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详细内容
篇一:《我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
我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
一个星期天,我懂得了猫为什么要吃青草这样一个科学道理。
那天早上我起床后,看见我可爱的小猫咪正在墙角边津津有味吃着一束嫩绿的青草。吃完以后,猫咪又呕吐起来。我看见后,感到非常奇怪。猫平常不是挺喜欢吃新鲜的鱼吗,今天,它怎么会突然吃起青草来呢?既然吃的那么有兴致,为什么又吐了?是不是因为吃青草中毒了呢?我带着一串疑问忙不迭的对妈妈说:“妈妈,咱家的小猫刚才吃青草这,吃完就吐了,它肯定要死了,你快救救它吧!我要小猫咪,小猫咪是不能死的”。妈妈听了,“扑哧”笑出了声。我看见妈妈还笑,急得差点哭了,没好气的埋怨她:“人家都快急死了,您还笑!”妈妈笑着对我说:“傻孩子,猫吃青草是自己为自己治病啊!”我听后,更加奇怪了,猫也会给自己治病?我奇怪的问妈妈:“猫咪得了什么病?它为什么偏要吃青草。而不吃别的东西了?”妈妈收起了笑容,耐心得给我解释:“猫咪得得是肠胃炎,它感到肚子不舒服,就吃青草。吃了草后呕吐,肠胃炎就好了。你知道,小猫咪不但能捉老鼠,还能自己开方、吃药,是个不错得医生呢!”她停了停,又接着说,不光是猫咪有这种本领,好多动物都有这种治疗得本领!”我听了,自己也不禁笑起来,世界可真奇妙!小猫咪吃青草原来是为了医治肠胃炎得。
那天,我很高兴,不只为小猫咪“高超医术”高兴,也为自己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高兴。
邹城市北宿镇鑫星小学四年级二班朱路涵
篇二:《让每一个孩子懂得科学生活》让每一个孩子懂得科学生活摘要;现在的小学生在拥有更好的家庭呵护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更多的是,失去了不少的东西,其中,科学意识的淡薄和缺失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当今的小学老师,就该重点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让每一个孩子都懂得科学生活。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的核心发言报告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实践正是培养孩子科学意识和兴趣的最好良师,所以,注重教育科学实践性是让每个孩子懂得科学生活的最佳方法。
一,让孩子从书本走向实际生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孩子们物质生活充裕的今天,我们应适应时代的的需要,将孩子从书本理论带向实际生活。枯燥的书本理论课总是让孩子们睡意绵绵,这时候,如果我们适时的让孩子们参与到实践中来,那他们就会满怀激情并且兴趣浓浓的完成任务,并且还会在短时间内记住书本理论知识,还可能永远不会忘记。比如说,书本上的“不倒翁”科学原理,很多孩子可能能把原理一字不漏背下来,但他却始终什么也不
懂,但如果你给他一个不倒翁,不出一天他就会把一切弄懂,并且可以制作出一个不倒翁来。这就是实际带给他们的好处。
二,让孩子从朦胧无知到有科学意识再到有科学兴趣再到热爱科学!
一个从未从书本理论跳出到实践的孩子,对科学是朦胧无知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就该把孩子从书本理论带到实际生活,他们会产生科学意识,慢慢地,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产生对科学的浓浓的兴趣,到最后,他们就会热爱科学。比如说,我们天天给孩子们老生常谈的节约用水用电,可能我们天天叮嘱孩子们,但他们始终做不到,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做。但是,如果我们教他们把空调制冷时温度定高一度,制热时定低2度,这样人体几乎感觉不到变化,但每天却能节约10%的电能的方法时,他们会乐于去做并且可能每天去查看,时间长了,他们还会慢慢知道,设定开机时,设置高冷/高热,以最快达到控制目的;当温度适宜时,改中、低风、减少能耗,降低噪音。这就是实际科学的好处,这样,他们不仅对科学产
生了兴趣,还懂得了科学的生活。作为高科技时代的一名教师,我们已经不需要科举考试时代的照搬硬套了,那样的方式只会让更多的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失去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体验科学,体验实践,才能让每一个孩子更加懂得科学,更加懂得创造。
让每一个孩子都懂得科学的生活,并且还会把课本里学到的科学生活的方法传授给自己的家人。孩子们不仅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科学认识,而且逐步养成一种健康、乐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懂得用科学生活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我们坚信只要以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生活意识就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懂得科学生活。
篇三:《让每一个孩子懂得科学生活》让每一个农村孩子懂得科学生活
新田乡学校舒涛
现在的中小学生在拥有更好的家庭呵护和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失去了不少东西,其中科学生活意识淡薄和自我保护意识缺失就是其中之一。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自我自救意识,以“科学走进儿童,儿童走进科学”为研究思路,对中小学生科学教育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实践探索。
一、理论剖析
(一)慨念界定
生命教育定义为:以“让每一个农村孩子懂得科学生活”为宗旨,以儿童的生活实践为主线,围绕生活中常见的科学事件组织课程形态和活动体系。基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特征、实践水平以及兴趣指向,我们尝试以生命教育为基础,以生命的呵护为线索,我们通过基本的生命知识和科学技能的教学,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二)目标
构建基于生命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生活意识的教育体系,并以校本课程、主题活动、社会实践为主要路径,指导学生逐渐养成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健康向上的情感,使他们知道,爱护他人就是爱护自己,对待长辈和他人要有礼貌,懂得尊老爱幼的生活观念,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益的活动。在家里要礼貌待人,孝敬父母,做父母的小帮手。
(三)内容取向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取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我们在着重了解“师生的现状”、“学校可供利用的资源”、“现有课程中的不足”以及“社会、学校、家庭的现状及其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的信息,使他们懂得生命有且只要一次,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生命,远离危险地段,要呵护生命。
二、实践操作
校本课程、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是我校实施基于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活意识的三个主要板块,并依此构成操作路径,
路径一:基于校本课程的小学生科学生活意识培养
1.校本课程目标,
具体包括:技术目标和人文目标。
技术目标:了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懂得有关生命安全、生命干预的基本知识;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健康地与人交往,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人文目标:能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盼生命的美好,体悟生命的意义,并且能够把这种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及社会和自然,养成爱护花草树木和保护动物的习惯,逐渐形成健康向上、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2.校本课程内容
通过生命的奥秘、生命的生存、感恩父母、感恩生活等内容向学
生们介绍生命的来源、生命的维护,使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的可敬可畏。向学生们介绍水与人生活的密切联系、水资源的现状、科学用水等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安全玩水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们对遵守交通规则与自己、他人生命安全关系的认识。
3.教学实施策略
①知识传授与生活体验同步的策略。教学实施中我们分别采用知识指导下的生活体验、知识引领下的生活体验和知识传授与生活体验双向互动等操作方法。
②科学性与趣味性相融的策略。生命教育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有的内容比较枯燥,有的训练也十分单调,在实施教学时巧妙地以各种形式使科学性与趣味性相融。
路径二:基于主题活动的小学生科学生活意识培养
近几年来,我们开展“基于生命教育培养小学生科学生活意识”的主题活动,可归纳为以下两大主题:
①纪念日活动。诸如元宵灯会、植树节、世界水日、端午节、六一儿童节、重阳节、全国爱眼日等。
②班队活动。活动主题涉及人身安全、身体健康、环境保护、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等。
路径三:基于社会实践的小学生科学生活意识培养
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范围广阔,选择时主要是考虑该基地的实践内容具有适应中小学生学习科学生活的科技含量,并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支持系统
学校实施基于生命教育的科学生活意识培养的操作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保障。学校实施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每月月末,各项负责人汇报交流授课情况或活动开展情况。每学期期末,都将进行各个板块的展示活动,学校根据情况予以奖励支持。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学习后,学生们了解健康生活的知识,懂得环境保护从自己的一举一动开始,从自己做小事开始等等。学生们不仅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科学认识,而且逐步养成一种健康、乐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科学学习态度,懂得用科学生活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我们坚信,只要以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生活意识,就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懂得科学生活。
篇四:《让每一个孩子懂得科学生活》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让每一个孩子懂得科学生活
现在的小学生在拥有更好的家庭呵护和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失去了不少东西,其中科学生活意识淡薄和缺失就是其一。我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科学走近儿童,儿童走进科学”为研究思路,对小学生科学教育进行了两个阶段为期六年的实践探索。第一阶段(2001-2004年),我们进行的是以创建“茅以升少年科学院”为标志的科技教育实践模型研究。第二阶段(2005-2008年),我们进行的是以“让每一个孩子懂得科学生活”为核心的基于生命教育培养科学生活意识的研究。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在理论认识层面,着重对具有我校特色的生命教育内涵及其内容取向进行了分析;在实践层面,我们着重建构了基于校本课程、基于主题活动、基于社会实践的小学生科学生活教育体系。
一、理论剖析
(一)概念界定
生命教育定义为: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懂得科学生活”为宗旨,以儿童的生活实践为主线,围绕生活中常见的科学事件组织课程形态和活动体系,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维护生命,丰富生命,从而为其养成科学生活意识奠定基础。
科学生活定义为: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提升生命质量的理念和行为。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特征、实践水平以及兴趣指向,我们尝试以生命教育为基础,以生命的呵护为线索,通过基本的生命知识和科学技能的教学,培养小学生科学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二)目标
构建基于生命教育培养小学生科学生活意识的教育体系,并以校本课程、主题活动、社会实践为主要路径,指导学生逐渐养成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健康向上的情感,及其能把这种情感惠及他人、社会和自然的科学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
(三)内容取向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取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我们在着重了解了“师生的现状”“学校可供利用的资源”“现有课程中的不足”以及“社会、社区、家长的现状及其对学校的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后,把健康取向的生命教育、环境取向的生命教育、安全取向的生命教育定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生活的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取向。
二、实践操作
校本课程、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是我校实施基于生命教育培养科学生活意识的三个主要板块,并依此构成操作路径,可用图1表示。
路径一:基于校本课程的小学生科学生活意识培养
1.校本课程目标
具体包括:技术目标和人文目标。
技术目标:①认识常见的生命现象,了解生命的本性、特性和历程,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懂得有关生命安全、生命干预的基本知识;知道生命的差异性,明白群己关系以及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熟悉与他人相处的法则;正确认识自然的两面性,了解生态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②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健康地与人交往,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人文目标:能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盼生命的美好,体悟生命的意义,并且能够把这种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惠及社会和自然,养成爱护花草树木和保护动物的习惯,逐渐形成健康向上、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2.校本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的内容由七个单元组成。
“生命的分”: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从人与自己的角度来设计的。主要通过生命的奥秘、生命的生存、感恩父母、感恩生活等内容向学生们介绍生命的来源、生命的维护,使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的可敬可畏。
“四季”: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设计的。主要通过花之香、果之甜、菜之鲜、玩之趣等内容向学生们介绍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天然礼物,使学生们科学认识大自然与人类怎样“相辅相成”。
“嬉水的智慧”: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设计的。主要通过水与人的关系,水的智用、智嬉等内容,向学生们介绍水与人生活的密切联系、水资源的现状、科学用水等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安全玩水的重要性。“为什么称电为‘老虎’”: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设计的。主要通过电与人生活的密切联系、安全用电等内容向学生们介绍电的常识,家庭生活中科学用电、安全用电的方法,使学生认清生活中电的“双刃剑”面貌。“快乐出行,平安回家”: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从人与社会的角度来设计的。主要通过交通规则、安全行走、文明乘车等内容向学生们介绍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安全问题,提高学生们对遵守交通规则与自己、他人生命安全关系的认识。
“大自然的不速之客”: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设计的。主要通过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雪灾、洪水等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自然灾害,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然,掌握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应急博士”: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从人与自己的角度来设计的。主要介绍发生突发事件,如被动物咬伤、肢体受伤、公共场合过分拥挤、发生火灾、发生溺水时,如何积极应对与科学处置,提高学生们自救的能力。
3.教学实施策略
①知识传授与生活体验同步的策略。教学实施中我们分别采用知识指导下的生活体验、知识引领下的生活体验和知识传授与生活体验双向互动等操作方法。
②成人(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互动的策略。对小学生而言,有许多知识和技能是他们的生活经验尚未知的,我们就是要科学地、适时地使成人指导与学生探究产生良好和高效的互动。
③科学性与趣味性相融的策略。生命教育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有的内容比较
枯燥,有的训练也十分单调,在实施
教学时巧妙地以各种形式使科学性与趣味性相融,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路径二:基于主题活动的小学生科学生活意识培养
近三年来,我们开展“基于生命教育培养小学生科学生活意识”的主题活动不少于100个,这数以百计的主题活动,通过反复提炼,可归纳为以下三大主题:认识生命之的主题活动;运用生命之智的主题活动;倡导生命之勇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的载体多取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其中活动频率最高的载体是:①学校科技节。科技节围绕生命教育的各个主题设有常规比赛活动、科普讲座、科普交流活动、科普情景剧、科技创新金点子、小课题研究和各种模型比赛等。
②纪念日活动。诸如元宵灯会、植树节、六一儿童节、世界水日、全国爱眼日等。
③班队活动。活动主题涉及人身安全、身体健康、环境保护、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等。
路径三:基于社会实践的小学生科学生活意识培养
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范围十分广阔,选择时主要是考虑该基地的实践内容具有适应小学生学习科学生活的科技含量,并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综合社会实践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三大类:
①科学考察活动,包括参观、访问等。如:参观污水处理厂,访问科技工作者,参观飞机场的科学建设等。
②科学调研活动,包括小课题研究等。如:调研西溪湿地的生态平衡,西溪湿地的环境保护促进鸟类的繁衍,亲近动物,创建和谐生活环境,暖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等。
③科学小实验,包括与学科学习相关的实验、与生活相关的实验等。如:趣味科技游乐场进社区,生活中的趣味科学等。
三、支持系统
我校实施基于生命教育的科学生活意识培养的操作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保障。学校实施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每月月末,各项负责人汇报交流授课情况或活动开展情况。每学期期末,都将进行各个板块的展示活动,学校根据情况予以奖励支持。
学校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把教师送出去参加各类科技知识的培训,把生命教育专家请进来,指导教师的工作,培养了一支独立、有思想、有创意的科普师资队伍。
在评价方面,我们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所以在评价体系的设置上注重三个强调:强调多维评价;强调真实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
化。
在经历了三年的学习生活后,学生们成了各个领域的“科学小博士”。学生们了解健康生活的知识,懂得环境保护从自己的一举一动开始,等等。遇到不开心的事,学生会主动找心理老师沟通;同学遇到困难时,会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还会把课本里学到的科学生活的方法传授给自己的家人。学生们不仅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科学认识,而且逐步养成一种健康、乐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懂得用科学生活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我们坚信,只要以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生活意识,就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懂得科学生活。
农村小学体育论文: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搞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必须具有健强的体魄,而小时候正规系统的训练,就需要从体育课开始。抓好中、小学体育教育,也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使中国在未来实现“保持”体育强国伟大战略目标的需要。农村的中小学生,大多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是可以为国家输送大批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也可以使农村中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缩小他们与城镇学生受教育的差距。所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势在必行的。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育观念滞后
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村级小学,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其他课程不大一致而得不到重视,体育教育仍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体育工作可以说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家长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性认识中,认为体育只是“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