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时事论据素材>得胜烈士陵园

得胜烈士陵园

详细内容

篇一:《特科后人艰辛的寻亲经历(续)》

特科后人寻亲经历(续)2010年6月1日上午,在浙江省上虞市民政局,来自苏州的退休夫妇连光荣、张伟敏,第一次看到了那份国家民政部发出的追认革命烈士的通知书,面对这份通知书,两位老人的眼眶红了。

被追认的烈士名叫连德生,是连光荣的爷爷,生于1893年,浙江上虞人——一位“失踪”了大半个世纪的中共地下党员。这份“迟到”的通知书,让一位尘封在历史深处的中共早期情报工作者浮出水面,他的真实经历,比“余则成”更惊心动魄,更富传奇色彩;而连光荣夫妇为烈士正名的曲折过程,则堪比东北抗联秘密组织“十三省”的后代、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张桂芳。

“临终时,奶奶呼唤着‘连德生’”

爷爷连德生,曾经是连光荣心中的一个迷。“小时候就经常听奶奶说起爷爷,但除了我奶奶,全家几乎没有人知道爷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连光荣说,奶奶对爷爷的描述,翻来覆去总是那几句话:浙江上虞人,在上海英商电车公司做过售票员,参加过“五卅”大罢工,去过苏联,是中共地下党„„

其实,或许连光荣的奶奶也不了解自己的丈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他是个神秘的“地下党”。“奶奶告诉我们,1931年4月,爷爷突然离开上海,不久之后从香港寄回一封语言不详

的家书,说‘请家里放心,自己去了别的地方’,”自此之后,连德生彻底从家人的视线中消失了,似乎一夜之间“蒸发”了。1969年9月10日,连光荣的奶奶去世,“老人家在临终前,还念叨着‘连德生’,嘱咐后辈们一定要找到他的下落。”连光荣告诉记者,之前,父亲连信保曾经给国家有关部门写信,请求帮助查找连德生的下落,但得到的回复是“查无此人”。连德生到底去了哪里?他是死是活?难道他真的被历史的尘烟彻底埋没了?这一连串的疑问,困扰了连家两代人数十年。

互联网上叩开寻亲之门

2008年,连光荣退休了。闲着无聊,他开始接触互联网,渐渐地,他发现互联网几乎“无所不能”。

“那年7月27日,连光荣突发奇想,叫我在搜索引擎里键入‘连德生’,”张伟敏说,结果没想到,搜索引擎真的搜到了一条有关“连德生”的信息。

这是贴在“铁血社区”论坛里的一篇名叫《全能卫士》的历史纪实小说,第十四回“弄钱买枪”中写到“上海中共秘密组织的成员,为了凑钱购买武器,去‘搞’了一个大户”,最关键的是,这个章节中出现了一个名字“连德生”,而且说这个连德生是“上海英商电车公司的售票员”。

“连德生”,“上海英商电车公司售票员”?!连光荣夫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和奶奶生前对爷爷的描述十分吻合!从此,连光荣夫妇迷上了中共早期的秘密工作历史,他们第一次知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化名“伍豪”在上海建立了情报组织“中共中央特科”,陈赓化名“王庸”担任特科二科的科长„„夫妇俩有一种感觉:身为“地下党”的连德生,极有可能是“特科”的成员,与周恩来、陈赓等人关系密切。不久之后,他们又从网上找到了一篇专门介绍“特科”的文章《伍豪之剑》,作者王铁群,河北大学教授,是一位专门研究中共早期情报工作的专家。这篇文章中,明确地提到了陈赓领导的“特科”二科的16位成员,排在最后一位的,赫然就是“连德生”!

连光荣立即给王铁群教授写信,询问有关连德生的详情。“一个月后我们收到了王教授的回信,他说自己关于连德生的资料不多,建议我们看《隐蔽战线统帅周恩来》和《大将陈赓》。”这两本书的作者穆欣,是一位著名的记者和作家,《光明日报》前总编辑,抗战时期曾做过《战斗三日报》主编、《抗战日报》通讯采访部主任,周恩来曾称赞他的新闻作品“对于粉碎国民党污蔑我们游而不击的谣言,起了好的作用”。穆欣与陈赓有过大量的接触,对“中央特科”在上海期间的工作比较了解。

在《隐蔽战线统帅周恩来》这本书中,连光荣更加惊讶地发现,连德生正是浙江上虞人。

至此,连光荣夫妇基本肯定,“中央特科”的这个连德生,就是他们失踪了大半个世纪的“地下党”爷爷。

卧底“中统”,他比“余则成”更传奇

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连光荣终于弄清了爷爷的真实面目——他曾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大上海,成功地“潜伏”国民党特务机关,并送出了大量绝密的情报。

《上海工运志》和《上海英电工人运动史》中记载:连德生,上海英商电车公司售票员。1925年参加地下党。曾组织电车公司工人参加“五卅”工人运动,是当时上海总工会公共租界电车工会第一分会会长。

而穆欣在《隐蔽战线统帅周恩来》中写到:“(连德生)在英商电车公司里很受工人尊敬,提起‘222号售票员’来,无不称赞。„„曾与顾顺章等人一起镇压破坏罢工的工贼。有一次上海电车工人全部罢工,全市电车停驶,只有一辆无轨电车上的司机和售票员为资本家所收买,拒绝罢工,继续行驶。一天晚上,连德生和顾顺章等4人持枪跳上这辆电车,立即强令它停止行驶。”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连德生原单位回不去,由党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这时刚从苏联回来,调到中央特科工作。他跟随杨登瀛去各侦探机关活动,常跑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公安局和市党部以及英、法巡捕房等特务机关。杨登瀛如获得紧急情报,就交给连德生送给中央特科。”杨登瀛何许人也?他是大名鼎鼎的国共两党之间第一个“双面间谍”。1928年,国民党中央党部中央组织部内,由陈立夫筹备设立党务调查科——恶名昭著的“中统”特务组织的前身,而杨登瀛被选为“党务调查科”上海特务组织的筹建人,同年10月,他被陈立夫正式任命为国民党中央驻沪特派员,蒋介石亲自签署了委任状。而当时上海英租界巡捕房的探长兰普逊也曾表示:除了杨登瀛,巡捕房不希望与其他人接触。

这个在上海红极一时的国民党“特派员”,实际上与共产党人也很有交情。早在1925年,中共党员陈养山在国民党中央交通局任职时(秘密设于上海公共租界,局长是中共早期党员恽代英),就与杨登瀛相识,并向其灌输了不少共产主义思想,杨本人也向往进步,并结实了沈雁冰、赵子昂、陈望道等共产党员。所以,在帮国民党筹建上海特务机关之时,杨登瀛就主动与陈养山接触,表示愿意暗中帮共产党办事。后经周恩来指示,陈赓开始与杨登瀛单线联系,将其培养成国民党特务机关中的“第

篇二:《李硕勋烈士》

李硕勋烈士

海口市府城区“五公祠”南面约1000米的地方,座落着“李硕勋烈士”陵园。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海南岛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之一。他向来自参观的人们讲述着烈士的事迹,成为

李硕勋烈士,1903年2月23日出生在四川省高县庆符镇一个富裕的家庭。那是中国饱受动荡的时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海之中。李硕勋从小就是心系国家安危,热爱祖国,富有正义感。少年时入读庆符镇马家私孰读书,1918年考入叙州联合县立中学读书,1921年考入成都省立一中读书,1922年冬赴北京弘达学院求学。由于思想进步,很快接受了马列主义的思想,加入青年团组织,成为四川省青年团创始人之一。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读书,同年5月由青年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党的事业积极工作,服从党

组织的派遣,迅速成长为出色的党组织高级领导干部和优秀

1926年7月,受党组织的派遣到中共武昌地委任组织部长,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政治部主任职务。1927年夏与聂荣臻、周士第一道率领部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指挥部队在江西的德安

车站进行战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土地革命时期,受党组织派遣任浙江省军委书记,代理省委书记、江苏省军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领导进行地下武装斗争,组织创建了红十四军、十五军、十七军等革命武装力量,成为我党的杰出军事指挥员。1931年5月,赴粤赣边区任红七军政委。同月赴香港任两广省委军委书记,为了更广泛地开展两广地区的游击战争和武装暴动,1932年8月13日,亲临海南岛召开琼崖军事会议,下榻在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和旅店。由于叛徒告密,当晚被捕,关押在琼山监狱。敌人严刑拷打,李硕勋始终没有屈服,敌人在没有得到任何东西的情况下下令就地枪杀。党中央得知李硕勋被捕的消息后,想尽各种办法营救无效,1932年9月5日,李硕勋烈士在海口市东校场英勇就义。就义前高呼“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年仅28岁的李硕勋倒下了,我党失去了一位忠诚的儿子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李硕勋烈士长眠在海南岛上。

李硕勋烈士在狱中与敌人进行英勇的斗争,牺牲前在写给妻子赵君陶女士的信中说:“陶: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也将与你们长别。在南方,在前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写给赵女士的朋友信中说:“根本把儿

子安顿好为要……”。这就是烈士的遗愿。党中央根据烈士的遗愿,通过党组织找到烈士的子女,接到延安保育院哺养,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收为义子培养。其子李鹏不负父辈遗愿,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党和国家领导人,这是对李硕勋烈士在天之灵最大的安慰。

李硕勋烈士是革命的一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高风亮节,热血铸丰碑,浩气贯千秋。

1986年,海南人民为了纪念李硕勋烈士的英勇就义,在海口市东校场建烈士塑像、烈士亭及烈士陵园。其子女李鹏、李琼参加了落成典礼仪式。邓小平为陵园题词:“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江泽民、朱德、李瑞环、聂荣臻、李一氓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参观题词。

篇三:《张全宝伏法记》

张全宝伏法记

刘胡兰(1932—1947),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已更名为刘胡

兰村)人。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被敌人用铡

刀铡死,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

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51年春天,为了深挖残敌、扩大镇反战果,万泉县(1954年8

月与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县长王沁声、公安局长李永太等到该县看

守所给在押的犯人训话,号召在押人犯交心交罪,彻底坦白,检举揭

发,立功赎罪,走重新做人的新路。这次训话对在押犯人震动很大,

其中有个叫王连成的,当时是因现行反革命罪被判成死刑的未决犯,

他坚决要求检举揭发杀害刘胡兰的凶手张全宝的情况。

县公安领导获悉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立即叫来王连成单独问话。

王连成交代:‚1945年我被阎锡山地方政权组织强行抓去当兵。1949

年4月太原解放时被解放军俘虏,在解放军教导队受训一个多月后被释放,回到了老家万泉县南景村。1950年收了秋、种上麦,在家农闲无事,就去到了运城想找个出力活,挣点钱养活家人。想不到看见杂货铺摊主竟是我在阎军中的上司张全宝。‛这时,张全宝也认出了他。眼前突然邂逅,两人都吓了一跳。张全宝恐怕王连成暴露他,便神情紧张地低声说:‚不要乱称呼我,我现在叫张生昊。‛并警告王连成不要暴露自己,‚如果敢暴露我,就杀你全家!‛王连成知道张全宝的凶残厉害,只好唯唯诺诺予以应付。

王连成因检举揭发张全宝立了功,被法院判决免去死刑,改判为有期徒刑3年。后经复查属错捕,予以平反,无罪释放。

张生昊是张全宝为了逃避打击而给自己临时起的化名。张全宝,乳名四儿,1901年出生,祖籍山东省,个头不高,满脸横肉,光头,他年龄不大却一脸络腮胡,因此人们都叫他‚大胡子‛。他于1937年混入阎锡山所部国民党军队当兵,1946年被提升为六十一军七十二师二一五团第一营特派员兼重机枪连指导员,极力充当阎锡山反共反人民的马前卒。

1947年1月12日,张全宝和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副营长侯雨寅、二一五团一营二连连长许得胜等率部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包围了文水县云周西村,先后用铡刀残杀了石三槐等六位抗日英雄和善良农民;又软硬兼施,企图迫使刘胡兰就范。面对敌人的淫威,刘胡兰威武不屈,大义凛然,气得敌人暴跳如雷,最后对她也下了毒手。那些失去人性的豺狼,怎么也想不通一个15岁的农村姑娘,面对六颗血

淋淋的头颅,恐吓、威胁竟然毫无惧色,难道共产党员是铁打的、铜铸的吗?刽子手们也感到有点后怕。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时张全宝被我军俘虏。为了逃避惩罚,他不但改名张生吴,而且忍痛将满脸胡须一根根拔掉,变成了一脸核桃皮。因为他被俘时假报的是排长职务,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特别是隐瞒了残杀刘胡兰的真相,伪装积极,一时蒙混过了审查,未予认真追究。1950年7月25日张全宝被释放回到了运城县运城镇卫家巷一号院家中,与他老婆吴翠花住在他六婶家,卖些针头线脑和陈皮大料之类调味品,以商贩为业藏匿了下来。

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后,张全宝吓得六神无主,晚上睡觉常做噩梦,说胡话,出冷汗,有时恍惚中好像公安人员枪口对准了他的胸膛。为了保命,张全宝把自己家中的菜窖挖大改成地洞藏了进去,并把私藏的两把手枪拿出来装上了子弹,准备一旦公安局派人来抓他,就来个鱼死网破。同时为了迷惑群众,掩人耳目,张全宝让他媳妇吴翠花对外放出风声说:‚生昊走了,回山东老家了。‛上演了一出掩耳盗铃的闹剧。

镇反运动中,万泉县南景村有个叫王明轩的反革命分子,他为了想减轻自己的罪行,竟凭空捏造了一个反革命的组织,诬指王连成是其骨干。当时是搞群众运动,法制极不健全,难免鱼目混珠、鱼龙混杂。因而王连成被捕后,被判处了死刑,举家人哭得死去活来,王连成在监狱大喊冤枉。临刑前几天,王连成忽然想起那天王沁声县长在看守所对在押人犯的训话:‚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检举坏人,立功受

奖。‛检举谁呢?他仔细想了想,终于想起了一个人,此人就是杀害刘胡兰的主犯张全宝。当县公安局局长李永太听了他的陈述后,感到事关重大,就急忙报告了王沁声县长。

两人又急忙一起提审了王连成,觉得情况比较可靠,就向上级和运城专署公安处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引起了专署公安处领导的关注。运城专署公安处迅速组织力量派出侦察员对张全宝的住宅、摊铺进行侦控。张的一个邻居反映:‚一次,吴翠花回来我跟她进到她家,房中无人,但有一股很浓的纸烟味,说明房内有人刚吸过烟。‛运城县公安局领导综合各种线索分析,断定张全宝没有外出,就藏在他的家中。张全宝系行伍出身,懂军事、会用枪、又蛮横,很可能会抵抗拒捕。经过县公安局领导认真研究并报专署公安处批准,决定采取‚包围突袭、瓮中捉鳖‛的行动方案将张宝全一举擒获。突袭行动前有意放松监控,以此麻痹吴翠花,进而引起张全宝的错觉。

根据拟定的抓捕方案,1951年5月8日,运城县公安局20多名干警在一名主管副局长的带领下,在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秘密包围了运城镇卫家小巷1号院张全宝的住宅,乘其不备,出其不意,突然之间冲进了张家院内,正好张全宝走出地洞准备吃晚饭,在张还没有反应过来的一瞬间,便被我公安人员活捉。公安人员在他的被窝和院子地窖中搜出两只手枪和数十发子弹,其中藏在被子里的那支手枪子弹已上了膛。

张全宝在运城镇落入法网,而后交万泉县公安局押回。三天以后即5月11日,残杀刘胡兰烈士的另一凶手侯雨寅在稷山县半坡村也被

捕获。因系同一案件,亦被解送万泉县公安局。侯雨寅是稷山县宝泉庄人,他在阎锡山军队中任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副营长,1948年6月在晋中战役中被我人民解放军俘虏,因为他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罪恶,故对其教育后被释放回家。但侯雨寅贼心不死,暗地里勾结土匪、特务,联络反动组织,妄图东山再起。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此前,在1948年夏季,我华北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晋中平原诸战役中,就已经击毙了参与杀害刘胡兰的另外两名罪犯即阎军二一五团团长吴其华和该团一营营长冯效翼。至此,残杀刘胡兰等七位烈士的凶手,已全部落入法网或被击毙。

张全宝、侯雨寅二犯被押解到万泉县看守所后,立即对他们进行了提审,他们对杀害刘胡兰等7名烈士的罪行供认不讳,并交代了其他罪行。

1951年5月19日,万泉县县长王沁声向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写信,报告了张全宝、侯雨寅两犯被捕获的好消息。同时,王沁声县长还向刘胡兰烈士的母亲胡文秀写信报告了这件事情。

王沁声县长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信在《人民日报》6月初头版头条发表后,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民群众纷纷致信报社和政府,强烈要求在刘胡兰烈士陵前公审张全宝、侯雨寅二罪犯并镇压凶手。人民政府最终接受了这一要求,山西省公安厅通知文水县公安局派人到万泉县将张全宝、侯雨寅二犯押解回文水县,听候处决。

篇四:《雨花台参观有感》

雨花台参观有感

2013年12月1日,已是冬季,纵有阳光,亦觉寒冷。我又一次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距上一次参观已有八年之久。那时年幼,参观时未有太深感触,加之时日略久,记忆已不深了。而此次参观时,我已是一名大学生,心中感慨万千。

由北门进入,入目即是巍峨的烈士雕像。烈士雕像用大小179块赭色花岗石砌成,高10.3米,长14.2米,由9位烈士形象组成,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由雕像旁,爬个小坡,向左转,就到了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坐落在主峰峰顶,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纪念碑高42.3米,碑体方型,宽7米,厚5米。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雨花台烈士纪念碑”8个金字。碑前立有烈士铜像,高5.5米,题为“宁死不屈”。底层平台两侧立有向革命先烈肃立致敬的群众石刻雕像!

纪念碑下有个毛主席纪念馆,那里似乎是景区里最热闹的地方,也是让我感到愤慨无奈的地方。解说员带着参观人群缓缓进入纪念馆,由几个不同的方面来了解伟大的领袖。纪念馆里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毛主席雕像,而雕像前,却被参观的游客放上了香烟、硬币,还有一尊雕像前插满了香。这些迷信的行为我在寺庙里见过,不想竟然也出现在毛主席纪念馆里。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以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为代价,推翻了三座大山,现在,他却被人们如此供奉,我感到有些可笑。参观者祈求幸福的愿望自然是好的,但用这些做法却是不妥。我们应

牢记先辈们的血汗,用自己的劳动来创造今天的生活。纪念馆的最后,是许多卖纪念品的,毛主席以及那些功勋卓著的开国元老们,都被印在了各式各样的纪念品上。销售员们热情积极的叫卖打破了纪念馆内应有的严肃氛围。

再向南走,就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馆里,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的痕迹,我不能记清楚每个人的名字,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有恽代英、罗登贤、邓仲夏、黄励、等烈士。我记下了恽代英写的遗言: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我们吃尽了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代则可以享受到福中福,为了我们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我是舍得付出代价的。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革命,挫折时不可避免的,要经得起挫折,不怕失败的人,才是能取得胜利的人。我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实现了,那时世界多美妙,也许那些年轻人不易领会我们越过令人难以设想的崎岖道路。

参观至此结束,我没有再向南走。

篇五:《追寻红色足迹——红色旅游感想》

——红色历程带来的历史和现实的碰

姓名:----

e-mail:linziqingzi@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