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幼儿园实践反思>让孩子成为那条小鳄鱼——《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教学案例浅析(一)

让孩子成为那条小鳄鱼——《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教学案例浅析(一)

详细内容

一、选材

这是一本能吸引人的图画书,简单的语句,在反复之中,将两个角色间复杂的心理变化刻画地淋漓尽致。简单,却给人无尽地回味空间,每一次重读,都能有新的发现。这样一个经典的绘本,如何呈现给孩子?选择什么内容呈现给孩子?是我在教学之初思考的问题。

分析选材,这一绘本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从绘本内容来看,心理变化这条线索是作品最显现的内容,可以与孩子蛀牙、看牙医的生活经验相链接,让孩子在同样的经历中理解故事,体验情感。从认知方面来看,情节变化之间,展示的不仅是一个心理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补牙的过程,可以增加孩子对补牙的了解。从绘本画面来看,对鳄鱼与牙医有很多表情、动作的细节描绘,这可以使这一绘本成为锻炼幼儿自主阅读、观察、表述等能力极好的一个载体。从绘本独特的语言来看,这种重复强化了的语言效果,不仅有利于幼儿学说,还能帮助幼儿感受,相同语言可以表达不同对象的不同心理。此外通过对故事的了解,还可以间接地使孩子懂得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可怕的困难的事、自觉地意识到刷牙的重要性等等。

在分析了绘本的诸多内涵之后,我把教学的落点放在了感受心理变化上,定位在语言领域,确立了两点主要目标:用心体验、观察讲述。具体为:

1.观察画面,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画面的想法。

2. 体会角色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的过程,发现故事中重复的对话。

3.用配音的方式尝试表现作品中人物的心理,体验故事的趣味性。(第三点目标既是对第二点的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