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个人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作文指导——《写一个人》》
写一个人
一、从总体上把握人
写人先得了解自己所要写的是怎样的一个人。有句老话,“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比如,朱德的母亲是一位通情达理、顾全大局的农村妇女,她勤劳朴素,心地善良;林莉笔下的“我”的养母则是一位自食其力的盲妇,她勤劳节俭,好胜心强,有些得理不让人,溺爱子女,宁可忍受再大的委屈,也要让闺女活得像个样子;莎利文老师则是一个充满爱心,懂得如何教育盲聋哑儿童的人,她多方关心体贴海伦,引导她去认识世界,懂得什么是爱。
把握住人的特点,才能把人写活,写像。要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就要了解人,就要拿他和其他的人从外貌、举止动作、说话谈吐等方面作比较,尤其要写出他的性格特点,把他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二、用多种方式表现人
写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正面记叙、侧面记叙,概括记叙、具体记叙,以事写人(一事写一人、多事写一人、一事写多人、多事写多人)、以情述人,等等。本单元中的四篇课文,在写作方式的运用上各有千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逐一体会。如《回忆我的母亲》中典型事例的选用,《我的老师》中运用侧面表现和反衬手法,《小巷深处》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现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中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等方式,都可以学着运用。
三、学习几种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1、外貌描写
又称肖像描写,指对人物外形,包括容貌、身材、姿态、神情、衣饰等的描写。肖像描写大都采用直接描摹的方法,但有时也可借助比喻、夸张、反衬,甚至在叙写后加上一两句评论。成功的肖像描写,首先要能从肖像体现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其次要避免千人一面的“脸谱化”,要着力写好眼睛,以显示人物的心灵世界。
外貌描写示例(一)
他,看上去有六十多岁了,头发几乎全白了,可是精神挺好。四方方的脸,一双不停转动的小眼睛,藏在黑框眼镜的后面,酷似科普读物上的动脑筋爷爷。外貌描写示例(二)
无论什么季节,她总是穿着既不入时又带有男性化的服装。一头短发给人感觉是从不拖泥带水,眉宇间如刀刻一般的皱纹显示出她的性格。一双深深下陷的眼睛总是那么咄咄逼人,但炯炯之中又总是透出几分疲倦。消瘦的脸庞使她的颧骨有些突出,弯弯的鹰钩鼻更增加了几分威严。不大的嘴巴说起话来像唱秦腔那样有气势。她上课总是神采飞扬,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这就是我们的校长兼语文老师。
2、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动作描写要从动态描写中直接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要求写得具体、生动,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能落入一个模子。动作描写示例(一)
„„小男孩用那冻得像馒头一样的小手折了一会儿,大概飞机修好了。他微微地笑笑,一手拿着飞机向后平伸,微微侧过身子,拉了个满弓步,猛地把手一扬,双手一交叉,飞机在空中悠悠忽忽飘了起来。
动作描写示例(二)
赵奇将文房四宝摆好后便开始临摹。他先将毛笔在砚台上舔上墨汁,然后瞄了瞄字帖,便开始依葫芦画瓢。起先,手抖得厉害,他便将腕撑在纸上,小心翼翼地下笔,可那一横一点也不平,仿佛一条小虫直刺他的眼。练了几次,一点进步也没有,他“啪”地将笔一扔,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心里直嘀咕。后来他想起了老师的教诲,便重振旗鼓:先将袖子向上捋了捋,然后提起笔,把笔尖舔饱满,另一只手将纸铺平,眼睛眯得细细的将字帖上的字瞧了个透,接着抬起手腕,笔尖着纸,先是顿了顿,然后运用腕力将笔横着往右一拉,啊,总算成功了!
3、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文章中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人物语言要生动贴切,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应该是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中非说不可的话。
语言描写示例(一)
妈妈有一支永远唱不完的“唠叨之歌”。清晨,她总捏着我的鼻子,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小懒虫,快起来,太阳晒到屁股上了。”你看,一大清早,就把我的好梦搅了。吃早饭时,她又开始唠叨了:“多吃点,饿坏了,怎么办?慢慢吃,别噎着了„„”真受不了,刚想去上学,妈妈又跑过来,递上一件衣服说:“快穿上,冻着了怎么办?”走出家门,满以为听不到她的唠叨了,谁知道她又在喊:“路上小心,注意安全,上课„„”这些我都能背出来了。晚饭时,妈妈又唱了起来:“快点吃,吃完了,快点写作业,早点„„”
语言描写示例(二)
“我说嘛,我女儿是‘潜力股’‘成长股’,再继续努力呀,就成了‘绩优股’。这回你‘反弹’上来,一定要保持‘涨势’。我呢,这就‘补仓’,给你买几本好书。”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用来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心理描写常见的手法是:(1)自我表白。在描写前需加“我想”、“我觉得”等提示语,所想内容用第一人称,放在引号内。(2)作者直接描述。用第三人称去写人物内心活动,需用“他想”、“他回忆”等句式。所想内容如加引号,引号内用第一人称;如果不加引号,则仍用第三人称。(3)对话式独白。这是指描述者心里与自己对话,或自言自语。对话前一般也有提示语,表现形式如对话。
心理描写示例(一)
“成功了!”我差点喊出声。为了这一刻,我顶着骄阳,踏着严霜,跑道在脚下延伸;为了这一刻,我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挺起胸,跑道在脚下缩短。而现在,我将登上领奖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一次我终于握住了“成功”的手,虽然只得了一枚银牌,却是我血汗的结晶,是对我苦练的肯定。我要将这一刻与我的朋友分享,是他们在我失意时为我鼓劲;我要向教练保证,下一个目标是为夺取金牌而拼搏!
心理描写示例(二)
听到广播中宣布的比赛名次后,王峰神情激动。他埋着头坐在凳子上,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两年前第一次失败的痛苦,但他没有气馁,因为他知道,能跑完3000米就是一种胜利。他又想到去年再次与奖牌无缘,但他没有放弃,与第一次相比,他已经向成功靠近了一步。两年来,不懈的努力,风雨无阻的锻炼,现在终于要站上领奖台了,虽然不能站在最高处,但第一名就是他明年的奋斗目标。想到这里,王峰微笑着抬起了头。
生命的掌声
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班40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即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英子的名字。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就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英子很礼貌地向演讲老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是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了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篇二:《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
写人记叙文最常见、最基本的形式就是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一个人。要写好一人一事记叙文,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选择一,件最能反映人物某一方面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性格爱好等的典型事例,通过具体描写这一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无论写什么文章,说什么话,事实对于你想说明的道理、想表达的意思来说都是最有说服力的。在写一人一事记叙文时,事例选择得好,富有典型意义,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事例选择得不典型,文章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使人读后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看一看学过的课文,仔细想一想,就不难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作者之所以选择课文中的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最能充分表现邱少云自觉遵守革命纪律、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战斗胜利的崇高思想。由于这件事最典型、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我们读后,邱少云的英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所谓通过一件事写好一个人,并不是说文章中只能写一个人,文章中除了写主要人物,还可以出现一些次要人物,但文章的中心必须是反映主要人物特点的,事情的展开必须以这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来体现。
下面这篇例文,就是通过一件很有特色的小事,反映一位“好伙伴”善良热情的性格品质。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楚,选择的具体事例很有说服力,人物特点表现得非常鲜明,是篇很有代表性的一人一事的记叙文。
例1
我有一个好伙伴
我有一个好伙伴,她叫邬明艳,明亮的眼睛就像一泓清澈的泉水,真像她的名字。她那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更给她添加了几分色彩。就说星期日那天发生的事吧。
那天,我们到上海“大世界”游玩,不一会儿,大家就被有趣的电子游戏机吸引住了,不时传来“嘻嘻哈哈”的笑声。
我和邬明艳正看着屏幕上的孙悟空,我们被它逗得捧腹大笑。忽然,从背后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哭声。我和明艳止住笑,带着疑问向发出哭声的地方走去。
原来是我班同学廖志强在买门票的时候,发现口袋里的两元钱丢了,因此哭得非常伤心。是啊,本来高高兴兴出来玩,现在丢了钱,怎能不伤心呢?我们非常同情他。
这时,站在我身旁的邬明艳从自己兜里掏出两元钱,迎了上去,对廖志强说:“志强,别哭了,刚才我在买东西的时候,拾到两元钱,兴许是你的,刚才我忘了问你,你拿着。”志强止住了哭,迟疑了一下,接过钱,笑了,用感激的目光望着明艳,睫毛上还挂着几滴泪珠呢。
我感到非常纳闷:明艳不是一直跟我在一起吗?我怎么没听到过她说拾到两元钱呢?真是件怪事。
我还没醒悟过来,邬明艳就把我拉到一个僻静处,压低了声音对我说:“黄莺,你反正带了五元钱,借给我一元吧。”“你的钱呢?”我感到非常奇怪。只见她神秘地眨了一下眼睛说:“我的钱嘛,刚才给了廖志强,你瞧他哭得多伤心!”
“你不是说拾到的吗?”我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邬明艳用手指了指我的脑门,顽皮地说:“不然他肯收下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迅速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朝她手里一塞。邬明艳愉快地接过钱,并眨了眨眼睛,意思只有我知道。
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我的好伙伴——邬明艳可爱、美丽吧?我为有这样一个好伙伴而感到自豪。{写一个人作文}.
通过一件事写人,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所写的这件事过程比较长,时间跨度大。例如课文《詹天佑》,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时间长、头绪多。再如,你想在文章中表现某同学长期照顾一位孤老的事迹,通过这件事来反映这位同学尊老敬老、热心助人的好品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写这类事的时候,就要善于截取,抓住主要环节,有重点地描写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这样才能使人看了文章以后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比如《詹天佑》就是截取了詹天佑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这三个情节,由于写得轻重得当、主次分明,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还是很圆满地表现了詹天佑高超的专业素质和杰出的成就,颂扬了他作为一个中国工程师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下面这篇例文,是通过老师抢救一个煤气中毒的学生家庭的事例,反映季老师这一人物关心学生,为救他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由于“我”一家从煤气中毒到得救的全过程时间跨度较大,作者略去了不少琐碎的细节,只抓住老师家访时救出全家和“我”在医院醒来时发现老师仍陪伴着“我”这两个片断来写,用不长的篇幅就使人物形象得到了完满的表现。
例2
关心
我迷迷糊糊醒了过来,只觉得头脑发胀。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看到周围是一片白色的世界:白窗、白壁、白桌子、白椅子„„我猛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啊,是季老师。对,是她。她斜靠在椅子上,她肯定睡得很香。这是在哪里?我怎么会在这儿?季老师怎么也在这儿?我感到疑惑,心中不免打下了个大问号。
季老师醒了,来到我床前,看到我醒来了,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对着我笑。“你总算醒了,头疼吗?感到哪里不舒服?”说着,她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估摸我的体温,我感到一股暖流流入心田。“稍微有些热度,不要紧的,好好休息!”她边说边给我掖了掖被角。
舅妈来看我了,告诉我一切,也解开了我心中的大问号。这里是医院,她告诉我,我们一家都煤气中毒了!
早晨,我没去上课,这可急坏了季老师。她自言自语道:“怎么到这时候还没来上学?平时他是不随便缺课的呀!可今天„„莫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季老师放心不下,就到我家来访问。
来到我家门前,只见窗子和门都关得严严的,季老师上前叩门,屋里寂静无声。季老师又叩门,依然没声音,不见有人来开门。
季老师的叩门声,惊动了左邻右舍。季老师问大家:“请问这十七号人家都上哪去了?”大家都说不知道。季老师和大家商量着,最后决定撞开门,看个究竟。
门撞开了,屋里一股呛人的味道:“煤气中毒,快开窗!”季老师喊道,大家七手八脚开了窗。季老师连忙背起我,众人又背起外公、妈妈和哥哥„„就这样,我们一家得救了。
听到这里,我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泪水流了下来。季老师,是您,救了我一家,又这样悉心地陪护着我,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老师,谢谢您对我的关心。
弟弟
弟弟今年只有二岁,刚刚学会说话。论五官长相,弟弟长得一点也不好看:塌鼻梁、翘嘴唇,小眼睛目光如豆,最可笑的是一对眉毛,有点倒挂,还挺富有“概括性”的呢。倒是一头黑发,亮亮的,软软的,像顶厚帽子。长辈们见了他,总喜欢刮一下他的鼻子,抚摸一下他的头发。他到哪儿都受欢迎,因为他嘴甜,不用大人催,老远就爷爷奶奶阿姨叔叔地叫开了。
一次,家里请客,美味佳肴摆满一桌子,可亲戚们你推我让,一个劲地客套。妈妈说这是礼数,只好耐心等。这时,弟弟突然奶声奶气地呐喊一声:“吃啊!”小嘴翘得更高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于是大家开始吃了起来。这时,我觉得弟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可爱。
以后,每次请客,一席人总要等他一声呐喊才“开吃”,就好像战士听到了嘹亮的冲锋号声。这似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了。也许是因为这一声呐喊解决了许多“礼数”问题,大家包括我更喜欢他了。
新星
上海的秋天,天高气爽,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绒毛似的白云。好似大海中的朵朵浪花。
我坐在通往旅游胜地——杭州的长途汽车上,一边向窗外看着飞快向后倒退的法国梧桐,一边对着这变化多端的白云浮想联翩„„
长途汽车“跑了”几站,车上的乘客都已经感到很疲倦,早上三点钟就爬起来,真有点吃不消了。正当车上的人都在睡觉的时候,一阵“啪答啪答”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际,我一看,原来是一个头上扎着红蝴蝶结的小女孩在车上来回地跑着玩,她头上的蝴蝶结快活地上下摆动。
车到了月浦,上来了一位叔叔,他的右腿艰难地向前移动着,发出“吱吱”的响声。车上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马上又都低了下去,有的用手中的报纸盖住了脸睡觉,有的装作没看见,有的哼着流行小曲,我刚想站起来让座,又坐下了,离杭州还远,我给他坐了,我受得了吗?于是我又回过头,看着窗外。这时,“啪答啪答”的声音又传入我的耳际,我回过头,那个小女孩跑到残疾叔叔的身边:“叔叔,叔叔你坐到我这儿吧。”充满稚气的声音不大,可车上的人却又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那个叔叔连忙摆手,说:“小姑娘,你坐吧,我不累。”“你坐啊!坐嘛!”小女孩撒娇地拉着那位叔叔的手。“好,我坐我坐。”小女孩笑了,笑得那么开心。这时,我向离我不远的小女孩招招手,拿出了一块巧克力。“我不要,我不吃,随便吃人家的东西不是好孩子。”小女孩走开了。车上的人不知怎么的,又都不约而同地红了脸,包括我。
我感叹不已,感叹一颗新星升起来了,瞧,文明礼貌之花已在幼儿当中盛开。感叹的同时,我也想到了自己,本来应该是大孩子给小孩子做榜样,然而我却是相反,我永远忘不了这颗新星。
我
我,性情鲁莽。遇到事情有时不加思索就作出判断,常常因此而错怪了别人。
不信,你听我说说。
有一回下课时,小队长王欣举着一叠《好儿童》跑进教室,边跑边喊:“《好儿童》来了!《好儿童》来了!”同学们一窝蜂地拥上去抢。王欣不慌不忙地说:“快别抢,到座位上坐好,我来发。”
同学们立刻走到座位上,王欣依次发着„„轮到我了,王欣看了一下手中的《好儿童》,突然把最上面的一本放进自己的课桌,然后又拿了一本发给我。我看着他的举动,心中不由升起一个疑团;这是为什么,莫非„„我疑惑地打开书,一页一页地翻着,当翻到连载故事“森林大帝”时,发现这一页纸缺了小半页,我马上联想到王欣刚才的动作,断定王欣准是自己挑了本好的,把破损的发给了我。
我怒气冲冲地走到王欣座位旁,把这本《好儿童》向他桌上一扔,说:“自己拿好的,把破的给别人,自私自利。你算什么小队长,哼!”
王欣坐着一声不吭,听着我责骂„„
我以为他准是心虚了,于是更加放肆地学着老师的样,教训起他来:“小干部要先想到别人,不能先顾自己„„”谁知王欣的同桌游海霆“霍”地站了起来,打断了我的话,大声说:“住嘴,你可不能错怪人,你看看他的那本《好儿童》„„”
我从他的课桌里抽出那本《好儿童》一看,不由呆住了,原来这本书封面只粘住了一点,都快要掉下来了。“我„„我„„”我喉咙哽咽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怎么办?该向他赔礼。于是我趴在桌上,说:“你打我几下,消消气吧!”
“去,谁要打你。”王欣看了我一眼。
“那„„那我代你打”。我立刻伸出手劈劈啪啪打了自己几下屁股。王欣终于笑了。我就是这样鲁莽,常常错怪别人,但是事后却能爽快地认错。因此,同学们还是谅解了我。
写熟悉的人
写人的记叙文,顾名思义,写作的对象就是人。要写好人,首先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因为写一个人,就要了解这个人。自己熟悉的人,和我们朝夕相处,我们最有条件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精神、品质,把他们作为写作的对象,我们就不愁无话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写作对象,凭空捏造,怎么能做到言之有物呢?只有从写熟悉的人着手,才有可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生动逼真。这是写文章的基本之道,即使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