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一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利用

化学反应的利用

详细内容

总课时数17科目高一 化学使用时间
主备人 使用人
课题名称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多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二、重点、难点
1、掌握原电池工作原理
2、了解常见的电池类型
三、自主学习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 ,当生成的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化学反应会 。
2、 能加热食物, 能焊接钢轨,都是因为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以 的形式释放出来,属于 反应。还有一些化学反应需要不断吸收热能来维持反应的进行,属于 反应。
3、 当把铜片和锌片一同浸入稀硫酸时,由于金属锌比金属铜 ,锌原子容易 (失去或得到)电子被 成Zn2+进入溶液,溶液中的H+从铜片上得到的电子被 形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 从铜片上逸出。这样,在连接锌片和铜片的导线中 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可见,原电池是利用 反应将 转化成 的装置。
4、锌锰电池属于 ,而汽车用的铅蓄电池以及手机用的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属于 。燃料电池由于具有 等 优点而应用于航天和军事领域。
四、典型例题
1、请同学们观察教材50页“即热饭盒”结构示意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其中的道理。

2、.请同学们回忆铝热反应原理,并解释铁路工人经常利用铝热剂来焊接铁轨的原因。


以上两点就是化学能转化为 能的实际应用。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观察教材P51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其中发生的现象 。解释原因

并从中得出结论:原电池是利用 反应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2)电极反应
尝试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分析锌片、铜片上发生反应的情况。
正极: 电子,发生 反应,电子由外电路流入。
负极: 电子,发生 反应,电子由负极流出到外电路再流向正极。


4、阅读教材P51追根寻源,了解铜片在原电池中的作用。
注意事项: 原电池构成条件:① 电解质溶液(构成电路或参加反应)
② 形成闭合回路(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
③ 做正负电极的两种材料
阅读有关内容了解:
(1)目前市场上的几种电池
①微小原电池 ②普通锌锰电池 ――干电池
③铅蓄电池――蓄电池(二次电池) ④氢氧燃料电池
(2)化学能与光能之间的转化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铜―锌―稀H2SO4构成的原电池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锌为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应
B.铜为正极,铜不易失去电子而受到保护
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 )

3、将铁棒和锌棒用导线连接插入CuSO4溶液里,当电池中有0.2mol电子通过时,负极质量的变化是( )
A.增加6.5g B.减少6.5g C. 减少5.6g D. 增加6.4g
4、实验室制备氢气时,最好采用 (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与稀硫酸反应
5、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六、小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