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课程实施案例——从原有文本到教师文本
详细内容
关于"原有文本": 几年来,我园课题"以‘节日’为线索的园本课程研究"中,全园教师共同积累了历届关于节日主题活动的思考和实践过程,并付诸于文本。由于课程尚在开发过程中,文本仅以资料夹的形式呈现,故称"原有文本"。也正由于课程的青涩,使得"教师文本"有更大的空间去完善课程实施。一、主题名称:端午节(中班)主题实施时间:原有文本两周教师文本 三周(年级组集体备课)二、主题背景原有文本: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为了让民俗得以继承和发扬,我们将利用端午节这一节日资源来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希望通过这个节日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对端午节的相关知识、民俗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做香袋、挂香袋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中班组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香袋、挂香袋等,让幼儿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萌发初步的爱祖国情感。教师文本:今年是首次实行全国端午休假,国家对于传统文化节日的重视可见一斑。大人孩子都放假,所得到的应该不仅仅是休息,更要有对于节日的体味和深度感受。作为传统节日,端午节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做香袋、挂香袋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二次备课)三、核心价值原有文本:习俗 分享教师文本:民俗 体验(年级组集体备课)四、主题线索原有文本:1、中国传统民俗节日。2、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教师文本:1、了解端午节 2、感受民俗文化 3、体验传统节日快乐(年级组集体备课)五、主题目标原有文本:活动总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并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节日活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认知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2、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2、幼儿能学会用颜料在鸭蛋上进行装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幼儿能会用折叠和系结的方法做香包,对自制活动感兴趣。情感目标:1、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2、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3、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文本:活动总目标: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节日活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认知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2、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能力目标:1、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2、能学会用颜料在鸭蛋上进行装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能会用折叠和系结的方法做香包,对自制活动感兴趣。情感目标:1、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2、萌发初步的热爱祖国的情感。3、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年级组集体备课)六、主题环境原有文本: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幼儿对端午节有进一步的了解。在端午节的主题活动中,老师与幼儿共同来装饰班级,增加节日的气氛。将幼儿亲手制作的香囊挂在班上供幼儿欣赏。让幼儿更深刻体会了传统节日的热闹气氛和传统习俗。教师文本:内主题环境可以呈现幼儿和家长搜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悬挂幼儿制作的香囊、在区域中张贴部分幼儿涂色装饰的纸质五彩蛋、 外主题墙环境可以用文字配合图片呈现本班幼儿对于节日来源和节日民俗的认识情况、张贴幼儿装饰的五彩蛋作品、用鸭蛋网悬挂幼儿用颜料装饰的鸭蛋、展示家长和幼儿共同做节日准备的情况。(二次备课)七、家长工作原有文本:学期初的家长会上与家长交流本学期的各个主题活动,重点介绍了端午节的主题活动开展的目标以及对于幼儿进行教育学习的意义所在。使家长能比较客观地了解开展这一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材料提供以及家园配合。在主题开展之前,主动与家长委员会以及部分家长进行交流。一些需要家长配合的大活动,老师也提前与家长做好沟通,交待好时间与具体的活动流程,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把我们对于主题开展的一些大的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征求意见。在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展之际,我们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来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相关习俗。家长和孩子们都积极行动起来,都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提供给班级,我们的信息量变的很多,也及时将端午节的资料布置出来,供幼儿参观。教师文本:在主题活动开展前,通过家长园地、网络论坛与家长交流,帮助家长理解节日活动价值,使之做好搜集资料和传递信息工作;和部分家长联系,邀请其参加节日大活动"百变粽子节";引导家长与孩子在生活中多谈论端午节的节日话题;通过主题墙让家长了解主题进程,扩充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内容,彰显节日活动价值。(年级组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八、教学活动安排原有文本: 第六主题名称:端午节 周次时间: 2周(2008、5、26—6、6) 内容 周次 名称与领域 出处 内容 周次 名称与领域 出处 第 一 周 1 社会:端午节的由来 自编 第 二 周 1 音乐:六一儿童节 省编 2 音乐:过端午 自编 2 美术:绘彩蛋 自编 3. 语言:儿歌《端午节》 自编 3 体育:赛龙舟 自编 4. 美术:做香包 自编 4 科学:好吃的粽子 自编 5. 数学:数豌豆 渗透 5 数学:分礼物 渗透 教师文本: 第五主题名称:端午节 周次时间: 3周(2009、5、11—5、27) 内容 周次 名称与领域 出处 内容 周次 名称与领域 出处 第 一 周 1 综合:端午节的知识 自编 第 二 周 1 科学:玩纸船 渗透 2 音乐:喜洋洋(一) 《打击乐》 2 美术:五彩蛋 自编 3. 语言:儿歌《端午节》 自编 3 体育:赛龙舟 自编 4. 美术:漂亮的蝴蝶 省编 4 音乐:喜洋洋(二) 《打击乐》 5. 数学:图形身份证 渗透 5 数学:藏起的花瓣 渗透 第三周 1. 数学:分礼物 渗透 2. 美术:做香包 自编 3. 综合:百变粽子节 自编 4. 音乐:六一儿童节 省编 九、区域和游戏原有文本:区域活动:阅读区: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生活区:系绳结引导幼儿系绳结时,把线两两一组打结。美工区:绘彩蛋 提供各种颜色引导幼儿在鸭蛋宝宝上进行装饰。游戏活动:超市:端午节特卖,买一送一哈罗哈自助餐:端午节来了,请小朋友制作绿豆糕,引导小客人来买。教师文本:十、集体活动之一原有文本:社会:端午节的由来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传说、风俗习惯等。2、通过欣赏幻灯片,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气息。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谈话、欣赏幻灯片等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信息。难点:能够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准备:已有经验 知道有端午节、端午要吃粽子 材料准备 幻灯、电脑、端午节的相关资料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观看幻灯片,感受端午节的热闹场面 1、播放幻灯 2、说一说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包粽子、赛龙舟、挂香囊、插艾草等) 三、端午节到了,家里为端午节做了哪些准备,小朋友可以做哪些事情。教师文本:社会:端午节的知识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风俗习惯等。 2、通过搜集资料、分享资料、欣赏幻灯片等渠道了解端午节。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增强民族自豪感。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讲述、追问、欣赏幻灯片等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信息。难点:从众多信息资料中了解端午。活动准备:已有经验 知道有端午节、端午要吃粽子、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对端午有一些认识,但是不全面。 材料准备 幻灯、电脑、端午节的相关资料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哪些风俗习惯?(自由交谈) 二、信息分享1、你带来的资料是关于端午节的什么方面?讲给大家听一听。(个别幼儿上前讲述,讲述不清晰的部分由教师、同伴适时追问)2、还有谁带来的资料是相同方面内容的,请补充讲述你所知道的。3、观看幻灯片,感受端午节的热闹场面和渊源历史。 4、说一说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包粽子、赛龙舟、挂香囊、插艾草等) 三、延伸端午节快到了,我们可以怎样装扮班级环境,让大家都感受到过端午节的气氛?在玩游戏的时候,哪些游戏中可以让别人看出我们中二班在过端午节?十一、反思原有文本:端午节包粽子活动反思:优点:1、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幼儿都很感兴趣。2、 材料准备很充分,家长们都带来很多的糯米、棕叶、绳线。3、 通过六位奶奶教幼儿包粽子的活动,让幼儿对粽子的多样性有了了解,而且亲自尝试如何包粽子,体验了包粽子的乐趣。让个别家长走进课堂成了幼儿的老师,更好地促进了家园互动。4、 通过包粽子的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5、 在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到了粽子的多种包法,了解粽子的多样性。缺点:1、 粽叶是需要开水烫,但由于活动当天时间的原因,棕叶烫的时间较短,使得棕叶比较脆,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棕叶容易坏。2、 包粽子活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难的,要求幼儿的手部技能较高。3、 在包粽子活动中,虽然有六位奶奶分配到了各个小组中,但由于幼儿都不会包粽子,六位奶奶有的忙不过来。4、 有部分幼儿在活动中玩米,还有的幼儿会玩棕叶。端午节的主题活动反思:优点:1、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2、通过本主题活动的学习与了解,幼儿知道了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3、通过本主题活动的学习,幼儿对端午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解了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4、幼儿亲手绘彩蛋、并且将自制的香袋布置教室环境,让幼儿更深刻体会了传统节日的热闹气氛和传统习俗。5、请六位奶奶来参加当天的包粽子活动,并教小朋友学习怎么包粽子,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让幼儿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6、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每位家长都能积极配合,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不足:1、"端午节"是新生成的主题,对中班幼儿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对于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只是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2、包粽子的活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要求手部的技能比较高。3、端午节在我国各地方的风俗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幼儿园中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在以后的活动中将进一步的提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