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回应方面的观察纪录
详细内容
教研组最近进行了建构有效的课堂语言教学的研讨,由沈老师上了《好饿的小蛇》小班语言活动,她是一位非常有灵性的年轻老师,第一次磨课主要针对活动的目标、环节设计是否合理进行来研讨。第二次主要侧重教学细节方面进行研讨,例:教师提问有效性、教师的回应能力、师幼互动等方面等研讨。
在这个活动中,我侧重关注的是教师的回应情况。作为小班的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教师只有恰当的运用好回应语,使孩子在整个活动中都有较高的兴趣点,那么整堂课的效果才有效,质量才会高。
在这个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中,总共有34个问题,教师对这34个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回答。有几个回答我个人认为比较的恰当有效。例在第一个问题:"今天沈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看看是谁?"幼儿集体回答了:"小蛇。"教师马上回应到:"哇,多可爱的小蛇呀,让我们一起跟着小蛇去看看吧!"教师过渡的很自然,而并没有这么说:"你们说对了,让我们一起跟着小蛇去看看吧!"其实有些明了的问题,教师不需要再次的给予肯定或表扬,反而显的累赘。另外在第 个问题讲到吃葡萄这环节中,教师问到:"这是什么?"幼儿:"葡萄。"教师又问:"你怎么看出来的?"幼儿说:"圆圆的。"教师回应:"哇,你们真聪明!"这个鼓励性的回应让我想到我园实施课题中的一大研究目标:"在激励评价中让幼儿想说敢说"。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在回应中,更应该以表扬、鼓励的语言为主。只有这样,才会活跃孩子的思路,让孩子更大胆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回应方面,教师还做的非常好的一点,就是恰当的运用了体态语来回应。教师在开始部分体态语用的较多,走过去,蹲下来,摸摸孩子的头或用鼓励的眼神来看着孩子,这都是鼓励幼儿大胆回答,赶快进入状态的很好回应,在教师体态语的影响下,幼儿很快就被带进了整个活动中。自始自终孩子的学习兴趣都非常的高。从中我也反思到,在小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用好体态语,越小的孩子,越喜欢肌肤之亲,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抚摸,就好比一句鼓励的话,效果是一样的。
在整个活动中,我认为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是,教师对于个别幼儿的回答,回应时重复幼儿的回答很多。例第三个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苹果?"第一个幼儿回答了"圆圆的",第二个幼儿回答了"红红的",对于两个幼儿的回答,教师都是重复孩子的回答,我觉得在第二个幼儿回答时,教师可以回应:"哇,你的眼睛真亮,看到苹果的颜色了。"既然在引导幼儿从色、形、味方面去回答,如果有幼儿说到了:"甜甜的。"教师就可以回应:"哇,你想起了以前吃过的味道了,真厉害!"对于苹果的味道这个感性的生活经验的回忆比直观看到的更难,我认为这样的回应或许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