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印刷质量与检验标准>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检验标准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检验标准

详细内容

第1部分:参数与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各种印刷方式中限定印刷条件的参数。所规定的参数的值可用于数据交换时表征预设的印刷条件,或技术人员为使操作达到预期目标而对印刷过程进行的控制。
  本标准定义了术语,并建立了一组最低限度的专门确定印刷品四色网目调图像视觉效果的工艺参数。它们是按照以分色胶片为基础的印刷方式的分色、印版制作、打样、印刷和表面整饰的工艺步骤来确定的。
  本标准适用于
  以分色片为基础的打样与印刷过程;
  无胶片复制的打样与印刷,及类似胶片生产系统的凹版印刷;
  与四色印刷原理类似的多于四色的印刷;
  线条网和那些没有一定网线角度和网线线数的网目调印刷。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1500-1989 摄影透射密度测试的几何条件
  GB/T 11501-1989 摄影密度测量的光谱条件
  ISO 13655:1996 印刷图像的光谱测量与色度计算
  注:此国际标准可在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查阅。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本标准的定义按汉语拼音排序。
  注:1:量的单位在定义里一起给出,无量纲的单位是1。
  3.1 CIELAB色差(E*ab)CIELAB colour difference:CIE 1976 L*,a*,b* colour difference 呈现在L*,a*,b*色空间中的两个点之间的符合欧几里德距离定义的色刺激之差。
  3.2 CIELAB色空间 CIELAB colour space
  通过在直角坐标系中标绘L*,a*,b*形成的三维的近似均匀的颜色空间。
  3.3 边缘宽度(指一个单个的不透明图像元素) fringe width
  对应所用印刷方式要求的最小网点中心密度的10%和90%密谋等值线之间的平均距离。单位:m
  3.4 表面整饰 surface finishing
  用上光剂涂覆或用透明聚合薄膜层覆合印刷品的一种工艺。
  3.5 彩色 chromatic,colur
  在视觉中具有色相的颜色。
  注4:印刷原色墨青、品红和黄是彩色油墨。
  3.6 采样光孔尺寸 sampling aperture size
  由测量仪器设计决定的,供测量反射、透射系数或密度用的样品表面积的尺寸。
  3.7 测控条 control strip
  一维排列的控制块集合。
  3.8 承印物 print substrate
  承载印刷图像的载体。
  3.9 反射计 reflectometer
  测量与反射有关的物理量的光度计。
  3.10 反射密度 reflection density;reflectance factor density以10为底反射系数R倒数的对数。
  3.11 反射密度计 reflection densitometer测量反射密度的仪器。
  3.12 反射系数(R) reflectance factor(R)
  从印样上测量出的反射光通量与在同样位置上从理想反射漫射体上测出的反射光通量之比。
  3.13 非彩色 achromatic colur
  在视觉中无色相的颜色。
  注:
  2 非彩色一般指黑、白、灰。对于透射材料,也用无色(colurless)或中性灰(neutral)来描述。
  3 在印刷实践中,无彩色可由一种油墨产生,也可由三种彩色油墨适当平衡产生。
  3.4 非印刷机打印样张 off-press proof print
  由其他方法而不是印刷机印刷的方法生产的印刷品,其作用是用一种精确模拟印刷机效果的方法显示分色效果。
  注11:也叫印前样(pre-press proof)。
  3.15 分色片 colour separation
  一套用于三原色印刷的黑-白网目调胶片,每一张胶片对应一种印刷原色。
  注6:通常,一套分色片里有四张这样的胶片(分别对应黄、品红、青、黑版)。
  3.16 付印样 ok print,ok sheet
  在印刷生产过程中,挑选出来做为后面印刷作业参考样的印刷成品。
  3.17 灰平衡 grey balance
  如果一幅在规定印刷条件下生产的印刷品在规定观测条件下呈灰色,该分色片上的青、品红和黄的阶调值(网点面积)就处于灰平衡状态。
  3.18 胶片的正负性(阳图和阴图) film polarity
  空白部位与实地部位分别对应印刷品上的非印刷部位与印刷部位的胶片,称为阳图型(正片)胶片;空白部位与实地部位分别对应印刷品上的印刷部位与非印刷部位的胶片,称为阴图型(负片)胶片。
  3.19 胶片乳剂方向 film emulsion orientation
  相对观测者,分色片乳剂的朝向。
  注7:标准方向是乳剂面朝上,即朝着观测者。
  3.20 阶调值增加(网点增大) tone value increase;dot gain
  印刷品上的阶调值与相应分色片上的阶调值之差。用百分数表示。
  注16:同义词网点增大只适用于以网点图案形成的网目调图像。
  3.21 阶调值总和 tone value sum
  四张分色片的阶调值之和。
  注
  17 也叫网点总面积(DTA)。
  18 对于大多数分色片来说,最大阶调值总和在图像的最暗处。
  3.22 控制块 control patch
  为控制或测量而制作的参照块。
  3.23 莫尔图形(龟纹) moire pattern
  由两维或多维周期结构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不需要的周期图形结构。
  3.24 偏差 deviation tolerance
  付印样张与标准值之间的允许差异。
  3.25 色度计 colorimeter
  测量色度值的仪器。
  注5:光电色度计通过模拟生成被测物的反射或透射系数的光谱乘积、标准光源和标准视场功能规定的滤色器完成对三刺激值的测量,分光光度色度计根据光谱数据计算完成测量。
  3.26 透射密度 transmission density
  以10为底透射系数T倒数的对数。
  3.27 透射密度计 transmission densitometer
  测量透射密度值的仪器。
  3.28 透射系数(R) transimission factor(T)
  透过被样品遮盖的测量光孔的光通量与透过没有样品遮盖的测量光孔的光通量之比。
  3.29 图像的正反向 image orientation
  如果文字呈正常阅读状态,并且图像处于最终用户观看的方向,则图像内容被称为正向读(反之为反向读)。
  注
  8 胶片的乳剂面取向应该标明乳齐面朝上或乳剂面朝下。如果没有给出说明,就认作乳剂面朝上。
  9 一般说,正向读乳剂面朝下与反向读乳剂面朝上的意义相同。
  3.30 图像基准方向 reference direction of an image
  最终用户观看时的水平方向。
  3.31 网点排列的轴 axis of a screen
  网点排列的两个方向中,单位长度内呈现最高图像元素数量(如点数或线数)的那个方向。
  3.32 网目调胶片 half-tone film
  用于网目调印刷工艺的带有网点或线条图像元素的胶片。
  3.33 网线角度 screen angle
  对于长形网点,是网点排列的轴与图像基准方向形成的夹角;对于圆形或方形网点,是网点排列的一个方向与基准方向形成的最小的那个夹角。单位()。
  3.34 网线宽度 screen width
  网线数的倒数,单位是cm 。
  3.35 网线数(网线频率) screen ruling;screen frequency
  网点或线条等图像元素,在产生最高值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个数。单位是cm-1(每厘米网点数)。
  3.36 相对密度 reltive density
  减去片基或未印刷承印物的密度后的密度值,单位:1
  3.37 阳图型网目调胶片阶调值(网点面积,A) tone value on a half-tone film of positive polarity (dot area,A)
  A 由下列公式给出:
  

A(%)=100〔1-10-(Dt-D0)〕/〔1-10-(Ds-D0)〕


  式中:D0透明网目调胶片的透射密度;
  Ds实地部位的透射密度;
  Dt网点的透射密度。
  3.38 阴图型网目调胶片阶调值(网点面积,A) tone value on a half-tone file of negative polarity (dot area,A)
  A 由下列公式给出:
  

A(%)=100-100〔1-10-(Dt-D0)〕/〔1-10-(Ds-D0)〕


  式中:D0透明网目调胶片的透射密度;
  Ds实地部位的透射密度;
  Dt网点的透射密度。
  3.39 印版 printing forme
  其表面处理成一部分可转移印刷油墨,另一部分不转换印刷油墨的印刷版。
  3.40 印刷品阶调值(网点面积,A) tone value on a print (dot area,A)
  单色油墨在网目调印刷品上的覆盖表面百分比(如果承印物上的光漫射或其他光学现象是可以忽略不计的)A,由下面公式求得:
  

A(%)=100〔1-10-(Dt-D0)〕/〔1-10-(Ds-D0)〕


  式中:D0未印刷承印物或在印版上非印刷部分的反射密度;
  Ds实地部位的反射密度;
  Dt网目调区域的反射密度。
  注
  13 也叫做等效网点面积或全网点面积。
  14 同义词网点面积,仅适用于由网点组成的网目调图像。
  15 本定义可以用于提供某些印版的近似阶调值。
  3.41 印刷机打印样张 on-press proof print
  由印刷机(生产用印刷机或打样机)生产的印刷品。其作用是用一种精确模拟印刷机效果的方法显示分色效果。
  3.42 印刷原色(用于四色印刷) process colours
  黄、品红、青和黑。
  3.43 硬网点胶片 hard dot film
  事宜 在胶片拷贝和晒版过程中能进行可靠复制的网点的分色胶片。
  3.44 允差 variation tolerance
  付印样张与从生产过程中随机抽取的样张之间的允许误差。
  3.45 中间调扩展(S) mid-tone spread(S)
  S用百分数表示,由下列公式确定:
  S=max,[(Ac-Ac0),(Am-Am0),(Ay-Ay0)]-min.[(Ac-Ac0),(Am-Am0),(Ay-Ay0)]
  式中:Ac青原色图像的测量阶调值;
  Ac0青原色图像的规定阶调值;
  Am品红原色图像的测量阶调值;
  Am0品红原色图像的规定阶调值;
  Ay黄原色图像的测量阶调值;
  Ay0黄原色图像的规定阶调值。
  注10:例:测量值(c,m,y)=(22,17,20)
  规定值(c0,m0,y0)=(20,20,18)
  max[(22-20),(17-20),(20-18)]=2
  min[(22-10),(17-20),(20-18)]=-3
  S=[max-min]=5
  3.46 中心密度(在网目调胶片上) core density
  单个不透明图像元素(如:网点或线条)中央的透射密度。
  3.47 主轴 PrinciPal axis
  与长形网点(如:椭圆形或菱形)的最长直径方向一致的网点排列的轴。
 
  注12:圆形与方形网点没有主轴。
  4 技术要来
  以下条款提供了专门确定网目调印刷品的视觉效果及其他技术方面的特性和基本参数。在必要的地方,给出了测量方法和推荐值。
  注19:特性与基本参数方面的信息对于网目调印刷过程中的相互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参数都可以假定具有标准值,因此,就没有必要明确规范每个参数。这样的值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规定。
  4.1 分色片
  4.1.1 质量
  应确定最终分色片的最小网点中心密度和最大网点边缘宽度。
  注20:评价与测量方法参考附录C。
  4.1.2网线数
  每套分色片的网线数应以厘米的倒数cm-2为单位给出。如果该套分包片有一种以上的网线数,那么,应对每张分色片进行单独的说明或明确报告该套分色片的特定网线数。
  注
  21 粗糙承印物需要的网目比平滑徐料承印物用的网目粗,而且其阶调值范围受到限制,网点增大过度。
  22 黑色图像的网线可比彩色图像细。如:黑色图像用 80 cm-1网线,彩色图像用 60 cm-1网线。
  23 参见4.1.3中的注25。
  4.1.3网线角度
  应确定每种色版的网线角度。
  测量方法应按5.1的规定;报告方式应按A1的规定。
  注
  24 通常,黑、青和品红的标准网线角度互相差30,黄与青或黑相差15。主色的网线主轴与基准方向成45。
  25 用计算机加网时,各颜色版的网线数和网线角度参数可稍有差别。
  4.1.4网点形状及其与阶调值的关系
  应在整个队调值范围内确定网点的形状及其与阶调值的相互关系。
  对中间调网点形状进行确定(如:圆形、方形、椭圆形),使用有主轴的网屏时,应确定网点呈第一和第二连接处的阶调值。队调值测量方法应按5.2的规定;报告方式应按A2的规定。
  4.1.5图像尺寸误差
  用图像对角钱的百分比来确定一套分色片中任意两种颜色的分色片之间的最大尺寸误差。测量方法是:首先,沿左上角将四张分色片上的图像一起对齐,然后测量出右下角的最大尺寸差值,并用与对角线的百分比表示。
  4.1.6 协调值(网点面积)总和
  应确定图像中最暗非彩色部分的阶调值总和。必要时,最好单独确定黑版图像的阶调值。阶调值测量方法应按5.2的规定;报告方式应按A2的规定。
  4.1.7 灰平衡
  应确定与某个音阶调值(通常是50%)一起产生中性灰的品红与黄的阶调值。也可以对这些阶调值另外进行三个一组的规定。阶调值测量方法按5.2的规定;报告方式应按A2的规定。
  注26:灰平衡由图像的青、品红和黄阶调值,以及它们的颜色和叠印品的颜色确定。
  4.2 印刷品
  4.2.1 图像部分的视觉特性
  4.2.1 承印物颜色
  应确定未印刷承印物的CIELAB色空间值(L*,a*,b*)和色差值(Eab)。在印刷品要进行表面整饰的地方,还要确定表面整饰过但未经印刷的承印物的色空间L*,a*,b*,测量方法应按5.6之规定,报告方法按照A5的规定。
  4.2.2 承印物光泽度
  应确定未印刷承印物的光泽度及允差。在印刷品要进行表面整饰的地方,还要规定表面整饰过,但未经印刷的承印物的光泽度。测量方法应按5.5的规定,报告方法按照A5的规定。
  4.2.3 油墨颜色
  应确定四种印刷原色中每种颜色实地印刷品的CIELAB色空间值(L*,a*,b*)和色差值(Eab)。另外,还应确定青-品红、青-黄、品红-黄、黑-黄叠印品的色坐标或最佳印刷色序,以及与在未印刷承印物上的转移效率值相关的叠印油墨转移效率的测量值。在印刷品要进行表面整饰的地方,还要确定表面整饰后印品的L*,a*,b*值。
  为了准确地定义一个油墨色块的颜色,可规定测量下面八种辅助色块:
  三个双色叠印品(C-K、M-K、Y-K);
  四个原色的三色叠印品(C-M-Y,M-Y-K,C-M-K,C-Y-K);
  一个所有印刷原色的四色叠印品(C-M-Y-K)。
  测试方法按5.6的规定,报告方法按照A6的规定。
  注
  27 与黑色进行叠印的印品对颜色定义不很重要,但在测试油墨透明特性对,非常有用。
  28 作为参考,应确定原色的反射密度。测量应按附录B的规定在黑底衬下进行。报告方法按照A7的规定。
  29 虽然密度值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应该认识到,相对于一个技术要求的密度与色度的调整,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30 如果油墨叠印值和透明度值符合公认值,那么只规定印刷色序就足够了,而不用规定双色叠印品。
  4.2.1.4 油墨光泽度
  应确定印刷油墨的光泽度与允差。测量方法按照5.5的规定,报告方法按照A5的规定。
  4.2.2 阶调(网点面积)复制范围
  应规定以一种均匀稳定的方式向印刷品转移信息的每种印刷原色分色片的最低阶调值。同时,应规定对承载图像信息非常有用的最高阶调值。阶调值的测量方法按照5.2的规定,报告方法按照A2的规定。
  4.2.3 图像位置误差
  应该规定任意两个原色图像中心之间的最大偏差,可以用青、品红和黄色图像的标定网线宽度的系数来表示。
  4.2.4 阶调值增加
  对于每种印刷原色,除0%或100%以外,还应在胶片上指出至少两个最能说明印刷情况的阶调值的阶调值增加值。阶调值增加特性可以用表或图进行说明。图1给出了一个图示的例子。
  此外,应对误差和误差变化进行规定。所有阶调值都应与多色测控条进行比较。打样时,测控条应与活件一起印刷,在生产印刷中最好也一起印刷。一个测控条件胶片应包含符合规定的带有精确到1%的阶调值(网点面积)标识的控制块。控制块网点的形状应该是圆形。
  阶调值加的测量方法按照5.4的规定,报告方法按照A3的规定。
  注31:对于纸印刷品,由不同网线数决定的阶调值增加值之间存在着唯一对应关系。因此,对于那些印刷品,测控条的网线数不必与活件胶片上的网线烽一样,但是,其差值最好不超过分色片平均网线数值的六分之一。
  5 测试方法
  5.1 网线角度
  将要测量的分色片取最终用户观看的方向置于看版台上(此向为正向读),确定网点排列的主轴。如图2所示,用一个逆时针标度的量角器测量主轴与基准方向之间的最小正确。若没有主轴,则取两个轴中与基准方向产生的最小的角作为网互角度。
  用同样的角度定义可以测量印刷品上每个印刷原色的网线角度。报告方法按A1的规定。
  注32:由于缺少一个通用的可接受的方法,便选择了这个角度定义,因为它可产生与胶片或承印物无关的相同的值。
   1.0 分色片的阶调值
  用一个符合GB/T11500,具有0d或d/0几何条件的透射密度计确定片基材料的透射密度D0、实地密度Ds和指定网目调区域的透射密度Dt,通过相应的定义(3.40和3.41)计算阳图分色片和阴图分色片的阶调值。
  为了保证足够的精度,密度计的测量光孔最好不小于网线宽度的15倍,起码不能小于网线宽度的10倍。这个要求也同样适用于非圆形测量孔。
  按照A2记录结果。
  5.3 印刷品的阶调值
  5.3.1 反射密度计
  将印刷品置于一个符合附录B规定的黑色底衬上,对于每种彩色油墨,选择给出最高实地密度的密度计测量通道来测量未印刷承印物的反射密度D0,指定网目调区域的密度Dt和近似实地密度Ds,用ISO视觉光谱特性(见GB/T 11500)测量墨色密度。根据定义3.39计算出印刷品的阶调值。
  为了保证足够的精度,密度计的测量光孔最好不小于网线宽度的15倍,最小不能小于网线宽度的10倍。这个要求也同样适用于非圆形测量孔。
  报告方法按照A3的规定。
  注33:仪器条件对阶调值(网点面积)的影响很小。在黄墨印刷的图像的中间调区域,用无偏振镜的宽频带仪器和有偏振镜的窄频带仪器,可观测到2%的误差。
  1.0.0 色度计
  在完全漫反射条件下,用几何条件为45/0或0/45的色度计,以CIE1931 2标准色度视场和D50或D65光源测量三刺激值X、Y、Z。如下选择三刺激值(即反射系数〔:X表示青版,Y表示品红版和黑版,Z表示黄版。测量未印刷的承印物、指定网目调区域和近似实地区域的三刺激值X、Y、Z。通过下式计算阶调值:
  青色:A(%)=100%(X0-Xt)/(X0-Xs);
  品红色和黑色:A(%)=100%(Y0-Yt)/(Y0-Ys);
  黄色:A(%)=100%(Z0-Zt)/(Z0-Zs);
  其中:
  脚码0表示未印刷承印物;
  脚码t表示网目调;
  脚码s表示实地。
  为了保证足够的精度,所用密度计的有效测量孔径最好不要小于网线宽度的15倍,最小不能小于网线宽度的10倍。这个要求也同样适用于非圆形测量孔。
  报告方法按照A3的规定。
  1.0 印刷品的阶调值增大
  用印刷品上的阶调值(见5.3)减去分色片上相应部位的阶调值(见5.2)计算出阶调值增大,报告方法按照A3的规定。
  1.0 光泽度
  用与特写印刷工艺的承印物的光泽范围相适应的入射角度测量承印物或一种原色油墨的实地块的镜面光泽度。具体的测量方法按照A5的规定。
  报告方法按照A5的规定。
  5. 6 光谱测量、CIELAB色坐标的计算和色差
  按照ISO 13655,如:用几何条件为45/0或0/45的分光光度计和符合附录C的黑色底衬进行测量,用D50光源和CIE 1931 2视场加权函数计算三刺激值X、Y、Z。按照ISO 13655规定的方法用三刺激值计算出CIE LAB颜色空间 L*、a*、b*。
  根据两组色坐标值(L*1、a1*、b1*)和(L2*、a2*、b2*),按照ISO 13655规定的方法计算出CIE LAB色差值Eab*。
  除分光光度计外,还可使用任何能在本标准的有关部分所规定的公差范围内显示相同数值的色度计。
  报告方法按照A6的规定。
  

附 录 A

(标准的附录)报告
  A1 网线角度
  对于分色片,以度()来表示C、M、Y、K版的网屏角度。例如:C15,M45,K75,Y0。
  若角度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则保留两位小数或用度数()和分数(),记录角度。
  A2 分色片或测控条上的阶调值
  用百分数记录阶调值。例如:测控条上暗调块的阶调值为75%。
  A3 印刷品的阶调值
  在记录阶调值的同时,还要记录所用仪器的光谱特性、测量光孔的尺寸以及是否使用了偏振滤色片。
  例1:(密度计)用具有(GB/T 11501)T光谱特性,测量孔径3mm,无偏振装置的密度计测量控制条上网点面积为75%的青控制块的阶调值为87%,用具有DIN窄频带,9mm2测量孔,无偏振装置的密度计测量,或用ISO视觉光谱特性,直径5mm的测量孔,有偏振装置的密度计测量。
  例2:(色度计)用具有4mm直径的测量孔和D50光源的色度计测量得到的刺激值X,计算得到控制条上网点面积为40%的青控制块的阶调值为56%。
  A4 印刷品上的阶调值增大(网点增大)
  用与印刷品上的阶调值相同的方法来表示阶调值增大,见A3。
  A5 光泽
  记录光泽值和测试方法。
  例如:按照TAPPI测试方法T480om:1985,用75/75几何条件测量未印刷纸张的光泽为45%。
  A6 色坐标和Eab*色差
  记录L*,a*,b*值或色差Eab*,并且指出它们是根据ISO 13655规定的光谱测量方法和计算条件得到的。另外,还要记录所用仪器的频带、型号以及测量光孔尺寸。
  若所用条件超过了ISO 13655的规定,如使用D65光源或白色底衬,则要加以说明。
  注34:色坐标为无量纲值,单位为1。
  A7 反射密度和相对反射密度
  报告密度值应保留两位小数:
  光谱特性,最好用GB/T 11501中的E、I或T光谱特性;
  本印刷承印物的密度;
  测量光孔的尺寸;
  附录B以外的底衬材料;
  是否使用了偏振装置。
  例1:青实地密度为1.45,承印物密度为0.15,此数值为用无偏振装置的T光谱特性的测量孔为10mm2的密度计在符合附录B规定的黑色底衬上测量得到的。
  例2:黑实地的视觉密度为1.85,承印物密度为0.07,此数值为用有偏振装置的测量孔为3mm、ZYX公司的XYZ型密度计在符合附录B规定的黑色底衬上测量得到。
  注35:光学密度为无量钢值,单位为1。
  

附 录 B

(标准的附录)测量反射密度用底衬材料


  在测量反射密度时,样品应被平展地置于测量平面上。与其接触的底衬材料应是:
  a)对光谱无选择性,如:在400nm~700nm的整个波长范围内,光谱反射密度的总变化幅度不应超出在同样波长范围内得到的平均密度的5%。
  b)漫反射,在一般室内照明条件下,无论以任何角度观测时,均无明显的镜反射。
  c)具有1.500.20的反射密度。
  只有在能够证明其他底衬在测量某种特定样给出的结果相同时,才允许使用与这些规定有偏差的底衬。特别是用于不透明样品的底衬。
  此外,在需要的地方也可以使用白底衬,如:企业内部。当报告非内部使用的密度值时,最好由用户规定底衬的光谱特性、漫射和底衬的反射密度等条件。
  

附 录 C

(提示的附录)分色片上网点质量测量方法


  C1 对于片基灰雾透射密度小于0.1的网目调胶片,一种简单的定性方法是将带有细线标的控制条,胶片乳剂面朝上置于看版台上,将待测分色片乳剂面朝下置于其上。用60~100倍的手调放大镜观察那些在阳/阴图网目调胶片上显得较亮的、独立的、不透明的网点。若能清楚地观察到网点下面的细线,则网点中心密度太低了。网点边线宽度可通过与细线的宽度相比较的方法得到。光源从下面以外入射角照射分色片,用一种被称为暗视场照射的状态,凭经验就几乎可以准确地预测出网点与规定的最大网点边缘宽度问的关系。
  C2 用扫描显微密度计可进行一种定量的测量。透射显微镜光源部分的观察孔具有3m或小于3m的可调直径,并能在物面中心形成小孔观察面积。在特定范围内,胶片可在物面的X和Y方向上移动。随着胶片的移动,用根据透射密度标定的光电接收器测量透过胶片的光的强度。辐射光源的波长范围的选择应根据使用胶片的工艺过程对光谱的要求。数据可用透射密度网点坐标图表示(见图C1),也可绘成连接相等透射密度点的密度等值线(见图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