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一历史试题>河北正定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及答案

河北正定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及答案

详细内容

河北正定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1.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 ①中美建交 ②粉碎“四人帮”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香港回归。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2.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实力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3.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4.“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5.下表反映了中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工作;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1981年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
A.推进区域性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D.真正实行不结盟政策
6.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观念不同        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C.地域位置差别         D.人口数量不同

9.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10.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11.古代罗马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A.自然法 B.习惯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12. “第5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它反映了罗马法
A.严格保护私有财产 B.规定犯罪要负刑事责任
C.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D.认为法律代表公共意志
13.罗马法不仅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包括①它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③它直接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④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B.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C.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15.“在马行街的夜市上,车马拥挤,人不能驻足。明亮的灯火通宵达旦,将数里的马行街辉映得如同白昼一般!夏日,整个天下都苦于蚊蚋,可是蚊蚋由于恶油,却在马行街的夜市上绝了迹。”这段话描写的可能是
A.战国时齐国都城临淄 B.西汉长安
C.唐朝长安 D.北宋东京
16.“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故称之为“布衣将相”,当时 “布”的主要材料是
A.绸B.麻 C.棉 D.绢
1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 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18.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19.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 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20.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民族工业的繁荣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国共内战的开始
21.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22.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该新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政府


26《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 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
27.1603年,以为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8.马克思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以下对“资本原始积累”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的一个准备过程
B.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C.资本原始积累包含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内
D.资本原始积累具有相对的过程性、渐进性
29.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 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③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 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0.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31.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较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B.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35.“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36.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37.《全球通史》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场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形势发生变化”是在
A.18世纪晚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中期
38.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图6 图7 图8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9.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
40.罗斯福上台后,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下列关于该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法属于国家立法 B.该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不涉及其他问题
C.该法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D.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等方面的规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4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则,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二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6分)

(2)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要意义。(7分)

42.(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4分)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



历史文答案
1-4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