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三年级语文评课>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实录

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实录

详细内容

三年级语文《可贵的沉默》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

《可贵的沉默》(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九个会认字

2、会写14个会写字

3、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重复、安静、沉静、恰恰、缓和、外婆、建议、惊喜、表达、烦恼、享受”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自己读“会认字”,各读三遍,并用铅笔圈出所在的词语。小老师监督并提供帮助,老师监督。

2、指名三位同学领读,如:拼读——训——迅速的训。

3、自己读“会写字”以及所组的词语,各三遍,不认识的求助于小老师或老师或字典。

二、巩固生字读音

1、看黑板读第一组生字所组的词语。

2、接龙比赛读词语。注意“讯/迅”、“恰/拾”

3、看黑板读第二组生字所组的词语。

4、接龙比赛读词语。注意“缓/暖”

三、巩固词语读音

1、自由读一遍

2、接龙读检查

四、写生字

1、“婆、享”

2、“复、稚、缓”,注意横画的数目。

3、“恰、犯、议”,左小右大。

4、“贺、顾、烦”,注意“贝”的最后一笔。

5、“迅、速、达”,注意偏旁。

《可贵的沉默》(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送的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

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学习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体会沉默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模拟情节,导入课文。

1.模拟课文情节

(1)“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知道的’ 请举手!”

(2)“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了吗?‘祝贺的’ 请举手!”

2.导入课文。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样子,如果老师把你们刚才的表现画下来,就是这样一幅画——73页。请问: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

田高壮:我看到有同学举起了手。

张天乐:我看见后面有人站了起来。

吉志杰:我看见穿粉色的小女孩儿在左顾右盼。

3、师: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文字画出来这样一个场景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1——9段,感受一下。

席佳程(没举手就抢着说):老师,作者是王圣民。

老师:你真细心,很会运用课文下面的注释,这一点你做得好,是我们的老师。

(孩子说出来的时候,我感到很意外,他怎么会想起看作者呢?细想想,这才是孩子的思维啊。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刚刚看了书中的插图,老师又说请同学读一读“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文字画出来这样一个场景的呢?”孩子理所当然地就会对这个“画家”感兴趣。如果把学情备充分的话,这样的意外当在意料之中。)

二、课文学习

【1——9段】

1、师:请同学们听读1——9段,对照着图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用铅笔画出来。

许宗建:“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

吉胜博:“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裴潇帆:“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孩子们找得非常准确,这些句子中不仅有他们的动作,还有他们的神态,神态就是他们的表情,比如:神气十足。请同学们也作出一个神气十足的表情。(从大家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们理解了这个词语。)

老师:孩子们已经理解了这个词语,就再做一个左顾右盼的动作。(从大家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理解了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给他找个近义词:东张西望)

老师:老师不太理解“异口同声”这个词语,想请同学们帮忙解释一下。(学生能理解,但是说不上来)

师:老师有问题——你们聪明吗?

生:聪明。

师:你们76个人一起回答,是提前约好的吗?

生:没有。

师:没有约好,76张嘴就能一起回答,叫“不约而同”,也叫“异口同声”。

(此处几个词语的处理不拘形式,如“神气十足”和“左顾右盼”采用了孩子表演的方法,异口同声采用了找近义词的方式。但我觉得自己的处理目的性太强,总是急于想给他们答案,不能依着孩子的节奏行教。所以过程仓促,指导不详细,孩子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点,可以参考《小学教学》中的案例进行学习。)

【11——14段第一句话】

1、师:可是这样一幅欢乐的画面瞬间就变成了74页这个样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或者成语说一说他们的神态和动作?

睢庆乐:垂头丧气。

高银贵:愁眉苦脸。

谷铭阳:冥思苦想。

师:他们都不说话了,用课题中的词语回答,就是——沉默。

(板书“沉默”)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11——14段第一句话,注意作者对同学们的描写,用铅笔画出来。

张浩辉:几位女学生沉静地举起了手。

王铭: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3、师:是什么让他们有了如此大的转变?

周怡纯: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4、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沉默?

吉志杰:他们在想到底哪一天是父母的生日。

吉胜博:他们在想该用什么办法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

……

师:如果是我,我也会想,唉,自己以前怎么不知道他们的生日呢?

马佳彤:我在想,以前都是爸爸妈妈给我过生日,我却不记得他们的生日,真是太不应该了。

张浩迪:以前我只是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却不知道回报他们,我真是太自私了。

(提问了几个孩子,大致回答都是在想爸爸妈妈的生日,孩子很难再深一层地思考。此处,我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以也在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导给他们一个思考的方向,引导孩子往深处想。我刚说完,思维快的孩子就立刻能说了,张浩迪的回答尤其精彩,她还能用上书中的词语。)

师:对啊,我们都在思考,所以很沉默。

【5、请同学们大声朗读14段剩下的部分,注意沉默之后班里的热闹和原来一样吗?

……

6、师:请同学们听读这一部分,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在学生高兴的时候提这样一个问题?尽量用书中的话来说。(这极为珍贵的东西)

15——17段

1、请同学们听读15——17段,感受一下同学们的改变。

2、自己大声朗读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说说那一次的沉默让我们学会了什么?】

{这一部分太乱了,上课的时候感觉很别扭,所以我调整成了以下环节——

5、沉默之后,大家怎么做的呢?有什么变化?请大家读最后几段,说一说。

赵正宇:孩子们懂事了。

赵宁:孩子会体贴人了。

苏帅博:孩子们还给家长送礼物了。

师:对,孩子们不光是感受爸爸妈妈的爱,还学会了报答父母。这些都是在什么之后知道的呢?

生(很齐):那一次沉默。

师:所以课题中说这次沉默很可贵。板书。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找课文原句子读一读。

仇浩嘉: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师:请大家齐读,感受我看到孩子们懂事之后的欣慰。

三、拓展思考

1、师:请问谁知道父母的生日?

……

师:你为父母做过什么?或者你打算怎样回报父母?

赵家豪:我要为妈妈扫地。

师:一定要扫干净啊。

刘自攀:爸爸妈妈上班回家,我要给他们捶捶背。

……

(此处引导孩子看了园地五中的展示台,让孩子们自由说之后,看着图片说,孩子们说得比较具体。)

2、一起朗读一首诗《游子吟》

可贵的沉默

热闹 → 沉默 → 热闹

感受爱 → 回报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