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描写人物的作文>如何写文章

如何写文章

详细内容

第一篇:《怎样写文章》

转注:本文作者王梦奎同志系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梦奎同志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也是一名声名远播的文章家。《王梦奎文存》六卷以及他编的《怎样写文章》一书,展现了他作为文章家的风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大家在工作和写作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之谈,对广大秘书工作者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文章写作十二题

作者:王梦奎

怎样写文章,这个题目很难讲。文无定法,文章之道,有许多是可体会而难以言传的。何况,写文章的人各有各的偏好和路数,‚文章是自家的好‛。因为是同行同业的,同甘共苦,我讲些个人的零星体会,共十二个题目,长短不一,有些意见,是感想式的,只能叫作漫谈。

一、文章怎样才算好

对写文章,历来有不同看法。有说是雕虫小技的,有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曹丕《典论•论文》),不管怎么说,文章总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反映着现实,也记载着历史。

写文章不是少数人的事,凡是知书识字的人,几乎都要写文章。决议和决定,报告和讲话,论文和专著,调研报告和政策建

议,乃至书信、公告、便条,以及手机短信之类,都是文章,只是体裁和载体不同。

研究室是参谋和助手班子,是以调查研究和文章写作为职业的。我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期间,听河北省政府研究室的同志说,有一个顺口溜:‚研究室、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厚着脸皮蹭顿饭,写成文章没人看。‛我说这是表扬研究室和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说明艰苦朴素、工作勤奋;‚厚着脸皮‛才能‚蹭顿饭‛,说明没有特权;‚写成文章没人看‛,可能是别人不爱学习,也可能是文章写得不好,只有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文章怎样才算好,也是见仁见智,不容易一两句话说清楚。甲认为好,乙可能不以为然;乙认为好,甲可能不以为然。这和个人欣赏偏好有关。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把会议通知或者工作报告写成抒情散文和学术论文。

虽然这么说,对于什么是好文章,还是有共识的。文章的好坏,读者还是能分辨的。经过千百年筛选淘汰而保留下来的优秀作品,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像《古文观止》中的许多文章,《唐诗三百首》中的不少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长久流行而不衰,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古人讲义理、考据、辞章。义理就是讲道理,有见解;考据就是材料要准确;辞章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这涉及文章的语言、章法和风格等许多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笔要好。

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说:‚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种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在起草文件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准确性,还要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不要以为这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大老爷用不着去管。‛还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这里所讲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以及逻辑和辞章问题,都是些好文件和文章的根本要求,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阐明调查研究和思维过程的很经典的观点。这里所批评的现象,现在也还普遍存在。

可以说,好文章的要求,是正确的健康的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表现形式统一,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文章不仅要有内容方面的追求,也应该有形式方面的追求。

文章的风格与流变,和文章内容、时代精神息息相关。文章内容是否正确取决于立场、见解和知识,首先是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对中央精神的把握。思想僵化,没有见识,内容贫乏,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这里我着重讲的,是表达形式和文风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内容方面的问题。

二、写作是技巧也是艺术

文章首先内容要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形式也很重要,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不讲究内容,但不讲究形式也不行。文章的起码要求是达意,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如果不能准确遣词造句,连达意也做不到。文章写作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有相对独立的意义。要像重视文章内容一样重视文章的形式。

中国有重视文章写作技巧的传统,名篇佳作代有流传,各种体裁的文章都有。能够长久流传的,都是好的内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文章。赋和骈体文是极其讲究写作技巧的,虽然后来浮华靡丽走到极端,内容空洞而徒具形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衰落了,但讲究写作技巧的精华之处还是应该肯定和继承的。旧体诗能够长久流传不衰,和完善的表现形式有关。新体诗至今没有被大多数人所喜爱,没有找到完美的表现形式是重要原因。

中央一贯重视文章写作,1951年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中的文字缺点的指示》,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当天发表经毛泽东修改的社论:《正确的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六十条》(大多数条款是毛泽东所写,个别条目是刘少奇所写),其中有好几条是专讲文章和文件写作的。第四十七条说:

‚中央各部、省、专区、县三级,都要培养‘秀才’。没有知识分子不行,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这些人要较多的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1996年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2000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公文是文章的一种,对工作正常运转有重要意义,比其他文体的写作相对容易,但有些人还是不大注意。

写作不是少数舞文弄墨者的事,许多工作都离不开写作。不仅文学作品要重视写作技巧,理论文章、调查研究报告、会议文件和讲话,各种体裁的文章也都要讲究写作技巧。讲究不讲究,技巧的高下,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现在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基础训练不够,不少人文理不通,‚写手‛更成了稀缺人才。不少高中甚至大学毕业生,写不出通顺的文字,甚至连封信也写不好。有些做研究工作的青年人,学问和见解不错,但因为文章写得不好,不善于表达,不能尽展其才,是很可惜的。好几个部长向我反映,现在最缺的,是懂业务,文笔又好,能写点东西的人。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观察和认识没有止境,文章内容没有止境,对于写作技巧的追求也没有止境。文章从题材、体裁到语言,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经常琢磨各类文章的写法,把写好文章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

第二篇:《如何才能写好文章?》

如何才能写好文章?

多读多记多写

如果你不写或写得很少,有再高明的讲解者,给你讲,你也弄不懂精彩在何处。以我多年的文字经历,我只强调两个字:多写。

在多写中多读,人家的好的表达方式,就会转化为你的能力。在多写中多看,没有人生的阅历,最易无病呻吟。在多写中多想,用好的思想和观点来架构文章。

在多写中设定自己的目标读者,大多数文章,都是给他人看的。写文章如同说话,要让人听的明白。明白读的对象是谁,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达到什么目的,文章中什么地方是重点,什么地方要详细,什么地方需要凝练的道理,就容易明确。除非你要孤芳自赏,否则不宜突破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制约,服从于读者对象的需要。

文无定法,千变万化。如果不多写,断难把握其万一。多读、多看、多想都有了,最后却难聚集成好文章。不要相信有什么写作培训班能告诉你,真正的训练场在多写。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多写之中的某一天,会发现自己已经处于能写的百花园中,享受那份快意。举一个例子。美国大作家杰克•伦敦,年青的时候,差不多就是一个混混,打架是一把好手,后来却迷上了写小说,不会写,怎么办,他拿来若干小说,分析篇章结构,写成提纲,贴在床头、洗漱处等一切自己最容易看到的地方,默记在心里,照着勤练,最后始成大家。

见不少知友回答问题,过于轻率随便,颇觉可惜。既然已经看了提问,既然已经答了,其实可以稍稍认真点,把头脑中的想法和掌握的情况,用点心思组织成文。

知乎上的答案,比较自由,相对较易,但写的多了,写得让人明白了,能写出好文章的距离也不远了。XJP最需要的是多读,看各种内容包括一些很棒的传统纸质书,还有一些网上的博客日志,甚至新闻、八卦。多看可以吸取到一些写作的好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刺激你的写作灵感,大多数时候写作灵感要比文笔重要得多,文笔只是帮助你更好去表达,但是灵感才是文章的骨架。然后是大量去写,只想不做只会被荒废。写出来的东西可以进行自我审查,或者给立场更清晰的旁观者欣赏。找出自己写作思维与逻辑性的弱点,在以后可以进行规避或改进。最后一点,你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听其言也,可以知其所好矣。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你自己的性格、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你的气场和文风,这些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够轻易改变的。刺激写作的方法,就是不断逼自己去写,或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寻找灵感。据不可靠的说法,在深夜进行创作的效率更高,世界都在下沉而一部分人在上升,思绪容易集中且不容易被打断,一些轻音乐或钢琴曲也许对你有帮助。

第三篇:《如何写一篇文章的摘要》

如何写一篇文章的摘要?–下文是对《英语写作手册》相关章节的翻译摘要是对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的简单陈述。它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原文的主题。写摘要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阅读;(2)写作;(3)修改成文。第一步:阅读

A.认真阅读给定的原文材料。如果一遍不能理解,就多读两遍。阅读次数越多,你对原文的理解就越深刻。

B.给摘要起一个标题。用那些能概括文章主题思想的单词、短语或短句子作为标题。也可以采用文中的主题句作为标题。主题句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一个好标题有助于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C.现在,就该决定原文中哪些部分重要,哪些部分次重要了。对重要部分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

D.简要地记下主要观点——主题、标题、细节等你认为对概括摘要重要的东西。第二步:动手写作

A.摘要应该只有原文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长。因此首先数一下原文的字数,然后除以三,得到一个数字。摘要的字数可以少于这个数字,但是千万不能超过这个数字。

B.摘要应全部用自己的话完成。不要引用原文的句子。

C.应该遵循原文的逻辑顺序。这样你就不必重新组织观点、事实。

D.摘要必须全面、清晰地表明原文所载的信息,以便你的读者不需翻阅原文就可以完全掌握材料的原意。

E.写摘要时可以采用下列几种小技巧:

1)删除细节。只保留主要观点。

2)选择一至两个例子。原文中可能包括5个或更多的例子,你只需从中筛选一至二个例子。

3)把长段的描述变成短小、简单的句子。如果材料中描述某人或某事用了十个句子,那么你只要把它们变成一两句即可。

4)避免重复。在原文中,为了强调某个主题,可能会重复论证说明。但是这在摘要中是不能使用的。应该删除那些突出强调的重述句。

5)压缩长的句子。如下列两例:

“Hiscourageinbattlemightwithoutexaggerationbecalledlion-like.”可以概括为:”Hewasverybraveinbattle.”

“Hewashardupformoneyandwasbeingpressedbyhiscreditor.”可以概括为:“Hewasinfinancialdifficulties.”{如何写文章}.

6)你还可以使用词组代替整句或者从句。请看下面的例子:

“BeautifulmountainslikeMountTai,LushanMountain,andMountHuang,werevisitedbyonlyafewpeopleinthepast.Today,betterwages,holidayswithpay,newhotelsonthesemountains,andbettertrainandbusservices,havebroughtthemwithinreachofmanywhoneverthoughtofvisitingthemtenyearsago.”

可以概括为:”BeautifulmountainslikeMountTai,oncevisitedbyonlyafewpeople,aretodayaessibletomany,thankstobetterwages,paidholidays,newhotelsandbettertransportationservices.”

7)使用概括性的名词代替具体的词,比如:

“ShebroughthomeseveralChineseandEnglishnovels,afewcopiesofTimeandNewsweekandsometextbooks.Sheintendedtoreadallofthemduringthewintervocation.”

可以概括为:”Shebroughthomealotofbookstoreadduringthevocation.”

8)使用最短的连接词。比如,可以使用but,then,thus,yet,though,不能使用atthesametime,inthefirstplace,becauseofthese,ontheotherhand等较长的连接词。通常,使用分号就能够达成使用连接词的效果。

9)文章中的第一人称说的话通常在摘要中转换成第三人称,从而把大段的对白简化,比如:

KatelookedatPauldisapprovingly:Youusemuchtoomuchsaltonyourfood,Paul—it’snotgoodforyou!”Paulputdownhisknifeandfrowned:”Whyonearthnot!Ifyoudidn’thavesaltonyourfooditwouldtasteawful„likeeatingcardboardorsand„justimaginebreadwithoutsaltinit,orpotatoesorpastacookedwithoutsalt!”Katewaspatient.Shedidn’twanttoquarrelwithPaul.Shewantedtopersuadehim.Shesaidfirmly:”Buttoomuchsaltisbadforyou.Itcausehighbloodpressureandlatteron,heart-attacks.Italsodisguisesthetasteoffood,therealtasteswhicharemuchmoresubtlethansalt,andwhichwehavelostthesensitivitytoappreciateanymore.”

可以用第三人称概括为:

KatesuggestedtoPaulthatheshouldeatlesssalt.ShethoughtthateatingtoomuchsaltwoulddohardtoPaul’shealthandthatitcouldreducetherealtastesoffood.ButPauldisagreed.Hesaidthatfoodwithoutsaltwouldbetasteless.

第三步:修改成文

草稿拟好以后,对它进行修改。首先,与原文比较看是否把所有重要的观点都概括了,摘要中的观点是否与原文中的完全一致。其次,如果摘要中出现了不必要的词汇、短语或长句子,删除它们。第三,检查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的错误。最后,保持语言简单明了。

经过上述步骤和方法,一篇摘要就可以完成了。

第四篇:《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有关作文的话题――“如何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可是写作文时又很令一些同学头疼的话题。今天我们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什么是具体?

2、为什么要把文章写具体?

3、怎么才能把事情写具体?

一、什么是具体?

师:什么是具体,怎么样才叫写具体了呢?先来听我来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次,一位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让同学们到楼下观察学校的一个角落里放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有的同学说,嘿,一辆破车有什么可看的,有什么可写的,可是因为是老师让看的,所以又都不得不去看看。

老师让他们用一段话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下面是两位同学写段落:

(出示)第一位同学:学校的一角放着一辆非常破旧的自行车。同学们看了都说“这辆车可真是又破又旧”,车的每一个地方都十分破旧,车座、车架、车圈、车条,包括车的支架,没有一处不破不旧的,真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可以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比它更破旧的自行车了。

第二位同学:学校的一角有一辆自行车,车座上的皮裂开了一道大口子,仿佛一只癞蛤蟆张开的大嘴。可能是长期风吹雨淋的缘故吧,车架上已经布满了黄锈。车圈和车条已经看不见一点亮光。车胎瘪瘪的。车的支架也折断了,停放时,只能靠在墙上。

师:大家看,两位同学写的是同一辆自行车,所用的字数也差不了几个,第一位同学在文中使用了六个“破旧”,第二位同学文章中一次也没有出现“破旧”这个词,你们认为这两位同学谁真正写出了自行车的“破旧”呢?

师讲解:这可就奇怪了,第一位同学六处提到自行车的“破旧”,文章的字数也不少,比第二个同学用的字还要多,倒没写出自行车的破旧;第二位同学一处没用“破旧”这个词,反倒写出了自行车的破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具体,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细节方面很明确的,不抽象的,不笼统的。正因为第二个同学做到了“写具体”,听了他的文章,大家的脑子里一下了就浮现出那辆破自行车的样子,知道了它的破旧程度。而第一个同学虽然六次写到“破旧”,但因为只是概括叙述,车子到底破旧成什么样子,大家并不清楚,脑子里不能浮现画面。

看来,判断一个同学是不是把文章写具体了,不能只看它写了多少字,写得字数多不一定就是“写具体”了。那么,怎样才算写具体了呢?一般来说,具体的描写有丰富的细节,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也可以这样说:凡是读了以后,能让读者脑子里出现生动、细致的画面的,都是写的比较具体的;而概括的叙述,只能给人一种模糊的印象,读者的脑子里是不能出现细致的画面的。{如何写文章}.

二、为什么要把文章写具体?

大家再来听一个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做《奇特的广告》。

《奇特的广告》{如何写文章}.

香港一家经营胶粘剂的商店,推出一种最新的“强力万能胶水”。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这种胶水,店主便在电台、报纸上做广告,花去了不少广告费。可是前去购买者却寥寥无几。

后来,店主夫人想出了一种奇特的办法:她用这种胶水把一枚价值数千元的金币粘在商店门口的墙上,并宣布谁能用手把这枚金币抠下来,金币就归谁所有。这下子,商店门庭若市,不但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而且一试身手想发财的人数不胜数。然而这些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是“望金币兴叹”。有位自诩为“力拔千钧”的气功师,闻讯专程赶来,结果也是空手而回。于是这种胶水的声誉大振,吸引来了各方来客,前来订购的人和订购电话络绎不绝,胶水的销量剧增。

同样的胶水,为什么先后的销量不同呢?这是因为在电台、报纸上做广告,只是概括地叙述产品的性能,不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人们熟视无睹。而店主夫人想出的办法不但新颖,更重要的是通过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胶水性能好,让人信服。

做生意、做广告如此,我们写文章也应该这样。活生生的事实,胜过东拼西凑的空话、套话及编造的材料。写具体就是要求大家要“用事实说话”。老师要求大家“要把文章写具体”就是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你所写的内容了解得更加细致,也更加信服。

比如说,我要写“小弟弟真淘气”。我就要“用事实来说话”,用具体的例子写出弟弟怎样淘气。下面是一位同学所写的一段话,大家看他的这个小弟弟淘气吗?

(出示)我有一个淘气的小弟弟。他是舅舅的孩子,名字叫:李浩洋,快六岁了。让我说说他的淘气事吧!今天我来到姥姥家,李浩洋在门口迎接我。我带了几本书,坐在床上看了起来,当我看得津津有味时。咦?怎么书上粘着一块口香糖?李浩洋在一旁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原来是他在我洗手时把嚼过的口香糖吐在了我的书上,我又气又乐。过了一会儿,我去客厅喝水,刚回来姥姥就跑过来拿着我的作业本对我说:“李浩洋在你的本上画叉子。”我气得直跺脚。该写作业了,我进了书房,他也跟了进来。我把他推出去,他还不罢休,放着好好的门不走,偏要爬窗子。不小心碰到了花瓶,花瓶“嘭”的一声掉到地上摔碎了,他吓得赶快跑走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现没人说他,就跟没出现这件事一样溜进书房里。这就是我淘气的小弟弟。

大家看,正是因为这位同学写了三件具体的事实,才使我们对他弟弟怎么淘气有了清楚的了解。你们说对吗?

所以,请大家牢记:写具体,就是要“用事实说话”,多写实事,少说空话。

三、怎样把文章写具体?

我们先来看一个同学所写的一个片断:

(出示)想起那件童年傻事,我就会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我四、五岁时,有一天几位叔叔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