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信心和学习内动力
详细内容
这是两位老教师传授的经验之谈,请各位年轻爸妈们借鉴一二。培养孩子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非一蹴而就,请多加培养。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信心是调动一个人内在潜能的神奇催化剂,它能将人的各种功能调动到最佳状态。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是高度个性化的求知过程,绝对离不开自信心做内在的推动力。
按现行教育制度计算,孩子从小学到大学要不间断地学习16年,这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其间还要经历中考、高考两次选拔与竞争。实践证明,孩子对学习有信心和没信心,学习效果大不相同。而孩子对学习的信心是可以培养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活孩子学习的内动力呢?
一、父母先要对孩子有信心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缺少信心,甚至在孩子还没上小学时,就过早地得出结论说"我家孩子就知道玩,不爱学习,都愁死我了";"我家孩子脑瓜不像人家孩子那么灵,算术不行,这可咋办哪";"我家孩子不是学习的材料,我也不敢抱太大希望了"等等。
其实,家长的感觉并不对,问题本来出在他们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认识不足"、"方法不当"、"功夫不到"上,他们却把责任推到了孩子身上。家长不仅这样去看孩子,还毫不隐晦地当着孩子面说给外人听。这就等于在告诉孩子,你学习努力也没用,那他还努力干什么?
我辅导过一个5岁半的小女孩,家长送来时对我说:"我家孩子就是算术不行,我们怎么教她也不行,都有点灰心了。"孩子到我家后,我发现情况并不像她妈妈说的那样糟。小女孩很聪明,是她妈妈对她的数学启蒙抓晚了,又性子很急,想一教就见效,结果产生了错觉。我用过去训练儿子的办法,不给她施加压力,只在游戏中教她数数和计算,她的运算能力很快就提高了。变化之快不仅让她妈妈很吃惊,也让和她在一个英语学习班的其他孩子家长感受到了。为此,她们还专门请我去介绍经验。我就讲了这样一些观点,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信心,在孩子面前应当说的话永远是"你能行""妈妈相信你能行""妈妈知道你,再努一把力会更好"。
二、挫折教育
人的信心不仅来自亲人的鼓励,更需要自己在实际中感受到成功。可是人在实践中最容易感受到的往往是失败,只有经过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来,才会获得最后成功。孩子很难一下子懂得这样深的道理,在他做什么事时,如果一次、两次做不好,有时就会因为怕丢面子不做了。学习本来就是件苦差事,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时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鼓励和帮助。
我儿子并不是一个天资特别聪明的孩子,刚上小学时也很贪玩。只是因为上学前我和爱人对他的早期教育还算比较重视,所以一到三年级的学习成绩也还可以,我也一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年,我因工作调动想给他转学。人家说要考一考。我很自信,觉得儿子是不会被考住的。可是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数学、语文都考了个"不及格"。这里有人家本不想要,在出题、监考上用了技巧的原因,可也让我看到了儿子在学习上存在的差距。儿子当时心里很害怕,以为我会责备他。我没有,而是告诉他:最难莫过求人,求人不如求己;做人要有志气,最后用力来证实自己。之后,我根据他应试时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对他速算和作文的能力训练。功夫不负苦心人,儿子到了上初中之后渐渐成了学校的尖子生。
三、体验成功
我和老伴这十余年做代理家长,辅导过各式各样的孩子,对这一点体会很深。比如:有一个三年级的男孩,来时各科成绩只有40多分,其中最差的是外语,学了100多个单词,考试时他只写上来6个。家长和学校外语老师都认为他记忆力不好,对他背单词没了信心,孩子更是一点信心也没有。
那年寒假,我用漏选法和循环记忆法帮他背单词,每天领他背10来个,第二天巩固,从放假到春节仅半个多月时间,就背熟了200多。春节,我让他爸爸妈妈再领着他巩固一下,他们大吃一惊,高兴坏了。孩子也有了信心,过节有七天没来我家,回来后200多单词一个没忘。到开学前,不仅把原来欠下来的其余100多单词背了下来,还把新学期要学的200单词预习了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