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读后感800字
详细内容
篇一:《丹柯读后感》
丹柯读后感
篇一:丹柯>读后感
读了《丹柯》,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体会到了人格的伟大,人博大的胸怀!
丹柯在族人并不完全信任和理解下,为了拯救族人,历尽艰辛,最后不惜献出生命,把族人领出绝境,而那些不知好歹的族人却光顾胜利的喜悦,却没有在意拯救他们而死的丹柯,我真为丹柯感到伤心!
丹柯在面临族人的咒骂下,却没有对这群绝境中令人感到愤怒,而是对族人的爱越来越强,丹柯爱这些族人,丹柯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来拯救他们,用自己燃烧着的爱的心为族人朝去出森林的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望着那获得希望的人们,丹柯笑了,丹柯骄傲地为自己拯救了自己的族人而快乐地笑了!
丹柯这勇敢、责任感和坚毅、果断的行为使我自愧不如,我要学习丹柯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要先考虑别人的处境,不能只顾自己,学习丹柯大无畏的精神!用一颗博大的心包容这一切!用一颗爱的心理解他人的处境!
篇二:丹柯读后感
“你们羡慕英雄吗?你们想当英雄吗?”
“当然羡慕了,当然想当啊。”回答声是如此的清脆响亮。
《丹柯的>故事》是一则以悲剧为结局的故事。一群生活在草原上的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被别的种族赶到森林去了。在森林中,死亡笼罩着他们,只有走出林子,才有一线生机。他们开始害怕。正当他们想把自由献给敌人的时候,英雄丹柯出现了,他阻止了族人的投降:“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这几句成功地塑造了丹柯勇敢、坚强的性格,为下文做了铺垫。
在丹柯带领族人走出森林的过程中彰显出小说主题的悲剧意味。人们先是推举丹柯领导他们,在遇到密林和危险时却开始抱怨、指责丹柯,说他年轻不能够好好地领导他们。在雷电交加的夜晚,族人更是对他严厉指责,丹柯愤怒了,但因为怜悯族人而熄灭了心头的怒火。丹柯为了让族人停止毫无作用的抱怨和尽快带领他们走出密林,他毅然地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了那颗心,那颗真诚的、燃烧着的心!这样的场景震撼着他们,同时也震撼了黑暗,同时这样一高尚的举动诉说着丹柯一心为公、义无返顾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终于,丹柯用他的心带领族人穿越黑暗的密林。当那些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在为胜利而欢呼时,丹柯倒下了,没有一个族人注意到他,而唯一一个看见他的心的族人,却因为害怕丹柯那颗仍在燃烧的心而一脚将它踩碎。在这个过程中,这一族人没有丝毫的犹豫,是那么干脆、果断。看到这儿,我不禁感到愤怒,为族人的
态度,对丹柯的死感到不值和可惜。然而这又是一种必然的结局,一种作为悲剧的必然结局。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东西被摧毁的同时,小说的主人公——丹柯,这个英雄的形象也因此而显得更加伟大。我想这样的结局也预示了族人的最终悲惨结局,记得郁达夫曾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读了这则故事之后,你们还羡慕英雄吗?你们还想当英雄吗?此时,面对这个问题,回答声却是那样的稀疏,大家都开始沉思。
篇三:丹柯读后感
从前,地面上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的人们。有一天,一群比他们强大的人把他们赶走了。他们越来越害怕了。最后,当他们决定过奴隶的生活的时候,丹柯出现了,他拯救了大家,却牺牲了自己。
丹柯为了族人,牺牲了自己。看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值得!如果丹柯当时没有死去的话。现在,他应该成为他们族人的大英雄了吧!看,这种精神,就算是铁石心肠的人未必不感动。我同意全校学生学习丹柯的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我评价他为我们的大英雄。
这样的精神,我们怎能不学习呢?在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事。我们虽是小孩子,不能去救什么人,但我们可以帮助身边的人。例如:别人借东西,你把要接的东西借给他。是一种帮助。利用自己的时间,帮助别人补习,更是一种帮助。所以,帮助是天天有的,我们也要天天帮助别人。
丹柯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他却为此救了更多的人。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帮助别人。
篇二:《孤独渲染宿——读《丹柯》有感》{丹柯读后感800字}.笔者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他蕴藏了不尽的思念,寄托在笔下。思维在现实中来往,极富浪漫主义的期待肆意脱离客观现实的轨道。很荣幸,我成了这份信念的推崇者,我也用笔来寄托些许爱憎之情。我关注的是人性,不仅是在笔下的人性。我同情的对象不仅是丹柯,更是那族人。我怜惜丹柯,怜惜他为一群丑陋的人而奉献他自己,他自己—鲜明对比下放大,大写的人,是勇士,是我心中的英雄。我更怜悯这族人,怜悯他们再也没有亮丽的人生,再也没有时代的先导,这族可悲的人,玩转了人性,冷漠了先哲,草原上的星火也终将冷却。我从那颗心,遇到了星宿。它闪烁星光,它是丹柯夙愿的集合体,生为公,死也为公,尽管,丹柯成了一具没有心跳的尸首,却在另一个高度为这族人照亮前行的路,这束星光太微弱,趋于熄火的状态。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丹柯,太傻太天真,太执着太勇敢太悲剧。我想给他一切喜剧,只能用理解么。无可厚非,我的确原谅了丹柯的傻,因为他的傻在我心上烙上了烙印,于是,我觉得他的一切都值得。即使当时,那族人如此混账,到丹柯死也不懂丹柯的精神,甚至将他忘却。而现世,有我,有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理解丹柯的人,即使我们的人性也有太多不足,但是丹柯的行径却给我们良好的指引。丹柯不是为了那族冷漠的人,而是为了现世,后世千万个有恻隐之心的同胞们。他愿意搭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而他们是自己过不去,而他已尽力。那族人啊,走再多的路都走不出自己给自己设的圈圈,而丹柯从未被森林所困,他自由,他快乐,他过得去,过得去人会得到相应的。丹柯的心会燃烧,然后成了星宿,即使在天际的一侧它显得很孤独,但它在我脑际里渲染的印记也是时刻摆动的。“孤独渲染宿”我冒昧的为这颗星宿取上一个只属于我笔下的名字。我看见的人情冷暖在星宿之下显得如此舒心。丹柯,我能理解你,而那族人在哪里,与我何干?因为对于你和他们,我和高尔基一样,爱憎分明!
篇三:《丹柯》“你们羡慕英雄吗?你们想当英雄吗?”
“当然羡慕了,当然想当啊。”回答声是如此的清脆响亮。
《丹柯》是一篇关于英雄的主题,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它出自伊则吉尔老婆子之口,讲述了草原上蓝色火星的由来。
古时候地面上就只有一族人,他们周围三面都是走不完的浓密的森林,第四面便是草原。这是一些快乐的、勇敢的、强壮的人。可是有一回困难的时期到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些别的种族,把他们赶到林子的深处去了。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缠结在一块儿,遮盖了天空,太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阳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这个时候妻子、小孩们伤心痛哭,父亲们静默沉思,他们让悲哀压倒了。他们明白他们要想活命,就得走出这个林子,这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往后退,可是那边有又强又狠的敌人;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那些有力的桠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纠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粘泥里。这些石头一样的大树白天不响也不动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们燃起营火的时候,它们更紧地挤在人们的四周。不论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总有一个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它好像就想压碎他们似的,然而他们原是习惯了草原的广阔天地的人。更可怕的时候是风吹过树梢、整个林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在威胁那些人、并且给他们唱葬歌。然而他们究竟是些强壮的人,他们还能跟那班曾经战胜过他们的人拼死地打一仗,不过他们是不能战死的,因为他们有应当保存的传统,要是他们给人杀死了,他们的传统也就跟他们一块儿消灭了。所以他们在长夜里,在树林的低沉的喧响下面,泥沼的有毒的恶臭中间,坐着想来想去。他们坐在那儿,营火的影子在他们的四周跳着一种无声的舞蹈,这好像不是影子在跳舞,而是树林和泥沼的恶鬼在庆祝胜利……人们老是坐着在想。可是任何一桩事情----不论是工作也好,女人也好,都不会像愁思那样厉害地使人身心疲乏的。人们给思想弄得衰弱了……恐惧在他们中间产生了,绑住了他们的强壮的手,恐怖是由女人产生的,他们伤心地哭着那些给恶臭杀死的人的尸首和那些给恐惧抓住了的活人的命运,这样就产生了恐怖。林子里开始听见胆小的话,起初还是胆怯的、小声的,可是以后却越来越响了……他们已经准备到敌人那儿去,把他们的自由献给敌人;大家都给死亡吓坏了,已经没有一个人害怕奴隶的生活了……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丹柯,他一个人把大家全搭救了。」
《丹柯》是一则以悲剧为结局的故事。一群生活在草原上的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被别的种族赶到森林去了。在森林中,死亡笼罩着他们,只有走出林子,才有一线生机。他们开始害怕。正当他们想把自由献给敌人的时候,英雄丹柯出现了,他组织了族人的投降:“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这几句成功地塑造了丹柯勇敢、坚强的性格,为下文做了铺垫。
在丹柯带领族人走出森林的过程中彰显出小说主题的悲剧意味。人们先是推举丹柯领导他们,在遇到密林和危险时却开始抱怨、指责丹柯,说他年轻不能够好好地领导他们。在雷电交加的夜晚,族人更是对他严厉指责,丹柯愤怒了,但因为怜悯族人而熄灭了心头的怒火。丹柯为了让族人停止毫无作用的抱怨和尽快带领他们走出密林,他毅然地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了那颗心,那颗真诚的、燃烧着的心!这样的场景震撼着他们,同时也震撼了黑暗,同时这样一高尚的举动诉说着丹柯一心为公、义无返顾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终于,丹柯用他的心带领族人穿越黑暗的密林。当那些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在为胜利而欢呼时,丹柯
倒下了,没有一个族人注意到他,而唯一一个看见他的心的族人,却因为害怕丹柯那颗仍在燃烧的心而一脚将它踩碎。在这个过程中,这一族人没有丝毫的犹豫,是那么干脆、果断。看到这儿,我不禁感到愤怒,为族人的态度,对丹柯的死感到不值和可惜。然而这又是一种必然的结局,一种作为悲剧的必然结局。
篇四:《丹柯导学案学生版精华版》《丹柯》导学案
编写教师:董恒祥审核:高二语文组丁世举付兰芳刘亚娟{丹柯读后感800字}.
第一课时
一、【目标展示】
1、领会作品的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感情。2、环境描写的作用3、人物形象分析二、【重难点确认】
1、环境描写的作用。2、人物形象分析。三、【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目标】
1、读课文,正音正字,扫清文字障碍;提出疑难问题,并自己试着解答。2、认真阅读课本知识短文《话题:主题》的相关内容,了解有关主题的知识(二)、【知识预习积累】
知识链接:1、主题思想写作基本知识基本格式:
本文通过记叙了什么过程或描写了(什么形象)的(什么)特点,抒发或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例:
a、本文(小中见大)从我们所熟知的……入手,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这个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b、(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c、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
2、赏析主题思想常用词语
立意深刻、独到,鞭辟入里;突破定势,标新立异;主旨深远,意韵丰富;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人无我有,人有我奇;意境深远等。
3、检测:
(1).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丹柯》选自,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2)、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虬曲()桠枝()篝火()龌龊()
黏泥()夙愿().(3)、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
A.井然有序苦心孤诣惟妙惟肖B.草菅人命呕心沥血贪脏枉法C.承上启下怨天尤人不辍劳作
D.如火如荼同仇敌忾周而复始(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丹柯读后感800字}.
B.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C.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D.潜在的市场价值或立竿见影的商业利益,也许才是驱动这场表演的真正引擎,也许才是这些人参演的真正动力。
(三)、课堂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整体阅读课文,把握作品主要内容
2、合作探究:
(1)、环境描写的作用
A、找出有关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B、社会坏境方面描写有哪些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2)、人物形象
A、分析丹柯是一个怎样的人?
B、分析这群族人是怎样的人?
四、课外作业(教师在第二节课前5分钟提问,提倡口述,也可以读已经写好的稿子)思考
⑴、从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⑵、从族人想到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丹柯那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目标展示】
探究小说主题二、【难点确认】
感悟多元化主题,赏析不同艺术手法表现主题的途径(浪漫主义、寓言、象征等手法的赏析)。三、【导学过程】
1、合作探究:小说主题思想是什么?{丹柯读后感800字}.
2、比较阅读:《丹柯》和《药》(鲁迅)
3、读本课后,写篇读后感。(不低于150字)
4、课堂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奈保尔(法国)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他懒得给屋顶上的马口铁皮钉钉子,只在上面压了几块大石头。一到刮大风,屋顶就像散了架似地发出乒乒乓乓的可怕声,随时都有飞走的可能。
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丹柯读后感800字}.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一天我对波普说:“我想做点东西。”“你想做什么呢?”他说。
我一下子还真想不出到底要什么。
“这不,”波普说,“你也在想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啦。”最后我决定做一个鸡蛋架。“你做这东西给谁?”波普问。“妈妈。”
他笑了笑。“你想她会用这东西?”
你别说,我母亲还挺满意那个鸡蛋架,用了差不多一星期。后来她好像把它给忘了,又开始像过去一样往碗里或碟子里放鸡蛋了。
我将此事讲给波普听,他笑道:“孩子,要做东西就要做没有名字的东西。”我为博加特的裁缝店写了招牌以后,波普也要我为他写一个。
他取下夹在耳朵上的一支红笔头,琢磨着该怎么写。起先,他想称自己是个建筑师,但我劝他放弃了这个主意。他的拼写老不确切。写好后的招牌如下:建造理由及承包人/木工/家具师
招牌由我执笔,所以我还在右下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波普喜欢站在招牌前。不过不熟悉他的人前来咨询时,他总不免有点紧张。“你问那个木匠伙计?”波普总这么说,“他早搬走了。”
我觉得波普要比博加特随和得多。博加特很少同我说话,可波普却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地爱跟我说话。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倒不是他们觉得他有神经病或是个大傻瓜。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这么说波普不公平。波普有个习惯。每天早上总要拿着一杯朗姆酒站在大街的人行道上。他从不喝杯里的酒。但只要见有熟人,他就用中指沾沾酒,再舔舔手指,然后朝熟人挥挥手。“我们也买得起朗姆酒呀,”哈特常说,“但我们就不像波普这样炫耀。”我自己倒从来没这么想过。一天我向波普问起此事。
波普说:“孩子,早晨太阳刚出来,天还有点凉,你一起床就能出去走走,一边晒太阳,一边喝点朗姆酒,你会觉得很舒服。”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哈特说,“波普娘娘腔,不是个好男人。”
波普的老婆在我学校附近的一个大户人家做厨娘。以前,她下午常等我,然后带我去她的大厨房,还给我好多好吃的。我唯一不喜欢的就是我吃东西时她坐在一旁盯着我的样子,好像我是为她吃似的。她让我叫她阿姨。
经她介绍,我认识了那个大户人家的园丁。他是个棕色皮肤的漂亮男人。他很爱花。我喜欢他照看的花园。花园里的花床总是黑幽幽、温漉漉的,草坪上的草长得又绿又水灵,又经常修剪。有时我帮他给花床浇水。他常把割下的草放在一个个小袋里,让我拿回家给我妈。草对于老母鸡可是好东西。有一天,我没见着波普的老婆。她没在等我。
第二天上午,我也没见波普在人行道上用手指沾杯里的朗姆酒。那天晚上,我还是没看见波普老婆。
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