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号的遐想
详细内容
篇一:《《昨天和今天——关于时间的遐想》》
《昨天和今天——关于时间的遐想》教案
授课班级及清查人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掌握部分生僻字词的读音。能熟练地、深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章中优美的语段。
2、学习散文优美的语言,并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综合鉴赏和评价能力。
3、唤醒学生珍惜时间,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要有所作为的意识,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的语言升华主题,领会散文文字背后的深刻育人的哲理。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本的感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如何去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猜谜:大家喜欢猜谜语吗?我请大家猜个谜语:最快又最慢,最长又最短,最平凡又最珍贵,最易被人忽视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时间)
2、感受时间:那么平时你们认为时间是过得快,还是过得慢呢?
我们先来感受一下一分钟有多长,全体起立,我先说一下游戏规则:我喊“开始”请同学们闭眼,单脚站立,静听嘀哒声,一分钟后我喊“停”再睁开眼睛。
你们感觉一分钟怎样?
那平时你们感受到一分钟有这么长吗?
是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根本就感觉不到,也不知多少个分分秒秒从我们身边溜走!不知道刚才你们在一分钟内都想了些什么,但是一分钟内确实可以想很多东西,同样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当我们做事很投入的时候,就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但是当我们等待时间的时候,就会感觉时间是那样的漫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代作家岑桑的《昨天和今天———关于时间的遐想》,从中我们会得到启示。对于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呢?请大家带着问题翻开书,第五页。
二、逐段逐句挖掘、探索文章的内涵
文章分为“昨天”和“今天”两个部分,请大家给这两个部分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且把文页下方的拼音注释标到对应的地方,方便待会朗读与讲解。
(一)分析第一部分——昨天
注释:
①[业已]已经。
②[确凿(záo)]非常确定。
③[悄(qiǎo)然]形容寂静无声。
④[揖(yī)别]作揖告别。揖,拱手行礼。
全班齐读,注意不要读错标点,要有感情。
1、文章一开头就说“昨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昨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两个“匆匆”将时间拟人,很形象。说明时间飞快流逝,走得仓促。
俗话说:“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文中所说:“昨天已经与我们分手,有如大江东去,再也不复回了。”就是这个道理。
2、第4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昨天,是一个白昼和一个夜晚的简单的和;是业已彻底失落的24个小时”对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明确:说明时间一去不返的特点,时间一圈圈的转,每天给我们的都是24小时,但是,时间是不等人的,不经意间,时间正一分一秒地从我们身边流逝,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时间。
3、如何理解第4自然段中“昨天是人生中一页永远也抹不掉的确凿记录”一句?
明确:说明昨天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已经成为了过去,成为了历史,它不能再次来临,也就是说,不管昨天你是在无聊中度过,还是在充实中度过,那都是属于昨天的,抹不掉,也不能更改。
4、如果让你在第4自然段中找一个词来概括本段的文意,你会选择哪个词呢?
明确:珍惜。对,四个“是”字判断句,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昨天”的真面目,然后总结说:“是的,只不过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却是很值得珍惜的一部分。”
我们常说:“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珍惜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那么,对于医生来说,时间就等于生命;对于我们学生,时间意味着什么?——知识。
那我们来学校是做什么的?
我们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技能、学本领的,如果我们上课迟到、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等等,那么两年时间就会不知不觉的流逝,那么毕业的时候没有掌握一技之长,便会后悔莫及,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5、作者接着又说“昨天,头也不回地悄然而去了,然而却带走了人们在那24小时里的一切行为的印记”有哪些印记?
明确:(学生读)“有的人留下了光彩,而有的人却留下了污斑;有的人留下了辛勤的成果,留下了前进的脚印,留下了攀登的指痕,而有的人却只留下了几声无聊的笑语,几声懒散的呵欠和刺耳的饱嗝„„”
两种“印记”的对比,流露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取向。
6、那么,我们该留下什么印记呢?我们是想做前者,还是想做后者呢?
明确:前者。
为什么想做前者呢?
“留下光彩者”留下的是勤奋、拼搏、智慧和力量,得到的是赞赏;而“留下污斑者”留下的是无聊、空虚和懊悔,得到的是叹息。
7、昨天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中心是哪一段?
明确:最后一段。文章最后发出良好祈愿———“在向昨天揖别的时候,愿你不要因为自己辜负了它而有愧于心”。
8、思考:
大家回顾一下,你给昨天留下了什么印记?昨天的你有没有浪费时间?从你“昨天”来学校报到,到“今天”坐在教室学习,一年了,你学到了什么?你的学习态度有没有转变?
(二)分析第二部分——今天
注释:
①[翩(piān)然]形容动作轻快敏捷的样子。
②[吮(shǔn)吸]合拢嘴唇在乳头或其他有
小口儿的物体上吸取液体或半流体。
③[羞赧(nǎn)]因害羞而红了脸的样子。
全班齐读,注意不要读错标点,要有感情。
刚才我们学习了昨天是“悄然而去”,“悄然”形容行动不惊动别人或不让人知道,表明“昨天”消逝在人们的不经意间。
那这个部分开头说“今天翩然而至了。”“翩然”形容动作轻快敏捷,表明“今天”的到来令人欣喜。因为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
1、“今天又是什么?”请大家找出文章哪些话将“昨天”“今天”和“明天”紧密联系起来?明确:第2自然段。这两节独立成篇,“昨天”和“今天”,看似互不相干,实则密切相联。作者在回答“今天是什么”的同时,将“昨天”和“今天”紧密地联系起来:“今天,是昨天所未尝得到,而明天又行将失去的东西。今天是从昨天而来的,然而不属于过去;今天将要向明天进发,然而又不属于未来。”
这段话阐明了“昨天”和“今天”的关系,承上启下,结构严谨,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2、“今天,只属于今天它自己。今天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了“今天”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
明确:先从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大自然的景物来表现:“有风,也有水;有花,也有草;有阳光和云朵,有山岳和海洋;还有原野和森林,还有月亮和星星„„”
再从朝气蓬勃的社会生活的场景来表现:“创造的汗水,进军的鼓点,奋战的吼声,胜利的欢呼„„”
从两个方面来表明“今天”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由自然到社会,层层推进。
3、“抓住今天吧!紧紧地把它抓住吧!今天,我们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有所登攀!”这段话有个中心词,你认为是哪一个?
明确:——中心词是“抓住”。
4、“作为”、“进步”、“登攀”都是一种行为,把它们的次序打乱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打乱次序,因为三个词有递进关系。“作为”只表明动起来了;“进步”表明不仅动起来了,还前进了;“登攀”表明不仅前进了,而且向有高度和难度的地方前进了。这段话用了三个感叹号,表明作者在向人们发出急切的呼告,现在大家用恳切呼告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可讨论交流。
三、重点分析,探究交流
1、作者认为对待“昨天”的正确态度是什么?我们能从这篇文章得到什么启发?
明确:昨天已成过去,我们不应该唠唠叨叨地诅咒或者怀念过去,后悔不该做的事,有成就也不必骄傲,没有成就也不必懊悔,我们应该以昨天为奠基,汲取经验和教训,为今天创造辉煌!
2、作者认为对待“今天”的正确态度是什么?我们能从这篇文章得到什么启发?
明确: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一定要抓住现在的每一天,努力学习,勇攀高峰,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虚度光阴。我们紧紧地抓住今天,有所作为,有所进步,有所登攀!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无数个辉煌的昨天,才能没有遗憾,才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亲人。
3、作者在文中谈了“昨天”和“今天”,没有谈“明天”。你猜猜,他为什么不写“明天”呢?
明确:文章的中心意思是要我们珍惜时间,抓住“今天”。“明天”,是即将到来的“今天”,自然属于“抓住”的对象。所以作者主张抓住“今天”,也就意味着要抓住每一个“明天”,因为“明天”是下一个“今天”。
四、总结体会
同学们,时间赋予我们每个人是非常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时间老人不会多给你一分,也不会少给你一秒。珍惜不珍惜它,抓紧不抓紧它,就看我们自己。抓住每一天吧,努力学习,千万不要浪费时间。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高声朗读一下这首诗:
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已经过去了,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它也正在你的脚下,分分秒秒地缩短;
明天——是未来,是希望,它正在向你召唤,向你招手。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好好地珍惜我们的一生吧!
因为——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学生体会文章的主题,并朗读一首小诗。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并激发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努力拼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小故事、名言警句等。
篇二:《操》操!……(虽然只有一个字,却是惊天地,泣鬼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破天荒地,不拘一格,妙笔生辉的点睛之作。简简单单一个“操”字,包含了中华5000年的文化精髓!深刻表达了踩者的心声。足以证明作者本人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绿林好汉。足以见楼主从小骂人练就的扎实的文字功底和颠倒黑白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寰的创新能力。实是禽兽不如!反应出楼主性格十分暴力,变态,辣手催花,此文不仅完美的配合了主题,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看客一目了然,透彻人心。具有快、准、狠,三大特点。仅此可以证明踩空间者是一位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知识渊博,学腹五车,满腹经文并文学修养极好的旷世奇才!相信五百年后,也会出现在小学生的语文课本上,像唐诗三百首一样广为流传!作者本人也会被载入史册,与诸葛亮,关羽,李白,杜甫,岳飞,鲁智深等一样为后世颂扬!最后让我们气运丹田,大吼一声:操!……再加上以感叹号收尾,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照应前文,升华主题,在„操‟后面加上***。。等等词汇给人无限感动和遐想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回复中之极品,占座中之绝笔.
篇三:《语文五(下)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生字词语
渲xuàn染勾勒lè低吟yín迂yū回襟jīn飘带舞拘jū束羞涩sè摔
跤jiāo清晰xī抚fǔ摸
新疆jiāng陷xiàn入同行xíng拨转zhuǎn凹āo凸夹jiā道冶yě铁废
寝qǐn忘食隧suì道
开凿záo撕扯chě屋脊jǐ高歌一曲qǔ稀薄bó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
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清晰
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
首商贸芝麻妖娆机械开凿
巍峨媒体狰狞逞凶撕扯效率贯通热乎乎下马威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
舞浑黄一体精神饱满
美轮美奂银装素裹严阵以待始料不及杯水车薪废寝忘食(加粗的为易错字,平时
得多加注意)
比一比组词:
吟(低吟)蹄(马蹄)涯(天涯)戎(戎装)娆(妖娆)遐(遐想)弛
(松弛)
冷(冰冷)啼(啼叫)崖(山崖)戒(戒备)浇(浇水)暇(闲暇)拔
(拔牙)
晰(清晰)疆(新疆)媒(媒体)狰(狰狞)绕(围绕)瑕(无瑕)
拨(拨转)
淅(淅沥)僵(僵硬)谋(计谋)挣(挣扎)饶(求饶)绍(介绍)郊
(郊外)
跤(摔跤)缰(缰绳)睁(睁眼)烧(烧饭)招(招手)效
(效果)
近义词:
盼望(渴望)沉思(深思)巍峨(高大)狰狞(凶恶)融化(溶化)热闹(喧
闹)响亮(洪亮)
天涯(天际)舒服(舒适)洒脱(潇洒)矗立(耸立)欢腾(欢跃)精彩
(出色)庆祝(祝贺)
繁华(繁荣)凝望(凝视)清晰(清楚)分辩(争辩)软弱(柔弱)表白
(表明)高昂(昂扬)
提供(供应)迅速(敏捷)实验(试验)威胁(要挟)确实(的确)勾勒
(勾画)礼貌(礼节)
乐趣(情趣)疾驰(飞驰)惊叹(赞叹)羞涩(害羞)守候(等候)精神饱
满(精神抖擞)
反义词:
舒服(难受)洒脱(拘束)冷清(热闹)大方(拘束)羞涩(大方)淡雅(粗
俗)鲜艳(素净)
漫长(短暂)丰富(贫乏)清晰(模糊)软弱(坚强)表白(沉默)复杂(简
单)坚硬(柔软)
凝固(融化)狰狞(慈祥)恶劣(优良)稀薄(浓厚)高傲(谦逊)响亮(低
沉)
动摇(坚定)严肃(随便)失败(成功)
词语搭配:
(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满心)的愉快(无边)的绿毯(柔
美)的线条
(奇丽)的小诗(无限)的乐趣(各色)的衣裳(静寂)的草原(好
客)的主人
(响亮)的歌声(忽飞忽落)的小鸟(会心)的微笑(浩浩荡荡)的大军(古
朴典雅)的石雕
(悠悠)的驼铃声(鲜艳)的旗帜(欢腾)的人群(恶劣)的天气(茫
茫)的大戈壁
(高大挺秀)的身影(巍峨)的昆仑山(一碧千里)的草原(狰
狞)的面目
词语意思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
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文中形容气候恶劣。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
词句解析
第1课《草原》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
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
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
在流动,富有生机。
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
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
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
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
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
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
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第3课《白杨》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
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
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
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
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
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
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
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
起敬的奉献精神。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
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感叹号的遐想}.
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
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4、本文在人物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对兄妹二人通过几句简短的对话,就凸显了不同的
性格特征。而对爸爸的描写则抓住了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第一次是“出
神”和“沉思”,因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
友,浮想联翩;第二次是“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第
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
抒怀言志;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
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当时国内外都是一片质疑声。而这句朴素
无华的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
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
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
课文简说1、《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
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都令人难以忘怀,重点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
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
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
路。
3、《白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
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
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
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
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
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
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
清楚,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勇敢、吃苦耐劳精神(无私奉献、乐观向上、
科学创新)的歌颂。
背诵默写
1、日积月累: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感叹号的遐想}.
到牵牛织女家。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2、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
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
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
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
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
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
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
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
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
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
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
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
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
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4、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
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
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环卫工人为了保护环境,不辞劳苦,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烈
日炎炎的夏天,不管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总是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草铺pū亡wú赖剥bāo开系jì红领巾一去不还huán载zài满清
平乐yuâ
店铺pù死亡wáng剥bō削系xì铃铛还hái有记载zǎi快
乐lâ
近义词:
安静(清静)充满(布满)幸亏(幸好)喧闹(喧嚣)闪烁(闪耀)瞎闹(乱闹)
存心(故意)
惩罚(处罚)轻盈(轻巧)天赋(禀赋)驱逐(驱除)营养(养分)戏耍(玩耍)
痴迷(着迷)
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一本正经(道貌岸然)
词语搭配:
(干冷)的空气(白色)的烟(安静)的态度(寂寞)的旅程(行路)的情趣
(轻松)的步伐(悦耳)的铃声(湿软)的土地(甜美)的营养(绿色)的篷帐
(最大)的愿望(碧绿)的溪水(悄悄)地爬上(轻轻)地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