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一中2011年上期高一历史上册阶段性测试试题(有答案)
详细内容
浏阳一中2011年上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历 史
时量: 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反映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
A.简单协作 B.小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3.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 )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
4.近日,广东省在阳江海域从“南海一号”宋代商船中打捞出珍宝8万余件。下图是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 )
①青瓷 ②白瓷 ③彩瓷 ④珐琅彩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5.《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材料表明,书中观点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 )
A.反对 B.赞同 C.听其自然 D.主张适当改变
6.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很多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上,下列“市”的场景布置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里有专职官员管理
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闭
7.若想一览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雄姿,应该到元朝的( )
A.杭州 B.大都 C.泉州 D.扬州
8.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大运河的开通 D.纸币的发行
9.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这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10.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最主要途径是( )
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11.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 D.诸侯国争霸需要发展生产
12.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13.下列关于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B.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14.英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标志着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是( )
A.1588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B.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
C.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D.参加反法联军打败拿破仑
15.导致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 圈地运动的扩大
C.大量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 D. 市场的不断扩大
16.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上不可能出现的展览品是( )
A.飞梭 B.火车模型 C.汽车模型 D.蒸汽机
17.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4018701900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14.88.47.1
A.殖民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8.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19.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
A.麦哲伦、达•伽马 B.哥伦布、达•伽马
C.哥伦布、迪亚士 D.迪亚士、麦哲伦
20.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所产生的影响( )
①给殖民地带来灾难 ②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③殖民地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世界由孤立开始走向一体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从根本上说明了( )
A.荷兰占有广阔的殖民地 B.荷兰商船当时数量最多
C.掌握着海上的商业霸权转运世界各地商品 D.荷兰成为“世界工厂”
22. 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 )
A.飞梭 B.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汽轮
23.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A.要把印度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要转移贸易对象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二、材料问答题:(本题共31分,24题17分,25题14分)
24.阅读下列唐代李绅《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试描述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7分)
25.(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到的史实称作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内容。(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震撼旧世界基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2分)
(3)材料三认为资产阶级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ABDCBDBC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
答案CBDDBBCBA★
二、非选择题
24.(17分)
(1)古代中国农民生活艰难,终日劳作,仍然挣扎在温饱边缘。 (4分)
(2)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精耕细作;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任答3点,即可给6分)
(3)有利因素:铁犁牛耕的普及;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政策;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
不利因素:封建政府剥削;规模小、条件简陋,抗御天灾的能力薄弱。(7分)
25. (14分)
(1)工业革命(2分)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2分)
(2)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关系简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2分)
(3)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极其便利;商品价格的低廉;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