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篇一:望江南教学设计 “基 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望江南》 单位: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姓名:高翔飞日期:2013年9月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望江南》 中经开区实验学校高翔飞 册第六单元第25课(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10页)【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并背诵。 2、注重积累、感 悟和运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 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内容分析】 《望江南》是人教 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当中的一首。本文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的一篇名作。这是 一首闺词,表现了一位因爱人远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全词言简意丰,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跌宕,用语质朴含蓄,是一首值得品味咂摸的花间词代表词作。 本词处于第25课 《词五首》的第一首,选编本首词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晚唐花间词典雅优美的特点,读出 词作者的心境和情趣,跨越时空界限,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 形象,有自己独特而美的感受,体会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 过感知意象,品味意境,进而深刻领悟词作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并且结合自己独特的感 悟,用诵读的方式把词的味道读出,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 元《沁园春雪》的学习中初步感知了关于词的文体知识,另外,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根据 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词意思、概括内容的能力。但是学生距离词作的年代久远,鉴赏诗词要 跨越时空,这就需要调动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尽可能的引导孩子感知诗词意象,熟悉意象 特点,以便能够身临其境,更深刻的感知诗词创造出来的情境,进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重点。但考虑到初中生对意象、意境这些比较抽象的诗歌专有名词理解有难度,所以, 把难点确定为“观意象,品意境,悟感情”的方法掌握上。【学习目标】 1、自学,知晓并 能够概括说出温庭筠简介和词牌及花间词的有关知识。 2、读词,据学案 注释疏通词义,发挥联想和想象,会说出词中的情境和形象,领悟其中蕴 含的思想感情并背 诵本词。(重点) 3、学会“观意象, 品意境,悟感情”的诗歌鉴赏方法。(难点)【评价设计】 1、通过独学1、2 检测教学目标1 2、通过独学2与合 作探究1、2、3、4检测目标23、通过学生朗读和教师评价朗读检测目标2 4、通过拓展延伸和 作业检测目标3 望江南 晚唐温庭筠 观意象女子 望江楼千帆斜晖江水白蘋洲 品意境喜悦 盼等离别(人)惆怅悠悠离别 悟感情希望 盼望失望绝望 篇二:望江南教学设计一 《望 江南》教学设计一 孙疃中心学校 张裕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内 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想象力,感 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重点:体会情 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培养想 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在理解 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部分学生能够唱这首词。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赏 析与当堂创作相结合。教学方法;品读法即兴创作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词”并入题。 二、解题并引导回 忆白居易《忆江南》熟悉本词的词牌名。 三、作者及其词风 介绍。 四、朗读感知 1、学生回忆朗读要 求。 2、听配乐朗诵(或 老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 3、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 4、指名学生配乐朗 读,展示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问停顿和重读。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皆不是脉脉悠悠肠断。】(多媒体显示) 5、学生点评学生的 朗读,教师点拨,学生再读。 6、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 1、这位风流才子笔 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一个女子)她在做什么?(在等待丈夫归来)她在什么地方等待? (望江楼)来这之前她有没有做些准备?(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梳洗罢) 2、学生读“梳洗罢” (作节奏指导),追问:从“梳洗罢”字中,你读出几层意思,如果将“罢”换成“了”行不 行? 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对下文的傍晚(斜晖)来说也是个伏笔。 ②“梳洗罢”,隐含 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 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 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望江南教学设计 认真梳洗。(板书:希望)③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 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望江楼了。“罢”字既表明动作的时态, 又写出动作的情态,略事打扮非精心装饰,表现了人物那种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 追问:你能不能把 主人公这种满怀希望并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读出来。 3、“独倚望江楼” 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作者为何赋予一个女子“倚(望江)楼”的动作?用“处 (望江)楼”“立(望江)楼”行不行? “独”字则点出思 妇形单影孤的情景。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 也与下面的“白苹洲”遥相呼应。“倚”倚楼等待,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或思念,或期 待。又说明女子站立时间极长。 4、“过尽千帆皆 不是”表现了女子在“盼望”,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帆”就是指船, 直接用“船”不是更好吗?(没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 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板书:失望)。(“千帆”是“千船”的代指,但 是这又不仅仅是修辞方法的差别。船在水上,越向远处,越是只能看到帆而不是船。李白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的是去船,把它倒过来,不就是这位思妇盼望来船 的过程么?所以,一个“帆”字把读者的目光引领到了远处,使读者也像词中的思妇一样极 目远望,企盼人归。) 追问:你能不能把 主人公这种满怀希望并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读出来。 5、“斜晖脉脉水悠 悠”,一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从感情上分析:此 句借景抒情,已是夕阳西下,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 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 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 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从修辞上分析:用 拟人 从景物描写上分析: 抓住“斜晖”“悠悠”。斜晖是夕阳,夕阳”意象在诗歌中,关于“夕阳”的意象描写马致 远的《秋思》里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浪迹天涯,对家乡的思念。(师点头) 生回答:李商隐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怅惘失意。范仲 淹的《苏幕遮》里写到“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 悠悠,长久,遥远;闲静或忧伤的样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6、思念的人终究没 有回来。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 a:你认为白蘋洲会 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白蘋洲” 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 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 b:理解“肠断”: 《世说新语》:“桓 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 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极度悲伤。现 在白蘋花又开了,丈夫却仍远在天涯?怎能不伤心欲绝呢?这时女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样的? (肠断) 追问:你能不能把 主人公这种肠断的心情读出来。 五、总结:温庭筠 的《望江南》,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 倒古今无数读者。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让我们配着这首《望江南》的曲子,再次齐读 一遍,背诵一遍。 六、即兴创作 1、中国古典诗词讲 究含蓄美,“梳洗罢”三个字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遐想,课本211页这幅图给我们留下永恒的美。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拿起你那智慧的笔,给我们描摹主人公的容貌、衣着和梳洗过程,让这 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凸显;或者为我们写一段关于211页那幅图画的赏析。 选角度一的同学先看示例: 鸡鸣外欲曙,新妇 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 飞》翻译: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 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首饰,腰上束着 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 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宝石,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2、两位学生展示关 于角度一、角度二的创作,学生、教师共同点评。 3、教师展示自己的 创作(可以让学生点评) 角度一:江水还悠 悠地泛着朦胧的月光,晓雾将歇。这位独处深闺的女子已坐在梳妆台前,桃木梳细细梳过及 腰的长发,如愁绪般的丝丝缕缕的青丝三千从指间滑过,女子扑上粉,抹上胭脂,只是没有 人为她点上那一抹绛唇,无血色的脸上终有了颜色,挑上一件华服,细细抚平那褶皱,撑一 把油纸伞向望江楼走去„„ 角度二:江水茫茫, 一块孤零零的小洲在烟波浩淼的江面上飘荡着,如一株无根的浮萍无处归宿,小洲上不知名 的荒草失却了青绿的颜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只离群的孤雁扑啦啦从青草中飞起,发出 一声悲鸣,是呼唤?还是哀叹?如血的残阳映照着江面,风夹带的晚露荡漾着,荡漾着,也 一定漾进爱人湿漉漉的心„„ 七、对像主人公之 类在等待的人讲几句安慰的语言。 学生说 老师想说的话: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 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生命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春还在。人生 中会有不尽的失败和挫折,请不要无奈和绝望,因为路还在,阳光还在,希望还在。 假如?? 八、学生唱《望江 南》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希望 教学反思: 望江南 温庭筠 教学目的 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1、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 2、感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熟练地背诵并准确无误地默写。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 2、理解词作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生对古诗词感悟鉴赏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和描述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我国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殿堂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是一种配乐演唱的诗体。与诗相比它的句式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能更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同学们知道这颗明珠是什么吗?(生答:词。)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望江南》,感受词的非凡魅力吧! 二、了解作者 见课下注释。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感情朗读示范。 2、学生练习朗读 (1)读准字音脉脉mò白蘋洲pín (2)要读得情真意切,抑扬动听,哀伤缠绵。 提示重音:独皆不是肠断脉脉悠悠 3、指名学生朗读, 4、齐读 四、解读词句,理解词意,体会词中蕴含的感情。 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词句,感知词义,体会情感,教师加以点拨。 “梳洗罢”三个字内涵十分丰富。(1)点明时间:早晨。(2)点明人物:女子。(3)“女为悦己者容”。这位女子早晨一起床就精心地梳洗打扮,必定希望给心爱的人看。那么就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心爱的人看到了吗?“独依望江楼”,一个“独”字说明心爱的人并不在身边。他或许是出外谋生,或许是进京赶考、求取功名,总之我们能感受到,他已经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所以,这位女子才会依栏远眺,等候远行的爱人归来。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刻画了这一女子孤独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一个悬念:心上人到底归来没有?“过尽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许许多多的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归舟。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希望中的等待,失望中的痛苦,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希望与失望的等待中,时光已不知不觉中流逝。“斜晖脉 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落日本无意,流水本无情。此时此地在思妇眼里却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一种移情于景的写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移情于景的结果。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江水悠悠似乎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孤独的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至此,景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肠断白蘋洲”。当一天的希望全部化为失望之后,她为什么把目光聚集在白蘋洲上呢?也许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分手之地,也是伤心之地。白蘋洲依旧在,而心上人未能归来,怎不令人肝肠寸断? 这首小词,只有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景物层出,情感起伏,情真意切,清新自然。 五、放飞想象,再现画面,感受词作的非凡魅力。 可要求学生闭目遐思,这样有利于集中想象,然后要求学生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 六、试着背诵并默写 七、拓展延伸望江南教学设计 走进《望江南》,我们接受了一次艺术的洗礼。这首小词,虽只有27个字,却内涵丰富,情真意切,情景交融,生动自然。咱们的作文要是也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该多美呀!我们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1、以情感人 这首小词,就像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小画,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大江东去、浪涛尽的雄浑与豪放,发出的只是无言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脉脉含情,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帆船,远远的小洲,无不酝酿着词人炽热的感情,跳动着词人真挚热烈的心。这正是作品感人之处。希望我们以后在作文中要学会用情,以情感人,要记住世间万物唯情最真,唯情最感人。 2、有些波澜 情节有起伏、有波澜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可别把咱们的作文写得像戏剧脸谱似的,一看就知道白脸的是奸贼。看了开篇就知道结尾的故事谁爱看呢? 3、情景交融 提升作文的品位,给人一点艺术的享受。 八、作业 运用我们得到的启示,试着把《望江南》改编成一篇散文诗。 板书设计 望江南 温庭筠 主人公:思妇 时间:清晨——黄昏望江南教学设计 景物:楼头千帆斜晖江水白蘋洲 情感:希望——失望——肠断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望江南》 单位: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 姓名:高翔飞 日期:2013年9月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望江南》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望江南》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当中的一首。本文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的一篇名作。这是一首闺词,表现了一位因爱人远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全词言简意丰,景物层出,情感起伏跌宕,用语质朴含蓄,是一首值得品味咂摸的花间词代表词作。 本词处于第25课《词五首》的第一首,选编本首词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晚唐花间词典雅优美的特点,读出词作者的心境和情趣,跨越时空界限,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独特而美的感受,体会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意象,品味意境,进而深刻领悟词作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并且结合自己独特的感悟,用诵读的方式把词的味道读出,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的学习中初步感知了关于词的文体知识,另外,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词意思、概括内容的能力。但是学生距离词作的年代久远,鉴赏诗词要跨越时空,这就需要调动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尽可能的引导孩子感知诗词意象,熟悉意象特点,以便能够身临其境,更深刻的感知诗词创造出来的情境,进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重点。但考虑到初中生对意象、意境这些比较抽象的诗歌专有名词理解有难度,所以,把难点确定为“观意象,品意境,悟感情”的方法掌握上。 自学,知晓并能够概括说出温庭筠简介和词牌及花间词的有关知识。 读词,据学案注释疏通词义,发挥联想和想象,会说出词中的情境和形象,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背诵本词。(重点) 学会“观意象,品意境,悟感情”的诗歌鉴赏方法。(难点) 1、通过独学1、2检测教学目标1 2、通过独学2与合作探究1、2、3、4检测目标2 3、通过学生朗读和教师评价朗读检测目标2 4、通过拓展延伸和作业检测目标3 环节 教学过程 提示 情景导入(3分钟) 一、情景导入(伴奏音乐二泉映月) 柳永与友人离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发出“多情自古伤离别”之感;崔莺莺与张生离别之时,满腔愁怨“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疾(快),柳丝长玉骢(骏马)难系,恨不得倩(请)疏林挂住斜晖(夕阳);舍不得与自己的爱人离别,只想让时间停留在相见的那一刻,恨不能请柳条树枝牵住骏马,绊住夕阳;屈原也在《九歌》当中感慨“悲莫悲兮生别离”,为什么古人在离别时如此难舍难分,也许今天我们在温庭筠的这首《望江南》中可以找到答案。 配乐导入,把师生带入令人感伤的情景氛围当中,有利于对诗词情感的品悟。 独学(5分钟) 展示检测(2分钟) 二、请根据自学导航初步感知词的魅力。(可适当延长音乐) 1、了解作者和花间词文体知识,复习词牌。 2、默读词,请字字对照,疏通词义,并概括大意。 预设(PPT);该词描写的是一位盼夫归来的女子形象,可这首词的作者却是一位男子,这就是(花间)词派的典型特征,即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体。该词派产生于()时期,这种词描写景物富丽,构图华美,风格婉约,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被尊称为该词派的鼻祖。“望江南”又叫()和(),是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词牌限制着词的(),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就跟温庭筠的《望江南》是同样的词牌,写的却是不一样的内容。 通过学生独学,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且自学时默读,不至于冲淡导入时营造的情境。幻灯适时显示关于文体知识和作者的测验,不割裂整体,不分块进行,既能完成目标1,又利于整体氛围的营造。 合作探究释疑(20分钟) 三、二读(请选择自由朗读的方式,二读本词,找出寄予感情的物象即意象及其特点,同桌讨论交流,派代表展示) 1、展示意象及其特点。 (预设)生:容颜焕发的女子(喜悦,希望)望江楼:等待千帆:离(别)人斜晖:脉脉(失 意,惆怅)江水(悠悠,失落,无奈)白蘋洲(离别) 2、师:大家找的非常好,不仅找出了意象,更总结出了意象的特点,这些意象浮现在我们脑海当中,就是这首词营造出来的意境,这是一种值得品味的感觉,请同学们朗读本词,先自己品味,再小组内交流读过的感受,交流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或书或画或说或唱。在你们交流的基础上,四人小组推荐一人展示。(此环节非常开放,在小组展示过后,自然过渡到情感的把握) 3、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丰富,这样以来,在我们品味意境有如此丰富感觉的基础之上,就自然而然的能够理解这首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了。同学们,你能体会到女主人公在盼归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吗?请默读,感悟这首词的情感。(1分钟后,展示) 4、这首词形式短小,但内容丰富,寥寥数语,体现了盼归女子由希望到失望的情感变化,那么同学们,我们在读中悟出感情,能不能在悟情的基础上再把感情读出来呢?请开发你们创造的潜能,或独自读,或合作读,形式不限。 师(总结):读的真好,老师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位盼夫归来的女子凭栏翘首、望穿秋水的模样。同学们,现在你是否明白古人为何在离别时为何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了吗?原来是别时难相见更难,别时苦相思更苦啊。请齐背本词,再来感受这份等待之苦,相思之难吧。 此环节,通过汇报交流,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展开下一步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此环节在朗读中品味意境,通过品读、悟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悟情中再次创造性朗读,强化对情感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也能更好的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及时总结,首尾呼应,并完成背诵的目标。 拓展延伸(10分钟) 四、1、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学到了“观意象,品意境,悟感情”的诗歌鉴赏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能够用这种方法来鉴别其他诗词,比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请大家默读此诗,回答学习指导书上的问题。 大家回答的不错,其实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意象有其固定的含义,你若见得多,背的多,理解古诗词就更容易了。请看幻灯片。 总结方法并拓展延伸到其他诗词当中,以一当十,举一反三。 作业 同学们,我们学会诗歌鉴赏方法就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达到心灵上的契合,那今天我们作业就是用“观意象,品意境,悟感情”的诗歌鉴赏方法,与郑愁予和李清照对话吧。 学有所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望江南 晚唐温庭筠 观意象女子望江楼千帆斜晖江水白蘋洲 品意境喜悦盼等离别(人)惆怅悠悠离别 悟感情希望盼望失望绝望 《词五首》教案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并且能够描绘.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分析古诗词优美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从中受到启迪,感受作者的豪迈奔放与婉约细腻,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 2.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把握诗词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第一课时<<望江南>> 1.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诗作,读出感情和意蕴。 2.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并且能够描绘. 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利用阅读、想象等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九年级的学生学习了不少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所以对于简单的字词理解可以大胆的放给学生。但是对于意味深远、含蓄隽永的词语,还需要老师加以指导。 2.学生的经验基础: 九年级的学生思想正从幼稚向成熟过渡,对表达爱恨情愁的文章颇感兴趣,特别是对这种经典、简短的古诗词更加偏爱,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受离情 首先营造情境,我利用的是与本课相似的一首离别诗<<雨霖 铃>>,凄婉的音乐和动人心魄的诗词,在上课之初就让学生沉浸在离别、相思的氛围中,更好的感受古代文人细腻的情感。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理解内容 1.课件展示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 2.课件展示作者情况。 3.课件播放示范朗读、学生低声跟着朗读。 4.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5.教师为学生解读。 课件展示:望江南教学设计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 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第三环节:体会特色深入理解 (1)教师提问: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含蓄细腻。 《望江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甄嬛传》主题曲,一首歌唱出了多少古今深情儿女的心事,歌词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寥寥几笔,词作者就成功的刻画了一位寂寞的闺中夫人的形象,由此可见,词作者的文学造诣之高。其实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唐代著名的词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著名的词——《菩萨蛮》。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位才华横溢的温先生, 二、花间词派及作者简介 作者及写作背景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才,文思敏捷,精通音律。其诗辞藻华丽,精致,内容多写女性生活,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花间词派称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派”五代时,后蜀赵崇祚(zuò)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编为《花间集》。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呈现出香软浓艳,婉约含蓄的特点,词作内容多是离愁别绪和闺情绮怨,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温庭筠的词,叫《望江南》(板书:望江南温庭筠) (一)朗读《望江南》 1、听音频赏读,并评读(评析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感情)舒缓、(罢、独倚、皆) 2、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老师相信50多个学生会有50多种画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并将画面写在横线上,总结其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并浅描画面。(要求: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画面: 4、有感情地齐读。(配乐:望江南) (二)意象分析赏读《望江南》 1、引入意象含义:. 意象:诗歌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的事物。 2、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找出词中的意象。 通过词中的四个典型意象把握赏读情感 倚楼斜晖水悠悠白蘋洲 (1)、倚楼 ①、女子登楼倚望之前还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师拓展:倚楼等待,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或思念,或期待。比如白居易,比如辛弃疾,比如范仲淹(出示投影)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闺中少妇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④、师总结:独倚楼头,写尽女子的孤独,望江倚楼,写尽女子的期待,倚楼,皆因女子期待爱人归来的淡淡愁思。(板书:倚楼淡淡愁思) ⑤、师提问:女子独倚楼头,她望到了爱人了吗?显然没有。因为“过尽千帆皆不是”,也就是说一艘船来了,希望看见夫君的身影,结果没有,又想说不定在下一条船上呢,直到差不多一千条船过去了,始终没有看到夫君的身影。每一条船来,给女子带来殷殷的希望,每一条船过,又给女子带来无尽的失望来来往往的船只带给女子的是反反复复的煎熬,始终等不到那个远方的爱人我们想象一下此时女主人公会有哪些变化呢?给“皆不是”后面补充內容。分析一下主人公这时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期望,期待到焦急等待,失望)同学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呢?(学生各抒己见) (2)、斜晖 ①、师提问:作者为何设置“夕阳西下”的背景?可否换成“晨曦”?②、师提问:在诗歌中,关于“夕阳”的意象描写,同学们知道哪些?你怎样理解诗中这一意象?生思考,可能出现的回答: 马致远的《秋思》里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浪迹天涯,对家乡的思念。李商隐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怅惘失意。 范仲淹的《苏幕遮》里写到“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 ③、师总结: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积淀丰厚,拓展很有价值,夕阳是失意,是思念,是思念后失望的失意。黄昏日落最容易勾起离人的缕缕情丝,女子从清晨等到了黄昏,从希望等成了失望,女子的心也如夕阳般几近沉落西山,所以“夕阳”意象含有女子希望转眼成空的沉沉愁念。(板书:斜晖沉沉愁念) (3)、水悠悠(水缓缓东流的样子) ①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水”意象的诗句,明确一般指绵长挥斩不断的愁绪。抒不得志之愁、写情人相思之苦 ②师提问:王国维有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水悠悠,你还能读出女子那种感情悠悠? ③师总结:江水东流,女子等候,日日思君不见君,满腹忧愁,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悠悠,流淌的是女子的幽幽愁绪。(板书:悠悠幽幽愁绪)一起来读读这句 (4)、白蘋洲 ①斜晖脉脉,江水悠悠,此情此景怎不让女子愁情满怀,可又是什么让女子肝肠寸断呢?(白蘋洲)白蘋洲是什么意思? 师提示白蘋洲:“白蘋”,水中浮草;洲,水中小陆地,暗示学生说出白蘋洲应该就是开满白色小花的水中陆地。 ②、师提问:女子“肠断白蘋洲”,同学们觉得这“白蘋洲”在女子的生命中有什么特别回 忆吗? ③、师肯定:同学们的猜测很有道理,且看古人这样说: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张籍《湘江曲》) 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赵徵zhēng明《思归》) 诗句中点明“白蘋洲”就是送别之地。可见“白蘋”、“白蘋洲”的意象与送别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大胆推断:具有美妙意象的“白蘋洲”是古代水路送别之地的泛称。现在“白蘋洲”成为思妇的“肠断”之地你理解了吗?白蘋洲应该是两人离别的地方,想两人分别时可能在开满白色蘋花的洲渚上执手相看泪眼,愁眉紧锁,欲语泪流。并且嘱咐爱人早点归来,你走后,我将会日日在江面的望江楼上等你归来。可江面的太阳升了又落,船儿来了又去,远方的你却不见归影。你大概是忘了曾经的诺言,曾经的爱,永远不回来了吧,想到此,怎不让女子断肠? 这“白蘋洲”展现的是女子的“断肠愁恨”。(板书:白蘋洲断肠愁恨)齐读这句,注意读出这种悲怨的情感。 小结:全词27个字,却刻画出了一个女子的愁肠千回百转,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希望,以致到最后的绝望。绝望之后可能还会痴心不该,明天依旧来等。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让我们再次配着音乐齐读全词,背诵。 (板书:希望失望绝望)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出示几句诗句) (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2)猿猴:哀伤、凄厉。 (3)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4)梧桐:梧桐是凄苦、寂寞、惆怅的象征。 (5)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6)秋雨:凄凉清冷,唤起离人的愁思。 (7)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8)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2、小组合作探究,用意象分析法赏析温庭筠的另一首词《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找出这首词的典型意象,通过意象的解读把握词的大致情感。咏妇女相思情事,离愁别绪 五、总结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对于一首诗歌有时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阅读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以解读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再加上抓住诗眼、知人论世、对比等方法,我想即便我们与古人之间有着万重的阻隔,但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听到他们的声音,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千年的哀愁。 附板书设计:望江南 温庭筠 倚楼淡淡愁思希望斜晖沉沉愁念失望水悠悠幽幽愁绪白蘋洲断肠愁恨绝望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 评选 参赛人员信息 注:教案设计见下页 1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望江南》教案设计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