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一化学教案>《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学案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学案

详细内容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学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通过“迁移、应用”让学生从物质的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2. 通过对1mol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交流研讨,提出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这两个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和质量之间关系。
3. 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了解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溶液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4. 通过交流研讨,让学生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建立。
难点:
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理解。
一、课前延伸
1. 物质的量: 符号 :单位是 ,符号 。
2. 国际上规定:1mol 是指 ,其中 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符号是 。
3.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 。
4. 摩尔质量指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 。
5.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 。表示符号是 ,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 。
6. 标准状况是指: 。
7.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 ,其表达式是 。
二、情景引入。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联想•质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一滴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的分析,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物质的质量与所含微粒数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二者之间的关系呢?这就需要引入一个物理量做为二者的中间桥梁――物质的量。
三、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提出问题:国际上以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做为标准,哪么0.012Kg 12C中到底含有多少个碳原子呢?告诉学生每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让学生亲自计算一下,为掌握阿伏加德罗常数奠定基础。
3、根据1mo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个数为6.02×1023、1molCO2中含有二氧化碳分子6.02×1023,总结出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n=N/NA
四、巩固练习
1、填写迁移应用。
五交流研讨,分析列表,总结下列两个问题:
1、1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
2、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mol不同气体的体积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

2、引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让学生总结它们的表达式。

3、巩固练习:做课本课后第二题和迁移应用,通过做这些题目来梳理一下物质的量、微粒数、质量、体积几个量之间的关系。
五、通过复习初中所学的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可以用质量百分比浓度或体积比浓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有没有另外的方法来表示其组成呢?通过活动探究来引出物质的量浓度这个概念。
1、物质的量浓度:
2、其表达式是
六、巩固练习
1、做课后第四、五题。让学生来充分理解前面几个公式。
2、做交流研讨让学生认识到除了用质量来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外,也可以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当堂检测:
1、在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
A.体积均为22.4L B具有相同的体积
C具有相同的质量 D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镁原子的质量就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B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约为16/6.02×1023g
C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g D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是64g
3、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如果不相同,请你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气体的分子大小不同 B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C气体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同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C2H4)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 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强酸中所含的氢离子数一定相等。
5、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氧气和臭氧,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压强相等 B氧气质量比臭氧小
C两种气体分子数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相等
6、标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氧气,一个装有甲烷,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A质量 B原子总数 C密度 D分子数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B2g氢气所含的原子总数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17g氨气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NA
答案:B、B、B、B、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