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时事论据素材>鹊桥仙赏析

鹊桥仙赏析

详细内容

【篇一】鹊桥仙赏析秦观《鹊桥仙》赏析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1982.12):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篇二】鹊桥仙赏析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

◎考点:诗歌鉴赏

◎专题:表达技巧

◎时间:2011/10/18

【考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从形式上看,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来考查的。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详见诗歌鉴赏(二)】

【真题回顾】

一、(11陕西)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解析】情景关系的一般术语有:触景生情、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内在关系)

二、(10年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体。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  (4分)

【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个手法的内容和效果。

            第三步:指出这个手法有效传达出的诗人的情感。

【实战演练】

四、(10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五、(10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

 杨仕洪

【篇三】鹊桥仙赏析《鹊桥仙》鉴赏

田德义

    本词采用七月七日之夜牛郎织女相会于天河鹊桥的传说。“七月七日,世谓织女牵牛聚会之日,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荆楚岁时记》)内容切合题意,所描写的虽是天上景象,实际上是词人七夕仰观星空时的所见和所思。首三句先形容秋云纤薄,并在不断飘动中变化出繁多而巧妙的花样,这让人联想起织女灵活的双手。再看织女牵牛两颗星星不停地闪烁,似乎蕴含着无限怅恨,他们所恨的大概是各处一方,难得相会吧。“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只有在七夕,才能互诉衷曲,“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傅玄《拟天问》)“银汉”即是天河,“暗度”,不仅写夜幕沉沉、星光微茫,而且还传出他们两人相思不得相见,如今匆匆会面又即将分离的万千愁绪。“金风”两句,点出季节。牛郎织女相逢于秋风飒爽,白露初降之际:“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李商隐《辛未七夕》)“一相逢”与上面的“恨”字相呼应,但词人并不仅仅着眼于“恨’字,却反而认为这“一相逢”能胜过人间的不分离。这样,就为下片的描叙起着过渡作用。

下片首三句展开想象。词人设想两星相会于鹊桥的情景。他俩情意绵绵,互倾衷曲,真是银汉迢迢、两心悠悠,而七夕佳期,又是瞬息即逝,如同梦幻泡影一般,转眼即将赋别离。“忍顾”,即怎么忍心顾。鹊儿行将远飞,归路也就断绝,在匆匆话别后,真不忍回顾那踽踽独自返归的身影。末句跳出俗套,立意较高,即认为两情的久长与否,并不在于能否朝暮相会。这种看法胜过白居易《长恨歌》以永远相爱不相离为爱情的最高愿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末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从月有阴晴圆缺联系到人有悲欢离合,继而又将手足之情扩大而为“月常圆,人长久”的美好祝愿,与之相较,本词虽较一般恋情词高出一筹,但也仅止于男女之爱的范畴,因此就不及苏轼中秋词的博大高远。

【篇四】鹊桥仙赏析秦观《鹊桥仙》赏析

秦观《鹊桥仙》赏析

沈祖棻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词赏析•秦观》:“《四库全书总目》在沈端节《克斋词》的《提要》中,曾论及词调和词题的关系。它说:‘考《花间》诸集,往往调即是题,如《女冠子》则咏女道士,《河渎神》则为送、迎神曲,《虞美人》则咏虞姬之类。唐末、五代诸词,例原如是。后人题咏渐繁,题与调两不相涉。’这就是说,最初的词,调和题是统一的,词调既与音乐有关,也和文辞有关;但后来则分了家,词调只是代表乐曲,不再涉及内容了;如果对鹊桥仙赏析

内容要有所说明,就得另加题目。宋词

绝大多数是属于后者,但这首词却是属于前者。《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事。

牛郎、织女故事是我国古代人民依据天象所创造的传说。织女星在银河之北,牵牛星在银河之南,隔河相对。农历七月,两星相距最近。因而产生了每年七月七日夜间由乌鹊搭桥让这对夫妇相会的情节。鹊桥仙,即指这对终年分离,只有这一夜才能会合的夫妇。

这个传说产生于汉代,为人民大众所喜爱。历代诗人用它作为素材进行创作,或作为典故写入创作中的都不少,但多半是为这对仙侣的爱情生活受到天帝的无理干涉,致使他们不得不长期分居而感到悲哀。同情他们,为他们代诉相思之苦,成为多数有关这一题材的创作的基调。著名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篇,可为例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但这首词,却是一篇出色的翻案文章。

它上片以两个对句写七夕的景色,景中有情,而且是这个民间佳节特有的景和情。纺织是古代妇女主要的劳动项目,所谓男耕女织。传说中的织女则是

织锦的能手,所以在七夕这一天,女孩儿们都要陈设瓜果,向渡河的织女乞巧,希望她赐给她们高度的工艺技巧。而在初秋七月,气候晴朗,空中云彩,纤细清晰,很像是织女显示她的技巧而织出的锦。诗人对色彩鲜艳复杂的云和锦之间产生联想,由来已久,以云状锦或以锦状云而形成的‘云锦’一词,也为他们所习用,如李白《庐山谣》的‘屏风九叠云锦张’,即是一例。这里说‘纤云弄巧’,也就是天空的云锦乃是织女所表现的技巧的意思。这就将初秋的云和织女的巧联系起来,成为特定的情景了。飞星即流星。星既然在飞动,就仿佛能够传递什么似的。而在七夕,那当然应当是给牛郎、织女传递离别之恨了。这就将飞流的星和牛郎、织女的恨联系起来,而使‘飞星传恨’一语,同样成为特定的情景。这两句所描写的,只能见之于七夕之夜、银河之边,又只能用之于咏叹牛郎、织女之事,所以不流于一般化。

第三句交代主要的情节。按照天帝的无理规定,牛郎、织女只能在这一夜渡河相会。‘暗度’,是指在世人不知不觉之中渡过天河(银汉),因为人们实在也没有看见他或她如何渡河。‘迢迢’不但形容相距之遥远,而且同时形容相思

之迢递,与下文‘柔情似水’相呼应。第四、五两句,表明了词人对这一对仙侣长年分居、一年一会的看法。一般人都认为他们会少离多,枉自做了仙人,还不如人间的普通夫妇,但词人却认为在这样秋风白露的美好的夜晚,相逢一次,也就不但抵得,而且还胜过人间的无数次了。金风,即秋风或西风。古人以五行、五方和四季相配,秋天于五行属金,五方属西。玉露即白露。古代诗人常以金风、玉露作对,以形容秋天,如唐太宗《秋日》:‘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过片也是两个对句,写牛郎、织女相爱之长久与相会之匆促。他们温柔的感情就像天河中的水那样永远长流,无穷无尽。写情而以眼前的河水比喻,就显出本地风光,情中带景。同时,会晤又是如此地短暂,简直像做了一场梦一样。离别,是长的;感情,是深的;会见,是短的。这就逼出下面一句来,怎么忍心去看要往回走的那一条路呢?看都不忍看,那走,不消说,就更不忍走了。不说不忍走,只说不忍看,意思就更为深厚。如果说‘忍向鹊桥归路’,那就差多了。

以上三句写这对仙侣离别之苦,还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但接着一转,

却推陈出新,大放异彩。‘朝朝暮暮’,用《高唐赋》,已见前。

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它用笔比较平直,在艺术技巧上,不太突出,但内容方面值得肯定。”

【篇五】鹊桥仙赏析秦观《鹊桥仙》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秦观《鹊桥仙》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宋词朗诵秦观《鹊桥仙》全文注释翻译及视频朗读赏析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秦观: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译文

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

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

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赏析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篇六】鹊桥仙赏析秦观-鹊桥仙鉴赏

秦观《鹊桥仙》赏析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原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且词人秦观一改前人因袭“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下哀婉、凄楚的格调。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上片中词人先言:“纤云弄巧”既是美言织女精致的手艺,又暗示了眼下正值七夕佳节。“飞星传恨”句则点出了牛郎织女只能隔河对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离愁别恨。“巧”、“恨”二字展示了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寓寄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悲剧性特征,尽显练达与凄美。“银汉迢迢暗渡”句转言相会在即,这一年一度的佳期,他们的踽踽宵行,他们的千里迢迢,让人屏息!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一句议论句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玉露之夜,良人相聚于银河只畔,堪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俱全,词人借言此番情景烘托出牛郎织女间美好的感情,歌颂了他们圣洁、坚定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语出李商隐的《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

时。一样的美好交映之下,尽显牛郎织女不灭之爱的高尚纯洁与超凡脱俗。

下片多言两人依依难舍之情:“柔情似水”,短短四字即写尽相会之缠绵,难舍难离之情暗伏其中,当相聚的喜感与近在眼前的别离交织一处,此倏尔即逝的相聚便显梦幻而短暂,让人不禁心生离别之伤,随着这感情的自然流露,苦别的“佳期如梦”便应运而生。此中八字堪言精炼而扣人心扉。而别意正起,词人又言:忍顾鹊桥归路!此时,词的感情基调已然由相聚之喜转入别离之伤,但词人未将笔调纠停于四目相对的柔情万丈,而侧言二人的难舍难离,但也不直言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却有无限惜别之情,无限辛酸,别离的苦楚便跃然其中。

回顾佳期幽会,似梦似幻,美轮美奂;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凄凄楚楚,已至于极。至此,似是在此番乐景哀情中匆匆收尾的时段了,然难能可贵的,词人并未陷入前人囹圄,沉醉于“欢娱苦短”的哀婉与凄楚。

而是空际转身,以从容积极的论句另辟出一番新天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啊!他们圣洁真挚的爱情绝不因世俗而湮灭,亦是战胜时间的永恒之恋,两情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它是此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我们后人所传唱的千古佳句。

纵观全诗,词人集抒情议论于一炉,借上空飞星谱尘世深情,叙写了牛郎、织女相爱的神话故事,讴歌了他们诚挚、圣洁而坚贞的爱情,抒情上则峰回路转,哀而不伤。

特别是尾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既写出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篇七】鹊桥仙赏析鹊桥仙·月胧星淡阅读答案附赏析

鹊桥仙谢薖①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②天上。锦楼③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注】①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谢薖由于不阿谀当权者,一生困居布衣。②秋期:即七夕。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相会于银河。③锦楼: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8.词上半阕后三句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9.下半阕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参考答案8.(5分)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2分)这首词表面上像是写爱情,到这儿却着力以锦楼和清流叠嶂做对比,写富贵人家的热闹和野外闲人(诗人自己)所处环境的清贫冷清,把全词的主题引向社会人生。(3分)9.(6分)词人通过天上与人间的对比,(2分)写天上银河风平浪静,而世道黑暗,人间看似平地,却处处崎岖不平。(2分)表现了词人对社会现实不满、失望的愤懑情绪。(2分)赏析这首词是一首咏七夕的词作,但是,全篇却没有谈什么男女伤别、儿女恩爱,而是以天上、人间的对比,描绘了人间的不平,抒写出世路的艰险。这是有感于北宋王朝末期衰败的局势,而发出的感叹。上片写天上。月、星、乌鹊、秋期、锦楼,均为天上景物。锦楼,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在太液池西面,每年七月七日,宫女出来曝晒后宫衣物(见《西京杂记》)。秋期,即七夕。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相会于银河东侧,是为秋期(见《尔雅翼》)。在列举了这些天上美妙、令人神驰心往的景物之后,突然,笔锋一转,写道: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挺拔高奇,为戛然独造之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是宫阙锦楼,一个是清流、叠嶂的野人家。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下片,写人间。一开始,即发出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的叹谓。相属,即敬酒、祝酒,祝、属相通。绕梁清唱,形容歌声的美妙。典出《列子汤问》:韩娥过雍门,唱歌求食。走后,余单音间绕梁,三日不绝。后来,人们用以形容美妙动人的歌声或歌者。这里指佳人。结尾写道: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河、何曾风浪。直言不讳,一语道破了作者写词的意图。从而,成为千古名句!我国古典诗词中,咏七夕的作品不少,唐杜牧的《秋夕》,就是著名的一首。全诗只有四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写的是宫女的忧思怨绪。诗中却不着一字,而是通过清冷的画面,和诗人轻描淡写表现出来,于含蓄的景物描写之中见精神。而这首七夕词,写的天上宫阙和人间村荒野户的形象对比。而且通过对比,发出了震撼人心的慨叹。别是一番立意和独特构思!人间平地亦崎岖,这振荡时代的强音,发自一个封建时代的词家之口,实是难能可贵!

【篇八】鹊桥仙赏析鹊桥仙鉴赏

古诗词鉴赏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相关图片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者简介: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秦观极善书法,小楷学钟王,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行楷学颜真卿。建炎四年,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后世称之为“淮海公”。

写作背景:

《鹊桥仙》原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典。本词的内容正是咏此神话。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宋代欧阳修柳永、苏轼等咏此题材。他们的诗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的词堪称独出机

杼,立意高远。

注释:鹊桥仙赏析

鹊桥仙:词牌名,鹊桥,民间传说天上的织女每年夏历七月初七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来搭配成桥,叫鹊桥。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译文:

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

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

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

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

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长恨水长东。

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全词评解:

鹊桥仙:词牌名,鹊桥,民间传说天上的织女每年夏历七月初七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来搭配成桥,叫鹊桥。

《鹊桥仙》原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典。本词的内容正是咏此神话。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主题思想: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悲欢离合,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指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是具有跨年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合艺术品味。

【篇九】鹊桥仙赏析鹊桥仙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鹊桥仙》赏析题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主题:本词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1.诗的上片前三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在全词有什么作用?

答:描绘了一幅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直接点题,一方面暗喻织女编织云锦的精巧,另一方面给我们营造了人间正是乞巧节的特定意境。

2.你如何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的含义?

答:该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这是这句体现了诗人的爱情观:何必感伤别离的愁绪,何必在乎非得朝暮共处的长相厮守,只要心心相印,便可天长地久。

3.请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忍”字的表达效果。

答:“忍”:怎忍,岂忍;全句意思是:怎么忍心回头看那从鹊桥回去的路呢?“忍顾鹊桥归路”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

4.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散文语言再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的画面。答:在这个七夕之夜,在这辽阔的银河两岸,牵牛织女星光闪耀,片片云霞变换着,只见牛郎与织女快步飞奔着。织女穿着自织的五彩锦衣去见牛郎,时而看见她那幸福而又焦急的脸上洋溢着甜甜的笑容,时而看见她那匆忙而又惆怅的望眼欲穿的眼神。暮色漫天,星光微明,长途跋涉,终得一见。他们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烦恼,匆匆复匆匆,怎不令人愁绪万千。

5.鹊桥仙赏析

6.请说明全词中运用了什么典故,并分析作者用此典故的用意。

答:运用了牛郎织女的典故。词人运用牛郎织女的典故,通过“天上爱情”与固求朝夕相伴的“人间爱情”的对比,凸显了牛郎织女之间因真诚相爱而能经得起长久分离的时间考验的可贵。

7.赏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答:“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犹如天河中悠悠的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8.赏析“银汉迢迢暗渡”。

答:这句话写出了经过长途跋涉,两人终得一见的情景。“迢迢”不仅形容银河之辽阔,牛女相距之遥,相见之难,也表明他们的相思如银河水绵绵无边。“暗”字一是点出会于七夕之夜;二是表明相会无声无息,人们难以察觉。鹊桥仙赏析

9.本次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试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答:叠词。“迢迢”说明牛郎织女相距之远,同时也极尽摹写二人相思之苦。“朝朝暮暮”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同时也增强了诗词的音律感。

10.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

答:①拟人。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

②对比。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③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

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11.理解性默写。

(1)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鹊桥仙感悟友谊地久天长,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诗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2.文学常识填空。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词风婉转含蓄(婉约派)、清丽淡雅,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3.选择题。

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是:(D)

A.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个精妙的比喻写尽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

B.“两情若是久长时”二句对男女主人公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C.本词的内容是歌咏牛郎织女的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D.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