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龙门游记800
详细内容
篇一:《昆明西山游记》
昆明西山游记
来昆明读大学已经快一年了,我还没有真正游玩过昆明或云南的某处风景名胜。因为对西山早有耳闻,于是趁着“五一”三天假期,我与几个同学兴致勃勃的来到昆明的四A级风景名胜区西山游玩,想领略闻名遐迩的秀美西山带给人们的震撼,更想站在西山龙门,饱览五百里滇池的壮美风光,让自己与大自然有一个亲密的接触。
西山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的美誉。从昆明城东南眺望西山,仿佛是看到了一位倾国倾城的佳人酣卧在滇池两岸,1睡意正浓,睡姿妩媚,所以西山又有一个美丽的别名——睡美人。不过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在西山我没有看到睡美人。关于“睡美人”还有一段既动听又感人的爱情传说呢,可恨我只是略有耳闻,无法详述。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到了这时候,西山就被包围在充满乡土风趣的三月春光里,到处吹锣打鼓,山歌小调,不是一般热闹啊。
那日到达西山时,太阳已经快要升至头顶了,毒辣辣的阳光像鞭子一样抽打在皮肤上,却没有抽出汗来,倒在皮肤上留下了“鞭印”。西山的陡峻果然被我领略到了!光是仰头向上望去,就足以让我这个大平原上长大的孩子惊叹不已。于是我带着一份敬畏之心小心翼翼的攀爬在人工凿就的石阶上,只觉得那石阶像是要通向九天似的,虽然蜿蜒曲折,却一路向上。将近半山腰时,累得忍不住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又不免对眼前所见加以一番感叹。
举目遥望那西山景区终端的龙门,只见龙门就坐落在悬崖峭壁之上,上接云天,下临深滇,周围皆是佳木葱翠,百草丰茂。隐约可见的几角翘檐,一围铁栏,也同样隐约可以听见的游客们的赞美之叹。赞叹之声拨动了这根年轻的争强好胜的心弦,催促我迫不及待的想到达那里。低头俯瞰西山脚下辽阔的滇池,更是一番壮美景象。那滇池的淼淼碧波与湛蓝无暇的天空相交于远处的地平线,仿佛能在地平线处看到轻纱似的朦胧水雾,似有似无的向这边弥漫开来。也许那里也笼罩着一段令人心驰神往的古老传说吧。滇池岸边灰黄的土地上耸立着无数幢高楼大厦,行人与汽车密密麻麻的穿梭在楼与楼的空隙中,看不真切。在这个孕育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滇池坝子上,早已看不到几百年前昆明老建筑的影子,千年古城在这场现代化的潮流中也避免不了一番脱胎换骨的风雨变幻,就像许多有着鲜明特色的城市一样。休息了片刻,力气恢复之后,我们又继续朝着目标攀登。
西山上的植物可真是不少啊,都认不出是些什么品种。五月的西山比初春时更显得娇艳妩媚了。有几种不知姓名的小野花在石阶下方的小坡上争艳了一个春天,点点滴滴的红,清清淡淡的紫。而游客只是看她们一眼或者无暇顾及,因为前面总是有更好的花草美景等待着有闲情逸致的人去流连忘返。花草本就平凡,不是所有的花草都做得了梅兰竹菊。在西山里成长,和那供养在精致名贵花瓶里呼吸着香水气息的奇花异草相比,不更自由些吗?有一天凋零枯萎了,还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岂不快哉!上山时会时不时的遇到形状各异的大石头挡住去路,有些石头上面也会刻有颇具诗意的两三个字或是一首诗,有些则是凿成个垃圾桶,有些呢,则被镌满了游客们创意十足的真迹墨宝。这些石头使得山路变得曲折幽僻,真有曲径通幽的妙感。果然走着走着就到了“三清阁”,不过这里不是花木深处的禅房,而是道教的一组亭阁。
三清阁包括灵官殿、老君殿、真武宫等共九层十一座木构建筑。阁内供奉着1来自百度百科西山龙门
天宝君、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个道教信奉的神像。2三清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器物摆放古朴典雅,不落窠臼。静坐在老君殿里,听着不知何处传来的飘渺的钟声,思乡之心却被唤醒了。便想起了前人咏西山之作中的一句“坐依蓬窗吟到晓,不知身尚在南州”。只是不再像古人那样苦闷了,因为两千多公里的回乡之路也不过就是几个小时的航程或几十个小时的车程,现代化的交通不知何时也减少了举手投足间的诗意。在真武宫后有一方细泉,泉内有一尊小牛像,俗称“牛井”或“孝牛泉”。泉水清凉,终年不涸。相传明代曾有道士赵炼在此隐居,“苦无水,以牛载汲,垂二十余年矣,一日牛忽死,其处即陷为井,水味殊甘洌,虽盛暑不竭”,3冲着这份古趣,牛泉旁边就围满了游人,有人用泉水洗手,有人在牛儿旁边留影,有人又充满爱怜的抚摸那尊小牛。人们的喜悦之情跃然眉梢。过了三清阁,就要到西山第一胜景龙门了。
沿三清阁、孝牛泉后的石阶而上,过一段凿在陡壁上的石道后,便到了曾在半山腰上看到的飞檐。这段石道狭窄幽长,内壁光滑,忽上忽下,凹凸不平,仅能容下一行人,并排的情侣们也只好一前一后的搀扶着走了。记得当时自己只能稍稍低着头颤步前进,不敢转头看旁边的峭壁悬崖。终于到达之前看到的飞檐了,就是那紧贴着绝壁的圆柱石坊。站在龙门之上,手扶着护栏,一种莫大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虽然在半山腰处也能看到滇池全景,却远没有在此处见到的阔大。入石坊门有一石栏转护的半圆形小月台,站在月台上眺望,只见龙门上迎天风,下临绝壁,烟波浩渺云蒸霞蔚的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湖面点点白帆,群群鸥燕,歌舞翩跹。远处青山隐隐如黛,头顶白云悠悠似雪。岸上绿树白房,平畴沃野,如诗如画,妙趣横生,令人飘飘欲仙,赞叹不已。4果然高处不胜寒,只短短站了几分钟身上便起了鸡皮疙瘩,毕竟这里海拔两千两百多米,让我恍惚有种缺氧的感觉。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却没有氤氲着一点雾气,阳光干净纯粹的撒在“睡美人”身上,山里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都可以享受到阳光的温柔爱抚。虽然没有雾气,却能感觉到湖面蒸腾的水汽自下而上向全身袭来,风与水交战着,触碰在皮肤上,更觉清凉。过了龙门,也遇到了不少与三清阁类似的景点,无须多记。于是赏玩了不多久,便决定下山。
游览西山的路途中我也曾见过几处有文化渊源的景点,知晓了一些社会知名人士与西山的情缘。最令我震撼与感动的要属聂耳墓了。聂耳墓坐落于大华寺与三清阁之间的山坡上,墓地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琴颈,道上七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七个音阶;道上的24级石阶,示意着他仅活了24岁。琴盘顶部,
5七块晶莹的墨石上,分两行横书“人民音乐家聂耳墓”。构思精巧,庄严大方,
向世人展现了这位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高贵品质。在聂耳墓我并没有听到《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曲子已经听了无数遍,而这首国歌的作曲人就在此安静的长眠。我们不需要播放任何曲子来打扰他的清净生活,只需在心里默默的敬佩他,为天堂里的他祝福着,并带着一份立志报国的雄心承诺着,聂耳先生也就会宽慰不少了吧。希望我们这代“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年轻人能明白这点,也少一些无止境的调侃。
名山自有名人友,山也在自然美中增添了浑厚的人文美。明珠西湖若没有许仙白娘子的传说映衬着,断桥便失去了传奇的颜色;心旷草原若没有紫薇尔康的2
3来自百度百科昆明西山,有部分改动。来自百度百科昆明西山
4来自百度百科西山龙门,有部分改动。
5来自百度百科聂耳墓
誓约点缀着,格桑花便失去了盛开的意义;西山正是因为古今中外众多名人隐士的游幸,才更添了非一般山水能比的趣味。愿我辈中也能有未来的能人志士,在西山留下自己的华美篇章,供后人赏玩感叹。自己何不就做其中的一个呢!
作为四A级旅游风景区的西山森林公园的确使游览过的人流连忘返,但是美中总有不足的地方。由于少数游客的素质有限,垃圾随便乱丢就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了。更可恶的是心情正大好的游人在某一时刻某个一转眼将目光投向某处时可能就会看到新鲜的或有一段时日的粪便,顿时喜悦之情烟消云散!景区的消费服务做得也不够好,可能由于地势原因,商店无法在山上修建,只在山脚处有几个卖米线凉皮的小摊点或摆着各种小玩具小用品之类的地摊。小饭馆员工的服务态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面对客人的冷淡语气和上下打量的眼神,加上饭菜准备时间过长等,让客人觉得很不舒服。西山气候干燥,容易发生火灾,逃生防护措施也并不齐备,一些护栏明显有些岁月,不知道能否真正确保游客的安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并非西山独有,旅游管理水平尚且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西山之旅带给我的感受颇多,趁着自己还年轻有力气有激情,就该多与大自然接触接触。人不仅是社会人,也是自然人,时常吸天地精华,才能“养吾浩然正气”,才能立一番大事业,巍然如西山般挺立于天地间,不惧风雨。祖国大地上有多少佳山秀水,雄峰峻岭,等着年轻人去攀登涉足,生活中事业上学问上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把自己圈禁在安逸的小世界里,效仿那只可怜又可笑的井底之蛙,而是要像北极燕鸥一样自由的翱翔在南北极之间,怜悯世人那只知敬佩不思进取的目光,做人当如此!这即是西山之旅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篇二:《龙门港游记》周日,我邀请朋友一起到龙门渔港品尝北部湾的大青蟹,于是登上了从钦州小港到龙门的渡船。木制的渡船并不很大,十来个人坐在舱里便觉得有些拥挤。
船尾机嘣嘣地叫着,绕过一座小岛,就钻进了黄茅海茂密的红树林中,大片大片郁郁葱葱的红树并不高大,刚刚没过我们的头顶,因此眼前便呈现一道道巨厚的绿色墙壁,墙壁的根基是密密麻麻的红树枝干插在水中,木船就在丛林间窄小的水路中穿行。在红树林中行船非常惬意,仰头看看兰天,有几朵白云静静地浮动,海风轻柔地从树顶飘过,吹拂在脸颊上,感到一丝丝带着潮湿的凉意,淡绿色的海水,被船底划出两条胡须一般的波纹向左右延伸着,船尾机欢快地唱着小曲,左转转,右转转便穿越了红树林进入到开阔的航道区中,水变得深了,船主加大了油门,小船开始奔跑起来,大约两只香烟的功夫,龙门港外的小岛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岛前的水域中漂浮着几座巨大的网箱,鱼民的木屋就搭建在网箱上,他们静静地蹲在网箱上提起一串串吊养的大蠔或扇贝,仔细地观察后再放回水中,就像农民们在田地中除草一样精心。每走到一座网箱旁边时,乘客们都不由自主地向劳作着的鱼民挥手:喂!今年的大蠔长势好吗?
很好呀!有空就过来吃吧!
龙门港的渔船阵已经开始出现了,它们就藏在那个小海湾中,到底有多少条船,数也数不清,一条紧靠一条,笔直的桅杆如同冬季的白桦林一般,密集地挡住了一片兰天。船上的男人们整理着渔网,梳理着绳索,妇女们则涮锅洗碗,生火烧饭,那片水上村庄里和陆地村庄并无两样,一样的炊烟袅袅,一样的熙熙攘攘,一样的欢声笑语,同样上一个生机勃发的欢乐之国。
船靠定了石砌的码头,一行人鱼贯上岸,我们就随人群拐弯抺角地进入到闹市之中。渔村的街道像个大写的Z字,从头到尾十几分钟就可以走通,然而,沿街的店铺却非常拥挤,杂货店、渔具店、小百货店、布店、书店、食品店、小饭店,犹以渔具店和小饭店居多。不管店大店小,货架上都是那么玲琅满目,串店的顾客也川流不息,可以看出顾客中不乏外地客商或游客,因为他们穿着笔挺的西装,提着时髦的密码箱,这条街道的繁荣景象真的出乎了我的意料。
我们进了几家小饭店,朋友都觉不够满意,不是餐桌拥挤,就是不够洁净,好容易在Z字的拐角处找到了稍大的一家,桌椅还算光洁,客人尚未坐满,便拣了一桌坐定,老板满脸堆笑地走过来:
两位想吃点什么?我们这里有鱼、虾、大蠔、干贝&&
都不要,我们是专程来吃青蟹的没等老板报完他的鲜货,我就抢了话
好好!有呀,现在的青蟹正肥,只是价格稍贵了一点!哈哈!
是吗?多少钱一斤?一只大约多重?我问
35块一斤,每只大约一斤半
好吧!要两只满黄的,懂吧?
老板跑到后院去取蟹,我们点起香烟慢慢地吸着
喂!两位是从北啊北方来的吧?邻桌一位喝酒的客人朝我们问话
是!你是当地人吧!你们这里好热闹呀!朋友说
我是从防城来的,就住在上坡那个旅馆里他说话时带着几分醉意
来做生意的?
没有,是来玩的
这么小的地方还要住下来玩吗?
不!是我们几个朋友约好到这里来玩牌的
为什么玩牌还要到这儿来?我不解地问
这安全呀!住得挺好,吃的也不错!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是他们是来这里赌博的,他独自喝了很多酒,看来已经醉了,好像还想和我们说些什么,但见我们已经背过脸去,不想再和他交谈,只好又去喝他的闷酒,估计他是一个输了钱的赌徒。
青蟹两只来了!一个服务员把一个硕大的盘子放到我们面前,看去每只蟹都有乒乓球拍那样大小,两只大钳犹如钳工们常用的克丝钳一样坚硬,八条横行的大腿几乎都像我的食指一般粗壮。见到如此硕大的蟹哪能无酒?于是我们也要了两瓶啤酒用以助兴。服务员递过一瓶竹签,又帮我们打开蟹脐、蟹壳,缷掉腿脚说:
请用!他就走了
于是我们便喝着啤酒,大嚼起来,那蟹黄很实、很硬却很香,蟹肉细腻而且嫩滑,蘸一点调好的姜、醋、蒜蓉计那叫一个爽。爽到极致时我才发现,吃大青蟹远比吃大闸蟹或其它蟹痛快,因为,只要把牠的外壳打开,用竹签一挑,大块的嫩肉就可以到口,无须像吃其它蟹时要剔半天才有一点可吃,让人急得上火,甚至一些性急的人还会连壳带肉一起咀嚼,弄得满口碎屑,竟品不出蟹肉的鲜美。蟹太大了,尽管肉和黄都极鲜美,真想把它一股脑呑将下去,充分满足味觉器管的愿望,可是,肠胃却无法容忍,无可奈何,只得把十六条大腿和两只大钳打了包带走。
一百多块钱换了个肚园、解了个嘴镵,可笑的是,也像那个赌徒一样带着三分醉意走出了Z字形繁荣的闹市,登上了回程的渡船,告别了龙门渔港,告别了网箱上期待我们去品尝大蠔的渔民,再次钻进那郁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红树林中的羊肠小水道。
篇三:《云南昆明龙门风水导游词》龙门是昆明的一个重要景点,以往我们都是用历史、诗词歌赋的眼光去欣赏它,现在我们不妨换个方式,从风水的角度去观察龙门。
何为“风水”?从表面上看,是指风和水,即自然界中的现象,因此古往今来对“风水”一词又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历史上最早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而《辞海》对于风水一词是这样定义的:“风水,也叫勘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近年来学者们对《辞海》的定义持不同见解,主要倾向是不同意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他们认为风水是古人在还不懂得现代很多科学道理的情况下,讲究的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工程学!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欣赏龙门的风水:
一、龙门为什么要修建于山上?提这个问题也许会有人哑然失笑。云南94%的地方是山区,平地都拿来盖楼房了,龙门当然要修在山上啦!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古时候在修建一个建筑物时都喜欢去看风水,看风水首先要看“龙”。龙即是龙脉,风水中以龙的变化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其中的主山为“来龙”,由山顶蜿蜒而下的山梁叫“龙脉”,也称去脉,成语“来龙去脉”就源于此。山脉有不同的走势,因此龙也有不同的姿势。风水学把龙势分为五种,即:1、南北走向的称为正势;2、由西向东的称为侧势;3、逆水而上的称为逆势;4、顺水而下的称为顺势;5、首尾相顾的叫回势。这里顺便说一下,龙的侧势为什么是“由西向东”,为不是“由东向西”呢?风水师常以我国的四条大河来划分龙脉,称为三大干龙。长江以南的山脉为南龙,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山脉为中龙,黄河、鸭绿江之间的山脉为北龙。三大干龙的起点为昆仑山,昆仑山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所以这里要说“由西向东”。把龙门修建于昆明西山上,正是考虑到风水中“龙”的讲究。
二、龙门修建于西山的东麓,也是有讲究的!看风水除了看“龙”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是看“水”,现实生活中,有关“水”的讲究比比皆是,比如:香港汇丰银行的楼顶就有一个大蓄水池,这既不是游泳池,也不是养鱼池,而是“风水池”!风水学认为“水”是聚财的,五行相生“金生水”,黄金熔化后就变成了“水”一样的东西。“水”在风水学里代表着财富!第二是看“向”,即朝向。风水书里写道:“龙势向西,宜坐北向南(阳坡);龙势南北,以选址在东坡。总的原则是背山面水迎吉避凶。”昆明的西山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脉,即“龙势南北”,所以西山大部分重要建筑,包括龙门,都选址于西山的东坡,而最东面正好对着滇池水,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三、为什么龙门的达天阁供奉魁星?风水书中有云:飞龙在天,霸王卸甲,一甲管三山,三山有三穴。此话怎讲呢?龙在飞天的时候,会留下两样东西:一是龙身上的水,二是头、身、尾的三片鳞片。山上的水成了滇池,从龙身上留下的鳞片就好像楚霸王脱下的盔甲一样,这三片鳞片形成三座山,每座山各有一个穴位,称为财穴、智穴、权穴。我们的西山龙门就属于三穴之一的智穴。各为在左龙门缆车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留意周围的地形?你会发现石头很多,土很少,树也不是很高大,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这里的土壤不是很厚,所以树根扎得不深,树长的也不是很高大。按照五行相生的道理(即: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是生金的,土不多,金也就不多,财也不旺,因此龙门就不是财穴;但是风水书上又说:“土乃龙之肉,水乃龙之血,石乃龙之骨,草木乃龙之毛。”我们写文章讲究的是文章要有“文骨”,写文章写得好才可以中状元,才可以“金榜题名”!作为智穴的西山龙门,自然要供奉文运之神魁星、武运之神关羽、功名禄位之神文昌帝君!
昆明的另外两个穴位,财穴和权穴在哪里呢?财穴位于昆明东郊鸣凤山一带,你到那里
游览可以发现那里的树木很高大,郁郁葱葱,说明什么?说明树下面的土壤很厚,土是生金的,这里必然是昆明的财穴。所以吴三桂要把金殿修在这里,铜以前是一种贵重的金属,铸造铜钱的原料之一;四A级景点世博园也选址在这里,1999年世博会的召开,带动了昆明城市的建设,推动了云南经济的发展,为云南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入,因此把鸣凤山周围称为昆明的财穴实不为过!昆明的权穴则位于昆明的中心地——五华山一带,不是吗?从清初的吴三桂王府到现在的云南省政府,都在五华山上。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也位于五华山下,短短的二十多年,陆军讲武堂可谓是群英汇萃:中国十大元帅中,朱德元帅和叶剑英元帅就是从这里毕业的;三个国家的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崔庸健,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都是从这里走向战场的„„种种历史证明,五华山一带的确是昆明的权穴!
四、龙门三清境的财神。在三清境灵宫殿对面供奉着一尊神像,他右手持鞭,左手握着一个元宝,右脚脚下爬着一只猛虎,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财神!在中国人的传统民俗观念中,认为财神是掌管天财富的神仙;倘若得到他的保佑眷顾,便肯定可以财源广进,家肥屋阔。民间流传的财神有很多,但大致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种:第一文财神,文财神有两个,一是财帛星君,另一个则是福禄寿三星。财帛星君是一个锦衣玉带,左手捧着元宝,右手拿着“招财进宝”卷轴,外形富态的一个长须长者。相传他是天上的太白星,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福禄寿三星中,本来只有“禄星”才是财神,但因为三通常是三位一体,帮此福寿二星也因而被人一起视为财神供奉了。第二武财神,武财神也有两个,一个是关羽、另一个是赵公明。关羽是三国名将,形象威武,他不但忠勇感人,而且能招财进宝,护财避邪。我们龙门三清境的这尊财神,就是另一个武财神赵公明,赵公明又名赵云,是一位威风凛凛的猛将,民间相传他能够降妖伏魔,而且又可以招财利市,所以北方很多商户均喜欢把他供奉在店铺中,而在南方的商户则大多供奉关公。财神的供奉也是有讲究的,担任文职的,以及受雇打工的人均益摆放或供奉文财神;至于那些经商做老板,以及当兵当差从事武职的人,则应该摆放或供奉武财神。
文章到此暂且停笔,龙门风水的种种,还需要我们用心学习,不断观察,进一步揣摩。相信在导游讲解中,用风水讲龙门,的确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兴趣的导游同仁们不妨一试。
篇四:《云南昆明龙门风水导游词》龙门是昆明的一个重要景点,以往我们都是用历史、诗词歌赋的眼光去欣赏它,现在我们不妨换个方式,从风水的角度去观察龙门。
何为风水?从表面上看,是指风和水,即自然界中的现象,因此古往今来对风水一词又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历史上最早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而《辞海》对于风水一词是这样定义的:风水,也叫勘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近年来学者们对《辞海》的定义持不同见解,主要倾向是不同意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他们认为风水是古人在还不懂得现代很多科学道理的情况下,讲究的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工程学!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欣赏龙门的风水:
一、龙门为什么要修建于山上?提这个问题也许会有人哑然失笑。云南94%的地方是山区,平地都拿来盖楼房了,龙门当然要修在山上啦!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古时候在修建一个建筑物时都喜欢去看风水,看风水首先要看龙。龙即是龙脉,风水中以龙的变化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其中的主山为来龙,由山顶蜿蜒而下的山梁叫龙脉,也称去脉,成语来龙去脉就源于此。山脉有不同的走势,因此龙也有不同的姿势。风水学把龙势分为五种,即:1、南北走向的称为正势;2、由西向东的称为侧势;3、逆水而上的称为逆势;4、顺水而下的称为顺势;5、首尾相顾的叫回势。这里顺便说一下,龙的侧势为什么是由西向东,为不是由东向西呢?风水师常以我国的四条大河来划分龙脉,称为三大干龙。长江以南的山脉为南龙,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山脉为中龙,黄河、鸭绿江之间的山脉为北龙。三大干龙的起点为昆仑山,昆仑山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所以这里要说由西向东。把龙门修建于昆明西山上,正是考虑到风水中龙的讲究。
二、龙门修建于西山的东麓,也是有讲究的!看风水除了看龙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是看水,现实生活中,有关水的讲究比比皆是,比如:香港汇丰银行的楼顶就有一个大蓄水池,这既不是游泳池,也不是养鱼池,而是风水池!风水学认为水是聚财的,五行相生金生水,黄金熔化后就变成了水一样的东西。水在风水学里代表着财富!第二是看向,即朝向。风水书里写道:龙势向西,宜坐北向南(阳坡);龙势南北,以选址在东坡。总的原则是背山面水迎吉避凶。昆明的西山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脉,即龙势南北,所以西山大部分重要建筑,包括龙门,都选址于西山的东坡,而最东面正好对着滇池水,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三、为什么龙门的达天阁供奉魁星?风水书中有云:飞龙在天,霸王卸甲,一甲管三山,三山有三穴。此话怎讲呢?龙在飞天的时候,会留下两样东西:一是龙身上的水,二是头、身、尾的三片鳞片。山上的水成了滇池,从龙身上留下的鳞片就好像楚霸王脱下的盔甲一样,这三片鳞片形成三座山,每座山各有一个穴位,称为财穴、智穴、权穴。我们的西山龙门就属于三穴之一的智穴。各为在左龙门缆车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留意周围的地形?你会发现石头很多,土很少,树也不是很高大,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这里的土壤不是很厚,所以树根扎得不深,树长的也不是很高大。按照五行相生的道理(即: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是生金的,土不多,金也就不多,财也不旺,因此龙门就不是财穴;但是风水书上又说:土乃龙之肉,水乃龙之血,石乃龙之骨,草木乃龙之毛。我们写文章讲究的是文章要有文骨,写文章写得好才可以中状元,才可以金榜题名!作为智穴的西山龙门,自然要供奉文运之神魁星、武运之神关羽、功名禄位之神文昌帝君!
昆明的另外两个穴位,财穴和权穴在哪里呢?财穴位于昆明东郊鸣凤山一带,你到那里游览可以发现那里的树木很高大,郁郁葱葱,说明什么?说明树下面的土壤很厚,土是生金的,这里必然是昆明的财穴。所以吴三桂要把金殿修在这里,铜以前是一种贵重的金属,铸造铜钱的原料之一;四a级景点世博园也选址在这里,1999年世博会的召开,带动了昆明城市的建设,推动了云南经济的发展,为云南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入,因此把鸣凤山周围称为昆明的财穴实不为过!昆明的权穴则位于昆明的中心地——五华山一带,不是吗?从清初的吴三桂王府到现在的云南省政府,都在五华山上。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也位于五华山下,短短的二十多年,陆军讲武堂可谓是群英汇萃:中国十大元帅中,朱德元帅和叶剑英元帅就是从这里毕业的;三个国家的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崔庸健,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都是从这里走向战场的种种历史证明,五华山一带的确是昆明的权穴!
四、龙门三清境的财神。在三清境灵宫殿对面供奉着一尊神像,他右手持鞭,左手握着一个元宝,右脚脚下爬着一只猛虎,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财神!在中国人的传统民俗观念中,认为财神是掌管天财富的神仙;倘若得到他的保佑眷顾,便肯定可以财源广进,家肥屋阔。民间流传的财神有很多,但大致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种:第一文财神,文财神有两个,一是财帛星君,另一个则是福禄寿三星。财帛星君是一个锦衣玉带,左手捧着元宝,右手拿着招财进宝卷轴,外形富态的一个长须长者。相传他是天上的太白星,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专管天下的金银财帛。福禄寿三星中,本来只有禄星才是财神,但因为三通常是三位一体,帮此福寿二星也因而被人一起视为财神供奉了。第二武财神,武财神也有两个,一个是关羽、另一个是赵公明。关羽是三国名将,形象威武,他不但忠勇感人,而且能招财进宝,护财避邪。我们龙门三清境的这尊财神,就是另一个武财神赵公明,赵公明又名赵云,是一位威风凛凛的猛将,民间相传他能够降妖伏魔,而且又可以招财利市,所以北方很多商户均喜欢把他供奉在店铺中,而在南方的商户则大多供奉关公。财神的供奉也是有讲究的,担任文职的,以及受雇打工的人均益摆放或供奉文财神;至于那些经商做老板,以及当兵当差从事武职的人,则应该摆放或供奉武财神。
文章到此暂且停笔,龙门风水的种种,还需要我们用心学习,不断观察,进一步揣摩。相信在导游讲解中,用风水讲龙门,的确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兴趣的导游同仁们不妨一试。
篇五:《昆明龙门联赏析》昆明龙门联赏析
一径飞红雨;
千林散绿荫。
——佚名撰昆明龙门联
西山龙门是一处巧夺天工的石刻艺术宝库,但本联没有直接去表现它,而是另辟蹊径,把笔触指向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使意境更为开阔。上联“一径飞红雨”,描绘的是雨天景象:天上飘洒着雨水,击打在龙门峭壁上,那经过人工开凿的暗红色的峭壁把飞溅的雨水衬托成红色,看上去就象天上落下来的红雨。短短的五字,勾画出一幅壮观动人的龙门雨天佳景。下联“千林散绿荫”,描绘的则是晴天的龙门胜境景象:红日高照,那苍翠欲滴的丛山绿树成荫,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充满着勃勃生机。在这副对联中虽然没有直接描绘龙门景色,但吟赏此联,同样是祖国西南风光自然美的享受。
本联用字技巧高超,可以说是字字千钧、句句传神。数字,本来是比较枯燥的,但在对联中如运用得当,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本联上下联分别用“一”和“千”这两个数字开头。“一径”说明通往西山龙门胜境只有这一条险峻而又风光无限的石径,从侧面说明了龙门胜境开凿工程之难,风光景色之奇绝,也反映出创造这一胜境的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给这极简单、不起眼的“一”字赋于了极深的含意。在下联中,“千林”既和上联的“一径”对仗工整,又形象地表现了西山一带苍翠的山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联中的两个动词“飞”与“散”,十分传神地使所写景色具有了动态美,堪称神来之笔。
篇六:《游记-龙门石窟一日游》龙门石窟一日游
龙门石窟是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作为佛教艺术宝库,龙门山色就被列为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焉首。”前段时间,有幸去了一趟河南洛阳,游览了向往已久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的门票票价120元,包括:龙门石窟、白园(白居易墓)和香山寺。可从洛阳火车站乘81路公交车前往,车程约40分钟,打的前往35元左右。选择的旅游路线主要是西山石窟:北门---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南门。
在这里,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主要观赏了一下潜溪寺、宾阳三洞里的宾阳中洞和万佛洞。{昆明龙门游记800}.
先去看的是潜溪寺,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的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
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远望去,仿佛时间的一切悲欢愁苦都已承受在众位菩萨的胸怀中,忘却了人生的得与失,潜心在佛学的光辉中,得到心灵的洗脱和澄净。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宾阳三洞里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中洞。宾阳中洞内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洞内为三世佛题材,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迦牟尼。爬上高高的台阶后,猛一抬头,那大佛就在那里慈祥地看着你,真的让人很震撼。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第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做“维摩变”。第二层是两则佛本生故事。第三层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第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特别是位于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它们反映了宫廷的佛事活动,刻划出了佛教徒虔诚、严肃、宁静的心境,造型准确,制作精美,代表了当时生活风俗画的高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最后观看的是万佛洞,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
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一直以来,我认为最值得一游的便是龙门石窟的万佛洞,且不说万佛洞是龙门石窟造像最完整的洞窟,也不说它那南北两侧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光是洞口南侧的一尊菩萨像,就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里的精美范例,整个姿态显得非常的优美端庄,使我们被她那优美的形象吸引,感叹着古代人对美的欣赏与追求。更别说整个洞内金碧辉煌,完好无缺的向我们展示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和热烈欢快的生活氛
围。龙门石窟
潜溪寺
潜溪寺
潜溪寺
万佛洞
万佛洞{昆明龙门游记800}.
万佛洞
篇七:《2015届新材料“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2015新作文
新材料“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
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
(2015届高三南通市一模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于是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佛祖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
1.对本次“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
材料是多义的,角度、立意有多种。但考生在“自选”“自定”时不能超越“材料”能指、所指的“固定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鲤鱼跃龙门”材料的基本理解。
从“鲤鱼”角度,可这样理解:
①鲤鱼“向佛祖祈求”,有如下表述:成功无捷径(做事不可一蹴而就,或“欲速则不达”);实现理想需自身努力
②鲤鱼终“无做龙的感觉”,有如下表述:没有高标准的梦想价值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