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2014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详细内容
衡南县2014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庄园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商品经济的活跃 D.集体耕作方式的发展
2.《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已经产生
3.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发生在北宋某年的电视剧,从历史角度看,下列情景不应该出现的是
A. 主人公在某地草市饮酒游玩 B. 剧中人的店铺因晚上经营被勒令关闭
C.剧中人物相约在开封逛夜市 D. 剧中人在宅屋之间开了一家店铺
4.“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6.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的60年。”当年,维多利亚女王若想到英国各地巡视,那么她可以选择乘坐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汽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原因颇多,以下各项中对其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①日益扩大的海外殖民地②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③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④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江南制造总局在其办公厅和各厂办公所门口都悬挂着两块虎头牌和拷打工人的刑具“水火棍”。工人常遭鞭打和“枷号示众”,受惩罚重者还要进牢房。这表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企业
A.在管理上具有封建性 B.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D.其工人由士兵充任
9.右图是红金龙香烟作的广告。广告语: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其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惟诸君实图利之。材料不能够反映的是
①是“异味争尝”的近代饮食文化的反映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③说明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④民族烟草公司的开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10.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1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1949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12.右图的做法给全国经济造成了灾难性后果,主要表现为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
C.人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D.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13.位于长江之南、太湖之北的华西村,改革开放后成为“天下第一村”,现在华西集团拥有全资企业40家,控股企业7家,参股企业10家,华西集团已形成铝型材、铜型材、钢材、带管、化工、毛纺六大生产系列,华西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C.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
D.抓紧对外开放,鼓励出口
14.“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①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②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③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④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15.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经过了一个演变的历程,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近代文明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生活习俗趋向西化,对中国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完全肯定②舶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使中西文化碰撞、交汇,是近代社会习俗、风气演变的重要原因
A.①正确,②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正确,②不正确
16.下列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蓝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17.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19851990199519992000
报纸总印数(亿份)246.8211.3263.3318.4329.3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7996477622332 1642931 6823381 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05691572383513526483585007
互联网用户(户)721330145189021717
请回答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
A.报纸 B.广播节目 C.电视节目 D.互联网
18.自2008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B.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C.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D.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19.美国国会众议院2010年3月21日深夜通过历史性的医保改革法案,实现奥巴马总统的头号施政目标,使美国向“全民医保”迈进一大步,这是美国社会福利制度45年来最大的变革。以下对于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②扩大了社会消费③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④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20.列宁说:“我们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度……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为此,俄共(布)推行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21.“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2.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后来却严重制约着苏联发展的经济体制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斯大林模式
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下列哪些国际组织被称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A.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 B.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C.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 D.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
24、“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③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④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右图是自信的比尔•盖茨。他创建和领导的微软公司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是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者,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微软现象不能表明的是
A.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B.实现了市场开放和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的原则
C.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的协作程度不断提高
D.发达国家进行了新一轮的资本扩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第26题19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材料五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1分)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1分)该政策有何影响?(6分)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2分)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5)根据材料五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7.荣氏企业的发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他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都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外国人以 ‘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材料二 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 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
材料四 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说说荣氏兄弟为什么在1902年投资办厂、兴办实业?为什么首先投资面粉业?(6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荣氏兄弟遇到了哪些困难?(2分)
(3)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依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为什么20年代荣氏企业发展受阻?(6分)
(4)班级要出一黑板报,介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史,请你给上面的材料起一个标题。(2分)
28.欧元区成员国财政部长2010年4月11日同意今年向希腊提供300亿欧元(约合400亿美元)备用贷款,利率为5%左右,低于希腊眼下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利率。欧洲联盟先前虽表态愿意救助希腊,但一直没能拿出具体方案。希腊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当天说,这一决定充分显示“欧洲的团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右图是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即国民生产总值)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材料二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 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洲共同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领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教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欧洲联合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一趋势?(4分)
(4)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3分)
2014年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高一历史答
27.(16分)(1)1902年兴办实业的主要原因有: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实业能使国家富强和挽救民族危机;在沪、港、粤期间看见外资企业获利颇丰,认为办实业能赚大钱。首先投资面粉业是由于:清政府规定面粉行业可以免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破坏了农业,北方出现粮荒,同时在中国的联军以面食为主,这些使面粉的市场很大;投资小,见效快。(6分)(2)资金问题;当地封建乡绅势力的破坏和阻扰工厂建设,他们认为工厂破坏地方安定,破坏了风水;销售问题。(2分)(3)表现在一是工厂的规模扩大,二是工人人数大大增加,三是从面粉业向纺织业发展。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扶持农桑、奖励实业的政策,极大鼓舞了荣氏兄弟发展实业的热忱;抓住了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减轻了对中国商品的输出和中国人民掀起的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的有利时机。20年代受阻原因: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了对华的经济侵略;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不安。(6分)(4)比如:民族企业短暂的春天;艰难曲折中发展的民族企业等等。评分要点:紧扣所给材料,突出时代特征;注重标题的历史性与简洁性。(2分)
28.(15分)(1)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德国经济位居前列;70年代加入欧共体后英国经济发展迅速。(2分)(2)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民族国家诞生后,欧洲国家的冲突,激起了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的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经济联系加强需要联合。(6分)(3)特征:由经济联合到经济政治联合。(2分)趋势:经济区域化(或区域集团化)。(2分)(4)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的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促进欧洲文化认同。(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