唐?同志谈《》
1961年我从上海调到北京不久,这一年恰逢鲁迅先生八十诞辰,《中国文学》要我写篇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答应了,后来就写了这篇《》。
鲁迅先生那两句脍炙人口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对敌人无比仇恨,决不妥协;对同志无限热爱,鞠躬尽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特别提到这两句诗,他解释说,诗中的“孺子”指的是人民大众。我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孺子”也可以认为是特指青年的。
要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空发议论不好。我的想法是通过几个故事具体写,重点放在我自己和鲁迅先生接触的几件事情上,这样写比较真实、形象。我写了两方面的故事:第一部分的故事着重阐发鲁迅是怎样“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第二部分的故事着重阐发鲁迅是如何“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开头就用这两句诗总领全文。
我和鲁迅先生第一次会见那是1932年吧,《申报》总经理史量才改组《申报》,本来《申报》副刊《自由谈》是由鸳鸯蝴蝶派文人周瘦鹃主编的,发表的大多是茶余酒后的消遣文章。从12月起,换上了刚从法国回来的黎烈文,《自由谈》在他的主持下开始发表进步的杂文和散文,当时鲁迅先生、茅盾先生以及左联的许多作家都给《自由谈》写过稿,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鲁迅经常变换笔名。那时,我还是一个二十岁的幼稚青年,在邮局做邮务佐(捡信生)。大革命失败后,邮政老工人牺牲了不少,但是邮局地下的进步活动仍然在进行。我也经常参加一些进步活动,接受了许多进步思想的影响。我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靠了亲戚的资助才念了点书,上到初中二年级,终于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托病退学。上学的时候,我很喜欢文学,当了邮政也常常弄弄笔。在地下工人运动中,我也是担任一些文字宣传工作的。1933年,我开始给《申报》副刊《自由谈》投稿,最初是写一些散文,记得第一篇是《故乡的雨》,很快就发表了。以后就写起杂文来,如《新脸谱》、《从江湖到洋场》等都是那时候写的。这些文章大都是针对那些国民党御用文人的,由于我的名字在文艺界是陌生的,除了《自由谈》之外又不多见,那些专凭嗅觉看文章的走狗文人们便以为“唐?”也是鲁迅先生的化名,就把我写的文章全都记在鲁迅先生名下,而对鲁迅先生呜呜不已,指桑骂槐地攻击鲁迅先生。我写文章,鲁迅先生挨骂,这使我很不安,总想当面向鲁迅先生致个歉意。但是正像在《》一文中谈到的,由于听到过一些不正确的议论,对鲁迅先生总抱有一种敬畏之感。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在《自由谈》主编黎烈文请投稿者吃饭的一次聚会上,我见到了鲁迅先生。记得参加的还有钱杏村、郁达夫、胡风、曹聚仁、徐懋庸、林语堂几个人。就像《》中写的,我和鲁迅先生互通姓名之后,他就笑着说:“唐先生做文章,我替你挨骂哩。”鲁迅先生看出了我的窘态,就亲切地问我是不是姓唐,我告诉他这是我的真实姓名,他就哈哈地笑着对我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我知道这是指他曾经用过“唐俟”的笔名,谈话就这样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鲁迅先生很健谈,他的见解往往很精辟,话说得既有份量而又幽默,常常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这次会见,我亲身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慈祥平易,和蔼可亲,体会到他对同志、对进步青年的热爱。
《》中提到的鲁迅先生帮一位青年补靴子的事,是我听孙伏园谈起,后来在谈话中问过鲁迅先生的。先生的回答很含蓄,他承认受过进化论的牵制,但是他认为,相信进步、相信未来、相信青年并没有错。尽管有些他接触过的青年后来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成了“虫豸”,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为那些要求进步的青年做些事情。

鲁迅以他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国民性的讨论和改造,时时为进步青年者呐喊,他那深邃的目光又让一切邪恶力量不寒而栗。今天,我们学习唐?的《》一文,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3.教师指要──课文纲要
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点──鲁迅七次谈话。
附:鲁迅1932年写《自嘲》诗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附:《鲁迅诗稿》序
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点评1:
开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伟大作者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它位于文章开头,起着总领下文的作用。作者依纲选取了自己和鲁迅先生交往获知的几件琐事,即文中的鲁迅先生的七次谈话,从不同的角度形象地刻画了鲁迅先生高尚的人格,生动地展现了鲁迅先生充满睿智的思想。前四次谈话表现鲁迅对青年的爱护,诠释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后三次谈话扣住“横眉冷对千夫指”,着力表现鲁迅作为一个成熟思想家的远见卓识和坚韧的战斗作风,这三次谈话也都反映了鲁迅与青年在一起时的平易近人。
4.师生互动──前四次谈话的内容:
初晤印象:替人挨骂──长者
点评时政:不容夸耀──智者。
9.教学后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