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体验中心论文
详细内容
篇一:《地震学论文正式版》
华北科技学院
灾害学论文
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院(部):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北科技学院选修课论文
浅析地震灾害问题
Analysisofearthquakedisaster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院(部):
指导老师:
浅析地震灾害问题
摘要: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地震更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多了解一些有关地震的信息和防震减灾的知识,这样在地震来临之际可以做一些措施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主要讲述了地震的基本概念与发生地震的地体环境、地震的分布与传播方式、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与常用名词等;介绍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地震会产生哪些宏观现象与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然后解释和讲解防震减灾三条主要途径;介绍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地震的紧急救援和地震的应急预防等内容。最后,告诉大家个人与家庭应做哪些防震减灾准备。
关键词:震级;地震带;地震前兆;地震救援;地震准备
Ⅰ
Analysisofearthquakedisaster
Abstract:Theearthquakeistheearth'sinteriorvibrationslowaumulationofenergycausedbythesuddenreleaseoftheearth'ssurface.Whentheaumulationoftheearth'sinteriorinthemovementofenergyonthecrusttoproducetheenormouspressureonovertotherockcanwithstandthelimit,rockwillsuddenlyfractureordislocation,theenergy
aumulatingrapidlyreleasedandintheformofseismicwavetravelsinalldirections,ontheformationoftheearthquake.Earthquakeisoneofseriousnaturaldisasters,tolearnmoreaboutsomeearthquakerelatedinformationandearthquakepreventionanddisasterreductionofknowledge,sothatthedawnoftheearthquakecandosomemeasurestoreducecasualtiesandpropertylosses.Thispaperismainlyaboutthebasionceptsofearthquakeand
earthquakeenvironmentandearthquakedistributionandmodeoftransmission,todescribetheseismicbasicparametersandthemonnouns;introductionofseismicactivity
characteristics,theearthquakewillproducewhatmacrophenomenaandseismicdisastershavewhatcharacteristics,andinterpretationandexplanationofearthquakepreventionanddisastermitigationinthreemainways;earthquakepreparednessanddisasterreductioninChinapolicy,earthquakeemergencyandseismicemergencypreventionandothercontent.Finally,tellyouwhatindividualsandfamiliesshouldprepareforearthquakepreventionanddisasterreduction.
Keywords:Earthquake;earthquakebelt;earthquakeprecursor;earthquake;earthquakepreparedness
Ⅱ
篇二:《当进入地震体验馆的那一刻》当进入地震体验馆的那一刻,心想要跳了出来。在紧张的等待中,随着一声“站好了,开始了”,脚底突然传出了一阵阵震感,随着时间的转移,震感越来越强烈,眼镜也跳来跳出,想扶好眼镜但震感是我的手也震起来了,根本扶不好。出来了这个地震体验馆后,脚突然乏然无力。
我体会到震中的人那辛苦和疼痛,虽然这只是小小的“地震”,但我也知道当真的地震来了,人们的那种压迫感和酸痛。
篇三:《地震论文》地震工程学论文
姓名:梁雪班级:土建专研-13学号:2013311050120
在地震这门课程的最开始,老师为我们讲了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也上升,地球内部的压力也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后来又讲了地震波,包括横波纵波,还有时域和频域的转换等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地震会带来巨大的灾害,比如我国的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等。房屋的倒塌、人员的伤亡,都是地震带来的后果。地球上每年约发生五百多万次地震,只是绝大多数地震太小,所以我们感受不到。
震源机制,地震是由于板块构造运动引起的,它是地壳岩石中长期积累的变形在瞬时内转换为动能的结果。在研究地震活动性时,主要靠经验的统计方法。首先,根据地震活动性和地质构造等特点,确定性质相同的地震区或带,搜集历史上这一地震区或带内发生的地震次数及相应的震级。设N为震级M+∆M之间的地震次数,这样的曲线可以用震级-频度关系表示。lgN=a-bM。其中a是与地震总次数有关的常数,它随地区有很大变化。常数b的变化相对较小,它表示大小地震的活动性之间的关系。
地震的传播方式:
老师在黑板上为我们形象的讲了纵波、横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13]
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面波,分为勒夫波和瑞利波。
纵波:即P波,从震源向地表传播,交替地挤压和拉张波穿过的岩石,在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所以在地表上,人们会感到所有的东西连同自己“跳”了一下。
横波:即S波,岩石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在随后横波传播到地表时,人们会感觉左右晃动。
勒夫波:即L波,在地平面上做蛇形运动,质点在水平面内垂直于波前进方向作水平振动。与横波不同的是勒夫波只在水平面上左右摆动。
瑞利波:即R波,沿着地面水平传播,沿波的传播方向作一垂直平面,质点在该平面内向前、向上、向后和向下运动,描绘出一个椭圆。
老师而后又给我们讲了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以及地震波的衰减。当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而损失,这就使介质具有阻尼作用。在地震波理论中,习惯用品质{地震体验中心论文}.
因数Q来表示阻尼的影响。
第三章老师为我们讲了随机振动的基础,主要讲了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谱参数及其物理意义。
在概率论中,随机变量的特征可以用概率密度函数或者积分概率分布函数来描述。P(x)表示1-F(x),即变量大于x的概率。
假若一个随机变量x为另一确定变量t的函数,则x(t)称为随机函数,若此变量t为时间,则此随机函数x(t)又称为随机过程。平稳过程:假若所有统计特征,如E[x(t)]与E[x(t1)*x(t2)],都与时间t无关,如E[x(t1)*x(t2)],只与时滞或时间差t=t2-t1有关,则此随机过程称为弱平稳随机过程。若所有更高阶的相关函数都如此,则称为强平稳随机过程。地震工程中对地震动经常采用的另一个假设是平稳假设,后来推广为平稳化假定,即地震动可以用平稳化遍历随机过程描述。与相关函数有对应关系的是功率谱密度函数,或简称谱密度。它可以定义为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对。
第四章是震害与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工程建筑物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表的变化状况而定的一种宏观尺度。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地震烈度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它的使用在地震动各物理量与震级之前,到现在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使用。地震烈度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综合考虑了多种地震宏观影响后果,给出了简单的定性的等级划分。突出的优点是简单。概括起来地震烈度这一概念的用途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作为震害的简便估计。
第二、为地震工作者提供一种宏观尺度来描述地震影响的大小。
第三、作为一种粗略而简便的指标,为地震工程总结抗震经验、进行烈度区划,从而
规定地震动设计参数。
震害常被划分为直接震害和间接震害。直接震撼指的是地震直接引起的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间接震害指的是非地震灾害和损失,如火灾、水灾。地基失效破坏指的是由地震引起的地基丧失其承载能力的多种破坏,其中包括极震区中常常发现的断层位错和由震动引起的滑坡、不均匀变形和开裂、地基承载力下降或全部损失。结构振动破坏指的是各种人工建筑物和构筑物由于地基振动而产生的结构地基共同体系的破坏,包括水平和竖向振动引起的各种振动破坏、扭转破坏、脆性或塑性破坏以及整体
破坏或局部破坏。
第六章主要讲的是地震动。
地震动是引起震害的外因,其作用相当于结构分析中的各种荷载,差别在于结构工程中常用的荷载以力的方式出现,而地震动是以运动方式出现;常用的荷载一般为短期内大小不变的精力,地震动是迅速变幻的震动。常用的活载大多是竖向作用的,地震动则是水平、竖向甚至扭转同时作用的。地震动,有时称为地面运动,是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振动,它是地震与结构抗震之间的桥梁,是工程地震研究的主要内容。
地震动的特性可以通过三要素来描述,即地震动的振幅、频谱和持时。
烈度是由地震动的许多独立参数共同决定的,寻求任何一个参数与烈度的关系必然具有几十倍的离散,而所得到的平均关系的意义却远小于其离散,因而是没有实用意义的。
地震动的估计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是通过地震烈度的估计,再利用烈度与地震动的对应关系将烈度换算为地震动设计参数;第二种是根据过去强震观测结果,寻求地震动与地震大小,震源特性,传播介质,场地影响的统计规律(常称为衰减规律),然后直接用此衰减规律来估计地震动;第三种是通过震源机制理论分析,应用动力学原理,计算山地面附近的地震动。
第七章老师主要为我们讲解了时域和频域的转换。
对于线性体系,由于存在叠加原理,所以时域频域解是完全等价的。过去,由于计算不便,频域解有很多困难,所以没有受到适当重视。后来计算机的普及,和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上已经无大困难。由于频率在振动中物理概念的重要性,在频域中处理振动问题有许多优点,所以到20世纪80年代,频域分析已提到重要位置。
传递函数是频域分析中一个重要概念。它就是体系受到一简谐振动的干扰时稳态反应与干扰的比。单自由度体系相对位移u(t)与外力p(t)之间的传递函数H(iw),U(iw)=H(iw)P(iw).此式即为输出u(t),输入p(t)在频域中的关系。
第十章是结构振动试验与结构动力性能。
按试验的对象,结构试验可以分为结构整体试验、结构局部试验、构件试验和材料试验。另一方面,从加载方式上可以分为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两种。静力包括单调加载和循环加载,动力包括自由振动(自由释放或冲击)和强迫振动。
伪静力试验指的是往复循环加载多次作用的静力试验,就是使构件或结构在正反两方向重复加载和卸载的过程,用以模拟地震动时结构在往复振动中的受力和变形过程。
伪动力试验,即施加的荷载或变形和结构构件的非线性力学特性两者都同结构物在地震动作用下所经历的真实过程完全一致。在非线性反应中,结构物的反应依赖于其非线性特性,因此,按前述伪静力试验,不可能从一次试验中同时得到结构在真实地震作用下所受的变形和非线性特性,所以要知道结构在真实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变位,必须知道构件在真实地震变位情况下的非线性特性。
第十二章,老师为我们讲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对未来某个地区中将要遭遇地震动(烈度)的大小、不同地震动(烈度)水平的概率、或超过给定地震动(烈度)水平的概率进行预测估计的工作,叫做地震危险性分析,包括地震目录、地震震中分布图、地震地质构造图、以地震烈度、低振动加速度反应谱等参数表示地震区划或地震小区划、地震液化势图等。
通过学习地震工程学这门课,我了解到了很多知识。也认识到了地震工程学是非常深奥复杂的学科,书里面涉及了很多的公式,我都没有推到过,也并不太会用。听的最明白的应该就是时域转换为频域进行分析。也算是一种知识上的收获。知识间都是相通的。想要学好知识,更要学好基础知识,比如数学这门重要的工具。
篇四:《关于地震研究方面的论文》学魅力科学之浅谈地震
摘要: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势必会造成生态破坏,因此近些年来自然灾害成逐年上升,世界各地大规模地震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国内最近几年的两次大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亡.日本的地震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要掌握也写关于地震的知识。本篇论文主要讲述了地震的定义及等级的划分,地震的产生原因,近代历史上的大地震,地震发生的前兆,地震应急防护与逃生知识,震后防疫。
一.关于地震的一些简单介绍
地震的定义: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2.地震的分级:地震的等级可分为十二度,1~3度为微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6度为多有感,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7~10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1~12度为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3.地震产生的原因: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2、震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3、还有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等
二.近代历史上的大地震
1.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
2.阪神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地区发生了7.3级的阪神大地震,地震震源位于濑户内海的淡路岛北部。神户市中因瓦斯外泄、木造房屋密集、引起快速的连锁性大火,如神户长田区,全部的木造房屋都付之一炬
3.印度洋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印度洋海域里氏8.5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4.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5.东日本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三.地震发生的前兆
1、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2.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3.气象异常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如: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届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4.地声异常、地光异常、地鼓异常、地气异常、地动异常、电磁异常等。
四.地震应急防护与逃生知识
1.学校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2.家庭避震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3.公共场所避震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4.户外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四.震后防疫
1.注意饮水卫生尽可能不要饮用不卫生标准的水,必须经净化、消毒后才可饮用。混水澄清的方法很多,常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混凝剂。若没有明矾之类的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木芙蓉、马齿苋、榆树叶或木棉树皮等植物,捣烂加入混水中,也能加速悬浮物的沉淀速度,提高沉淀效果。另外,也可用黄土对水进行净化。震后要想办法寻找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和便于保护的水源。选定的水源要加强防护,50米以内不能有粪便、垃圾堆、尸体等污染源。
2.尽量对污染源进行消毒病人的粪便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处理或深埋,以杜绝传染源。
3.注意保健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着凉或中暑等疾病发生。
4.采取防疫措施夏季天气炎热,露宿在临时搭起的棚子里必须注意预防中暑。在炎热的地方持续出汗突然停止就是中暑的前兆,需要马上到阴凉的地方去,不要剧烈运动,解开衣服舒展地躺下来。为了使体温下降,可到通风处用凉水擦身或沐浴,或者用酒精、冰水擦拭身体。要多饮加了食盐和苏打的溶液,或吃点人丹、十滴水,安静休息。如果中暑很严重,伤员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而快,或出现昏迷、高烧、抽风痉挛等严重症状时,就要立即送医院治疗。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服用免疫药物或打预防针。5.提防蚊虫叮咬人们露宿室外或简易的窝棚里,应特别注意提防蚊子的叮咬。如有明显持续不适感觉,要赶快找医生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地理》
2.《自然灾害防治》
3.百度文库、百度百科
4.《地震的防护与避震》
5.《永远的汶川》
6.《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姓名:吴绪瑞日期:2016.3.22
学魅力科学
之
浅
谈
地
震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六班
姓名:吴绪瑞
日期:2016.3.22
篇五:《地震论文》地震与水利工程
经济学樊浩浩201112433
摘要:地震作为地球的一种常规地质运动,人们对于遏制它的发生几乎无能为力。但是,由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人类则是有能力去防止、去挽救的。水利工程对人类有着巨大的益处,但是其中也潜伏着各种危险,这就需要人类突破自己、保护自己。{地震体验中心论文}.
Abstract:earthquakeintheearthasaaconventionalgeologicalmovement,peopletocurbithappenedalmostpowerless.But,bythesecondarydisasterscausedbyanearthquake,thehumanistheabilitytoprevent,tosave.Waterconservancyprojectonhumanhashugebenefits,butwhichalsoliesaallkindsofdangers,thisneedsthehumanbreakthroughyourself,toprotectthemselves.
关键字:地震earthquake水利工程waterconservancyproject
人们曾把地震比作泰坦醒来。泰坦是希腊神话中曾经统治世界的古老神族,他们的父亲是天空之神乌拉诺斯,母亲是大地女神该亚。泰坦醒来,大地便为之颤抖。
一、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据《竹书纪年》记载“夏帝发七年泰山震”。《通鉴外记》又载:“周文王立国八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我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较多,大多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20km以内。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川滇地区,主要发育有北西向的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金沙江-红河断裂、怒江-澜沧江断裂和北东向的龙门山-锦屏山-玉龙雪山断裂等大型断裂带.该区新构造活动剧烈,绝大多数属构造地震,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是中国大陆最显著的强震活动区域.而西南地区蕴藏了我国68%的水力资源,水利工程较多,且主要集中在川滇地区。据2005年数据,四川省有大中小型水库约6000余座.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初步统计,已导致803座水库出险,受损的大型水库有紫坪铺电站和鲁班水库,中型水库36座,小一型水库154座,小二型水库611座.此外,地震还致使湖北和重庆地区各79座水库出现险情.为保证水利工程的
安全运行,地震之后及时对水利工程进行检测,并对受损工程进行监测和修复是必要的。为便于应用参考,本文搜集、筛选了一些震灾受损水利工程的案例,并对一些实用技术进行了介绍。
二、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由于地震烈度、地震形态以及水库本身工程质量的不同,地震对于水利工程的危害也有所区别。高建国对我国因地震受损水利工程进行分类整理,认为水库坝体险情主要可分为3级:1级,一般性破坏,不产生渗漏;2级,严重性破坏,坝体开裂渗漏;3级,垮坝(崩塌),水库水全部流走。
我国因地震引起的水库垮坝并不多见,总结国内外地震对水利工程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坝体裂缝
地震作为外力荷载将会导致大坝尤其是土石坝整体性降低,防渗结构破坏,引起大量裂缝。地震会产生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运动,并使周期性荷载增大,坝体和坝基中可能会形成过高的孔隙水压力,从而导致抗剪强度与变形模量的降低,引起永久性(塑性)变形的累积,进而导致坝体沉降与坝顶裂开。
2003年10月甘肃民乐—山丹6.1级地震引起双树寺水库大坝、翟寨子水库大坝,坝顶均出现一条纵向裂缝,长约401~560m,最大宽度2cm左右,并有多处不同长度断续裂缝,防浪墙局部错动约0.5cm.大坝右侧出现山体滑坡,形成长条带及凹陷,滑坡长37m左右,凹陷坑深2.5~3m、宽7m左右,凹陷处上部山体有多条斜向裂缝,缝宽20cm左右。李桥水库坝顶有纵向裂缝,多处缝宽在2~5mm,其中一条长约100m左右,出现横向贯通裂缝,防浪墙出现多处竖向裂缝。这些裂缝在坝体漏水、自然降水和温度作用下,又将产生新的冻融、冻胀破坏,影响大坝的整体性和稳定。
托洪台水库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境内,1995年被列为险库,1996年新疆阿勒泰地震(6.1级),使拦水坝出现10处横向裂缝,3处纵向裂缝,最宽处达16cm,长17m,防浪墙垂直裂缝27处。经评估,水库震后只能在低水位运行,致使发电系统瘫痪,同时对于下游构成潜在威胁。
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利工位于都江堰市与汶川县交界处,2006年投产,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首批开工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2008年5月12日的汶
川地震造成紫坪铺大坝面板发生裂缝,厂房等其他建筑物墙体发生垮塌,局部沉陷,整个电站机组全部停机。.此外,地震对泄水输水建筑物也将造成巨大危害。2003年8月16日赤峰发生里氏5.9级地震,使沙那水库混凝土泄洪灌溉洞产生纵向裂缝,长15m,最大裂缝15mm;环向裂缝22m,最大裂缝宽度1.8mm;洞出口消力池两侧边墙产生竖向裂缝,总长15m,最大裂缝宽度25mm.大冷山水库溢洪道两侧导流墙产生裂缝,以纵向裂缝为主,最大缝宽12mm.
2、坝体失稳
地震可能引起坝基液化,从而导致大坝失稳。地震时,受到周期性或波动性荷载作用,土石坝内土体将产生递增的孔隙水压力和递增的变形。粘性土体构成的土石坝在地震中相对安全。但相对密度低于75%的粉砂土和砂土,在几个循环之后孔隙水压力就会显著上升,当达到危险应力水平时,土体在周期性荷载作用下显示出极大的变形位移,坝内土体就会呈现出液化的流态,导致坝体失稳.
喀什一级大坝1982年施工时,其坝体及防渗墙都未进行碾压,致使密实度降低,1985年地震时,由于液化和沉陷,导致该坝整体失稳破坏。
美国加州的Sheffield坝,1917年建成,坝高7.63m,坝顶宽6.1m,长219.6m,水库库容17万立方米.1925年6月距坝11.2km处发生里氏6.3级地震,长约128m的坝中段突然整体滑向下游。事后,经调查研究发现,坝体溃决的主要原因是地震使饱和土内的孔隙水压力增大,造成坝下部和坝基内的细颗料无凝聚性土发生液化。
地震还会造成土石坝体脱落或堆石体沉陷,从而引起坝体失稳。在库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堆石体沉陷会造成坝体受力不均,更严重的会引起库水漫顶,引发坝体垮塌。1961年4月13日在距西克尔水库库区约30km处发生里氏6.5级地震,该水库位于VIII度区,坝体出现了严重的堆石体沉陷现象,一段220m长的坝体沉陷值达到2~2.5m,崩塌范围在从坝轴线上游3~10m到下游的35~50m.前面述及的沙那水库土坝和朝阳水库因地震致使土坝排水体砌石脱落,经抗震复核下游坝坡不稳定.
3、岸坡坍塌
若水库两岸有高边坡和危岩、松散的风化物质存在,地震发生后,造成的岩体松动,可诱发产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甚至形成堰塞湖等现象。
乌江渡水库处于地震多发区,1982年6月地震中,化觉乡东部厚层灰岩和白云岩地层中发生大面积崩塌。同年8月,化觉、柏坪一带又发生较大规模的地层滑动,影响面积约18k平方米.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多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34处堰塞湖。其中唐家山堰塞湖蓄水过1亿立方米,另外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堰塞湖有8处,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威胁。
另外,地震还可能对水利工程一些其它部分造成损坏。如1995年1月日本阪神淡路7.2级地震中,使堤防基础液化发生侧向流动,造成堤防破坏以及护岸受损。我国历次地震中,出现较严重险情的多为土石坝,且多为年代较久远的土石坝,如果发生强地震就更容易造成损坏.
三、震灾受损水利工程的修复技术
地震后受损水利工程修复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坝体监测
地震后,对于受损水利工程,应及时降低水库运行水位,并进行充分的坝体探测。对土石坝,可开挖土坑检测,对混凝土坝,则可用无损探伤检测.包括使用地震波法、地质雷达、水下声纳法检测侵蚀程度,必要时还需要采取槽探、钻孔、孔内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检测。根据地震前后大坝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判明是否存在普遍的结构损伤迹象。尤其需要加强对坝体变形和渗透的观测,防止裂缝前后贯通,内部发育,产生渗漏通道。同时,加强对输水洞漏水、溢洪道裂缝的监测,以防渗漏进一步扩大.
震后坝体探测中,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探测技术,地质雷达具有探测效率高、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可以快捷、安全地运用于坝体现状检测和隐患探查.
2003年甘肃山丹地震后,利用地质雷达对双树寺、瞿寨子、瓦房城等水库的震后坝体裂缝、坝基渗透、溢洪道、高边坡开裂和库岸道路滑坡等进行了探测,效果很好。
2、裂缝修复
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要对其分布、走向、长度和开度等进行定时观测和检测。在大坝主裂缝部位设置标志,缝口要覆盖塑料布,防止雨水流入加速其恶化。对受洪水威胁的建筑物,要采取临时措施(如围堰)进行保护。
裂缝的修补应从实际出发,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技术和施工条件的可行性,力求施工及时、简单易行、经济合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的表面裂缝及深层裂缝,同时还可以处理大面积细裂缝的防渗防漏。常用的有表面涂抹水泥砂浆、表面涂抹环氧胶泥以及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等,从而达到封闭裂缝和防水的作用。在防护的同时应当采取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这样可以防止混凝土在各种作用下继续开裂。
(2)、灌浆法
灌浆法主要应用于对结构整体有影响或有防水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经修补后,能恢复结构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灌浆法分水泥灌浆和化学灌浆。水泥灌浆适用于裂缝宽度达到1mm以上时的情况;裂缝较窄的情况下宜采用化学灌浆。此外,工程经验表明水泥浆适于稳定裂缝的灌浆处理,不适用于活缝或伸缩缝的处理。化学灌浆也存在类似问题,应用最广的环氧树脂浆固结体是脆性材料,因此对活缝应选用弹性材料。部分化学灌浆还有毒性,应加强施工人员的保护措施。大量实践证明,灌浆法是目前最有效的裂缝修补处理方法。
(3)、结构加固法
危及结构安全的混凝土裂缝都需作结构补强。结构加固法适用于对整体性、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的较深裂缝及贯穿性裂缝的加固处理。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应在结构评定的基础上进行,以达到结构强度加固、稳定性加固、刚度加固或抗裂性加固的目的。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结构加固法还适用于处理对结构的承载能力、整体性、耐久性有较大影响的不均匀沉陷裂缝和较为严重的张拉裂缝.
3、滑坡处理
篇六:《小论文:浅谈地震灾害》赵星涵学号:201222030207商学院财务管理1202班浅谈地震灾害
摘要: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地震对人类,对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本文主要介绍了地震的成因和类型和地震所带来的危害,同时就地震的前兆和目前在地震的预测方面的努力表达了对未来可观前景的希冀。了解地震有关知识,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地震!{地震体验中心论文}.
关键字:
地震环境灾害危害预防
正文:一、引言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