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载体》有感(一)
详细内容
2010年12月10日,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李俐主任为我们幼教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做了题为《行进中的课程影像——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实践报告》的讲座。
李主任的讲座,让我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课程是发展的
李主任谈到,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是坚持动态化、追求生态化,课程价值应追求发展、创新、个性。
现阶段,我园正在以《建构式课程》为蓝本,融入自己对于课程的思考,逐步构建完善自己的园本课程,这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一些教师就有了这样的想法,认为既然已经有了现成的课程,就没必要再花许多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构建园本课程,而是针对现有的课程研究如何更好地教学。听了李主任的讲座,我坚定了自己对于园本课程的想法,课程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动态发展的,课程构建的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可以说,没有完美的课程,我们只有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不断完善园本课程,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合适的课程内容。
李主任谈到,在课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推陈出新,继承与创新同样重要。我的理解是,不是说构建园本课程就是将已有的课程丢开,重新构建一套课程体系。而是吸取原有课程中的精华,在完善过程中,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改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二.课程是开放的
我的理解,开放的课程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课程管理的开放。在构建开放的课程时,管理者要有开放的心态,营造开放的氛围:平等、宽容、欣赏、合作、分享,促使教师主动参与构建课程。这些年,我园开始实施课程审议,管理者和教师共同研讨课程的实施,通过这种方式,每位教师参与到了课程决策中来。在实施课程过程中,教师们明确了目标,能根据课程的理念去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与方法。
二是课程本身的开放,包括学习内容的多元、学习方式的多样、学习视野的拓展。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围绕这个目标,我们不断地构建着开放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