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作指导>2017洪灾

2017洪灾

详细内容

'第一篇2017洪灾
《2017家庭水灾受灾情况报告》

家庭水灾受灾情况报告

连日暴雨,清新区滨江片石潭、浸潭镇等地多个村庄受浸,危及不少低洼村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石潭镇格水新村、车仔尾村,浸潭镇大洞村等3个村,在农村综合改革中成立的村民理事会自发行动起来,从理事长,到理事会成员,积极投入抗洪救灾,转移五保户、独居老人等群众200多人;帮助单亲家庭转移物资,减少损失;并将腾出自家房屋作为临时安置点,为村民免费提供吃喝。

凌晨观水情,吹响预警哨

从20日凌晨1点开始,听着窗外雨水猛烈地敲打着窗玻璃,石潭镇格水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波叔”欧木波睡得很不安稳,隔几分钟,他就打开手电筒往窗外屋檐下照一次,每照一次,他就越感到不“妙”。“一直到了早上5点,还没有完全天亮,那一次打开手电筒看到,屋檐下的洪水已经有近30厘米了。”波叔匆匆穿上胶鞋,冲出屋外,此时山边的洪水溢出了村边的排水沟,涌入了村中巷道,他赶忙边吹哨子,边逐户敲门喊道:“发大水了,大家呆在家中高处,不要到处走动,特别是小孩,不要到外面玩,水很猛!”

就在波叔忙着向全村64户300多名村民逐户发出“口哨预警”时,最令波叔放心不下的一户是排水沟旁的“格水村50号”五保户欧金清家。欧金清今年74岁,居住在一间有着50多年历史的泥砖房中,由于房屋年久失修,逢雨必漏,渐成危房。“清叔,开门啊,发大水了!”波叔走到欧金清屋外边抡起拳头敲打木门边大喊。睡梦中的欧金清听到喊声醒来,打开门后很是惊讶。“发大水了,怕你的房子倒塌,跟我到文化室去避一避!”来不及多说,欧木波挽着欧金清的手臂往村边文化室走去。“文化室地势高,很安全。”将欧金清在文化室安顿下来后,欧木波又赶忙到村中巷道排水渠查看水情,以防排水不畅,村居被淹。

破门水背出独居老人,在家开伙安置20多人

5月20日早上7点多,连夜暴雨过后,大岩河水位暴涨,河边的车仔尾村免不了遭遇“水浸村”,从事烧腊生意的村民理事会理事长黄洁亮,没有像往常一样将烧鸭、烧肉运到圩镇店铺售卖。而是一边打电话给理事会成员黄志亮、黄文峰等人,分头通知村民转移到高处,一边向村中走去,出门时还不忘告诉妻子叶桂英:“中午要多煮几煲饭。”叶桂英也不问缘由,因为每年洪灾来临时,丈夫都会将自家180多平方米大的大厅腾出来作为临时安置点。“石潭镇车仔尾村靠近大岩河,不少村居地势低洼逢雨必浸,而我家房子地势较高很少水浸,也还未停水停电,由于距离镇设置的安置点较远,每年洪灾来时,大家都形成了‘默契’,都往我家附近转移。”黄洁亮说。

“阿伯,阿伯!”向理事会成员、妻子吩咐完后,黄洁亮来到了80多岁的独居老人黄寿其家门口,由于黄寿其年老听力不好,不管黄洁亮敲多大声,屋内毫无反应。此时,巷道的洪水已涨至50厘米高,情急之下,黄洁亮猛地一脚将门踢开,破门后,只见洪水已漫至老人床边,黄洁亮半蹲着将床上的黄寿其托到背上,将老人安全转移到家中。“老人家年纪大有点痴呆,耳朵不好使,但是认得我。”黄洁亮说,老人家神智虽然不是很清晰,因为平时接触多,互相有信任,进屋背老人出来,老人不会抗拒。

11时许,从村里安全转移出来的20多名村民散坐在黄洁亮家大厅,“看到大家都安全了,才感到踏实一点。”黄洁亮和理事会其他成员忙了几个小时,终于将地势低洼处的多户村民转移出来。午饭时分,妻子叶桂英已经煮好了几锅米饭,黄洁亮又将早上准备售卖的烧鸭、烧肉全部拿出切好,免费供大家食用。

组织人手助单亲家庭搬物资,转移沿途插放安全路标

“如果没有人帮忙搬东西,可能就损失大了!”20日早上6点多,滨江河河水暴涨,位于滨江河边的浸潭镇大洞村,巷道里积水将近20厘米,眼看着雨水漫过门槛涌入屋内,单亲户小金一时慌了手脚,就在她手足无措之际,村民理事会成员们过来了,不到1个小时,就助她将一楼的家居物品搬上了二楼。

原来,从早上6点多开始,村民理事会理事长李木火就一直在监测雨情和水情,7点许,李木火意识到雨势不停,水位不断上涨,估计要水浸了。他立即召集理事会成员李金源、李伟新等9人到村文化室商议抗洪救灾事宜,最终决定分成三个组,抢在洪水浸村之前,一边帮助单亲家庭等村户转移物资,减少损失,一边组织村民转移到高岗处避险。

9点多,李木火在确认村民的物资都转移高处后,再组织懂水性的理事会成员李伟新在转移路线上插路标,引导村民安全转移。“当时通往高岗的村道已被洪水淹没,水位达30多厘米,路已经看不清。”李木火说,路两旁是深沟,一旦踩空,会有致命危险,于是,在路两旁每隔2米插一枝2米高的竹竿,便于安全转移。10点30分许,200多名村民在理事会成员的引导下,顺着竹竿路标,终于安全转移到了村边高岗处。

【相关阅读】

灾情汇报

6月20日暴雨造成酉水河暴涨,水位超历史实测水位,造成沿河的清水坪镇、比耳镇、碗米坡镇、迁陵镇受灾严重,现将受灾情况及灾后补救措施汇报如下:

一、受灾具体情况

6月19日至6月20日保靖县境内普降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其中酉水河沿岸清水坪镇、比耳镇24小时降雨量分别为90.7mm、81.5mm,受上游洪水影响,酉水河暴涨,水位超历史实测水位,致使沿岸清水坪镇等四个乡镇大面积被淹,截止目前,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95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0.973万亩),受灾人口5.015万人,转移1.46万人,被淹房屋427栋,倒塌27栋。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清水坪镇、碗米坡镇、比耳镇。清水坪镇受灾人口9500人,占全镇人口27%,受损门面81间,房屋被淹240栋(其中清水坪村150栋),倒塌15栋,农作物受损面积2150亩(其中柑桔1700亩),预计经济损失1130万元;碗米坡镇受灾农作物面积952亩,房屋被淹185栋,倒塌12栋,转移群众5600余人;比耳镇农作物被淹面积720亩,房屋被淹2户。

二、灾后补救措施

620洪水导致大片农田被淹,农作物被冲毁,农业设施破坏严重,为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实现抗灾自救目标,现提出如下补救措施:

1、排渍清淤扶苗。将冲入农田的淤泥清理出农田,用清水洗净沾有泥浆的枝叶,将倒伏的农作物扶正。

2、及时追肥。对受水灾的农作物尤其是水稻视情况及时补充养分,促其快速恢复,也可进行叶面施肥。

3、水稻灾后易发生稻飞虱、卷叶螟及纹枯病等病虫害。要及时观察,适时防控。

4、对受损的农田设施及时恢复,对倒塌的蔬菜大棚尽快修复,及时恢复生产。

5、对受灾严重,淹水时间过长,造成失收的,及时组织补种蔬菜、红薯等农作物。

相关文章:

1.家庭水灾受灾情况报告

2.学校水灾受灾情况报告

3.洪水受灾情况报告

4.洪灾受灾情况报告

5.关于2017强降雨受灾情况报告

6.台风受灾补助申请书

7.2017年关于煤矿水灾事故应急演习报告

8.2017年乡镇村防汛工作总结范文4篇

9.乡镇洪灾受灾情况报告

10.2017房管局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二篇2017洪灾
《2016特大洪灾抗灾工作报告》

今年5月以来,镇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受高空槽、低涡切变、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的共同作用,特别是5月15日晚至16日凌晨5时镇遭遇了新一轮集中强降雨过程,造成特大洪涝灾害。灾害发生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及时研究部署抗洪救灾工作,要求全体“三送”干部下到村组开展防汛抗灾工作,并在5月16日早上5:20赶赴镇受灾严重的相关村指导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并迅速启动抗洪应急预案,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奋力抗洪救灾。经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力抗击洪涝灾害,抗洪救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现将镇抗洪救灾情况汇报如下:

一、雨水情况

“5?15”特大洪灾,无论是从降雨的强度和袭击范围看,还是从造成损失的程度看,都是历史罕见。

15日晚至16日凌晨,镇持续出现强降雨过程,全镇平均降雨4小时达221.5毫米,整个降雨过程具有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全镇34个村均出现特大暴雨,由于长时间的强降雨,造成河流渠道洪水陡涨,山塘水库蓄水剧增,部分水库大坝超警戒水位。

二、灾情情况

由于这次降雨过程时间相对集中,强度大,范围广,给我镇造成了较严重的灾害损失。据统计,截至5月18日17时,我镇34个村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受灾人口达20955人,转移人口4832人,安置人口427人,倒塌房屋53间,房屋受损43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22万亩,死亡大牲畜186头,水产养殖受灾面积4345亩,损坏水闸28座,冲毁塘坝82座,损坏灌溉实施12处,路面、桥梁、涵洞、防护工程等均受较大破坏。直接经济总损失达3348.82元,其中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428万元,水利设施直接损失702.69万元,公路水毁直接损失987.13万元,工矿企业损失230万元。

三、抗洪救灾情况

全镇“三送”干部高度关注这次强降雨过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全力以赴抓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根据强降雨天气预报,镇党委、政府密切关注这次强降雨过程,在上级防总的统一部署,积极主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防总来电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切实抓好水库塘坝防汛保安,切实抓好值班分析和调度,切实抓好抗灾救灾工作。5月15日上午10:50,根据镇主要领导指示,通过飞信短信平台将即将出现暴雨天气的消息发至全镇,并要求全体“三送”干部结合“三送”工作加强对各类山塘水库、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学校、工矿企业、尾矿库、在建工程等重要区域的监测和巡查,协助群众做好防汛抗洪相关工作,防范强降水带来的危害。16日凌晨3点多镇分管防汛抗洪工作分管领导副镇长分别接到市、县防办电话,要求做好即时防汛工作,随即李镇长将这一情况向镇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并紧急启动防汛应急预案,通过电话要求各村立即前往学校、厂矿、企业、山塘水库进行巡查,通过飞信要求全体镇干部和“三送”干部在5:00前必须到岗到位,闯村组敲铜锣催醒农户,并用广播告诉农户洪灾情况,帮助农户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带,要求包村领导、干部在巡查中实行足部流、户不留人的原则,实行责任制,由包片领导负责所包村组,各村2小时上报一次本村汛情给包片领导。16日早上,县长邱建军亲自到镇布置防汛工作,要求所有领导、干部和县派“三送”干部要立即下到各自所包村组,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汛抗洪工作,重点加强对危旧土坯房、山塘水库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防范和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灾后生产恢复准备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与此同时,镇镇长赖根生坐镇镇防汛办,收集来自各村上报的汛情,科学调度防汛工作,并要求暴雨中心区、山洪易发区、地质灾害区要迅速转移群众,采取动员转移、组织转移、强制转移等果断措施,确保人民生命安全。铁路、电站等重点工程要切实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不受淹。

2、深入基层,查险处险。鉴于严峻的防汛形势,为打好防汛抗灾的硬仗、恶仗,镇依托“三送”平台要求全体“三送”干部下到田间地头、水库塘坝,亲自带领群众查险处险,严防死守。16日早上,镇党委书记组织镇干部和“三送”干部前往受灾严重的坳上村现场指导防汛救灾工作,并冒着被水淹的生命危险亲自前往被困在危旧土坯房里的群众家里救助转移群众。

3、加强值班,科学调度。在防御这次暴雨洪水过程中,各村坚持“以防为主,防救兼顾”的原则,搞好值班巡查,进行科学调度。一是加强了防汛值班。镇防汛办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密切关注雨水灾情。二是主动靠前救灾。接到镇政府信息后“三送”干部和各村干部及时下到村组了解受灾情况,帮助群众抗洪救灾。三是科学调度防汛工作。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调度安排各村做好抗洪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4、组织转移,确保安全。灾情发生后,镇党委高度重视,镇党委书记靠前指挥,亲自调度,及时要求镇干部和县派“三送”干部做好抗灾救灾工作,抢救被困群众。由于组织、抢救措施得力,被围困群众现已大部分撤离,未发生人员伤亡情况;同时及时转移了坳上村、新建村等部分地势低洼处的群众约4832余人,确保了人员“零”伤亡。

第三篇2017洪灾
《2016洪灾生产自救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乡“9.13”洪灾生产自救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我乡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工作要点

防汛工作。我乡境内有公路、桥梁、电站、学校、邮电通讯、旅游景区等重点保护目标,每年遇山洪爆发,河水猛涨,对沿河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全乡各部门要提高对洪灾特殊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将防汛抢险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做好汛期重点地段的巡查、排查工作。发生灾害后要及时进行抢险救灾,尽量减少灾害损失,灾后做好受灾统计和各项恢复重建工作,确保生产、生活、教学秩序正常。

二、组织机构及主要任务

为使防汛工作达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乡成立了由乡长任总指挥,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指挥部。在防汛工作中,乡属各单位要坚决服从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抓好防汛工作。

乡防汛办:协调防汛工作,提供雨情、水情信息,负责防洪、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组织对病险水电工程的监测处理和水利水毁工程的修复,提出防汛所需经费、物资、设备、通讯方案。

乡人武部:根据防汛工作需要,负责组织防汛抢险和民兵队伍,参与营救群众、转移物资和急难险重抗洪救灾工作。

乡农技站:及时掌握并提供农业受洪涝灾害的情况,负责农业的防灾和减灾、救灾工作。

派出所:负责维护抗洪、抢险、救灾秩序,打击盗窃防汛物资,破坏水电设施的犯罪分子,协同防汛成员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做好防汛治安保卫工作和河道清理工作。2017洪灾

乡民政所:组织协调救灾工作,做好灾情调查核实,安排发放救灾物资,指导协调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乡卫生院:负责灾后的卫生防疫和受灾群众医疗救护工作。

中心学校:负责组织、协调、安排中小学防洪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组织中小学生撤离危险地段。

乡党政办:负责为防汛、抢险救灾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相关气象资料。负责处理防汛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协调好各部门工作,做好汛期值班和灾害预报。

三、工作措施

1、高度重视防汛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各村对辖区易出现山体滑坡的地段随时进行巡查,对易遭受洪水袭击的村庄,要做好群众的防汛宣传工作,使群众提高警惕,树立防汛意识。2017洪灾

2、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村要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成立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各村两委班子要分片包干负总责,各村书记、主任、各挂点领导、工作组长为所在村防汛责任人。

3、加强防汛值班,及时处理汛情和灾情,汛期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各班次必须有领导带班和技术人员值班,发现有脱岗、离岗的,不仅予以批评,还要给予经济处罚。

4、值班人员要密切监视水雨情。做出预测预报,出现险情要及时报告。同时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汛期值班人员必须对易发生的山体滑坡的地段和易被洪水袭击的村庄进行巡查,做到发现险情及时抢救,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备足防汛物资,各村要按要求备足土石料和编织袋。

四、奖惩制度

1、对在防汛工作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农业生产受灾损失作出重大贡献的干部、民兵,乡政府将决定给予表彰奖励,并报上级政府及军事机关,建议给予立功受奖。

2、有险情、灾情发生,知情不报,不主动采取紧急措施,不服从命令,在防汛抗旱工作中采取消极、隐瞒态度,造成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的干部和民兵,乡政府奖给予严肃处理,并报上级有关部门追究其经济或刑事责任。

第四篇2017洪灾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第五篇2017洪灾
《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2》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即原来解析后的目标)

1、目标:(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原因,揭示自然灾害的诱发机

制好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3)通过分析洪峰、洪灾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重点揭示了洪水致灾的机制和发生规律,

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洪灾发生的原因。

二、

(一)预习导学知识梳理

1、自然灾害是指在中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的事件。

2、洪水是河流水位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就形成洪灾。

3、洪水致灾的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2017洪灾

(二)洪水成因

1、洪水形成的原因:1、强降雨、大量冰雪快速、堵塞河道;2滑坡、泥石

流河道;3、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溃决。

2、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速度和河道的速度有关。当流域的汇水速度

河道的速度时,就容易形成洪水;反之,就不容易形成洪水。

3、地面坡度,突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则流域的汇水速度越快。

反之则越慢。河谷越,越通畅,纵向坡度,河道的排水速度越快。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主干问题)

1、洪灾形成的原因

流域和河道状况对洪水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2、洪灾的防治措施

四、目标检测

1、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

示意图。读图4-2-1填空并回答: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小题的相应空格内:

A洪水B风暴潮C干旱D水土流失E泥石流F台风

(1)图示的各种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

图(四)中,地区I与II与地区III共有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多项选择);在地区

II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它地区相比,地区

IV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多项选择)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

中的是_____________,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____________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

_____________。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

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分层配餐

一、基础题(A组题)

1.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B.火山喷发C.滑坡D.泥石流

2.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3.有关气象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B.短时间的大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C.冬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干旱是造成我国农田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4.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是()

A.北美洲B.南美洲C.亚洲D.欧洲

5.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地发生的滑坡、泥石流,一定与地震有关

B.一种原发性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他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2017洪灾

D.某地土地荒漠化,可能与降雨有关

二、巩固题(B组题)

6.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A.北旱南涝B.北涝南旱C.南北皆旱D.南北皆涝

7.主要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和滑坡B.火山和泥石流C.火山和滑坡D.滑坡和泥石流

8.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A.修建分洪区B.洪泛区土地管理C.实行防洪保险D.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9.人们通过植树造林可以预防或减少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B.火山爆发C.泥石流D.暴雨洪涝

10.对台风、暴雨洪涝的最主要的监测手段是()

A.气象台的人工监测B.利用气象雷达C.利用探测气球D.利用气象卫星

三、提高题(C组题)

滞洪区是为了抵御洪水而划定的地区,在洪水期来临时

蓄水以保证下游河堤的安全。下

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式意

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

是_____流域,C是______流域,

B、D在黄河和长江的__________

地区。

(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3)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原因是

第六篇2017洪灾
《【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课时作业鲁教版必修1》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它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社会属性是指它必须有承载体,即要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才称为灾害。现在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活动有关。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C.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

D.洪水、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2.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①滑坡、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C.①④

B.①③D.②④

解析:第1题,自然灾害具有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潜在性等特征,可以说突发性是自然灾害的特点,但不能说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第2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紧扣“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自然灾害”这两个条件去分析四个选项。环境污染不属于自然灾害;④属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只有①②可能由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工程建设、过度开采地下水等)诱发。答案:1.D2.A

2015年5月,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持续遭受洪涝灾害。据此完成第3~4题。3.南方多地发生洪灾的原因主要有()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③农业用水少④城市排水设施落后A.①②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人口、城市密集B.支流众多,河道弯曲C.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解析:第3题,持续的强降雨是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同时城市排水设施落后加剧了洪涝灾害。第4题,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与河道特征、支流分布状况、流域内的地形和植被情况等自然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答案:3.B4.C

下图为某河流域的洪水频率曲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若根据1975—200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的变化趋势是()A.减小C.不变

B.增大D.波浪形变化

6.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①疏通河道②退耕还牧③城市化④林地转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5题,开始出现灾害水位,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的再现周期约为5年;而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再现周期约为2年,大约缩短了3年;所以,洪水频率有增大的趋势。第6题,林地涵养水源,可以滞留雨水,延长降水后径流入河的时间,减小洪灾发生的频率,但林

地转牧使林地的面积减小,因此洪灾的频率增大。城市建筑物截留雨水的作用非常差,雨水变成径流很快进入河道,使洪灾频率增大。答案:5.B6.C

下图是某城市渍水内涝次数的季节变化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该城市可能位于()A.尼罗河三角洲B.巴西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西欧平原

8.为防止渍水内涝发生,该城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改扩建城市的排水设施③增加城市的地形坡度④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A.①②C.②③

B.①③D.②④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渍水内涝次数主要出现的季节是夏季,但7月渍水内涝次数较少,说明此城市为夏雨型,但7月为伏旱,所以该城市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第8题,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有: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等。答案:7.C8.D

(2015·北京清华附中)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完成第9~10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1954年、1983年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这两次水灾都是()A.下游排水不畅所致B.暴雨集中所致C.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所致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10.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②围湖造田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东部临海A.③④⑤C.①②

B.②③④D.①④⑤

解析:第9题,两次水灾的原因都是暴雨集中。第10题,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围湖造田。答案:9.B10.C

陷落地震是指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下表为中国地震台发布的陕西省榆林市近年陷落地震统计表。据此完成第11~12题。

2014-4-13

11.此类地震也可能多发于下列哪个区域?()A.云贵高原C.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12.下列可诱发陷落地震的有()

①山崩②滑坡、泥石流③溶洞洞顶塌落④采矿A.③④C.①②③④

B.①③④D.①②

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陷落地震由岩层塌陷引发。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溶洞洞顶塌落可能诱发陷落地震。塔里木盆地和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层稳定,江南丘陵地质稳定,不易发生岩层塌陷,也就不易发生陷落地震。第12题,溶洞洞顶塌落,

可诱发陷落地震;采矿造成地下空洞,易造成矿洞塌陷,诱发陷落地震;大规模山崩、滑坡等也可诱发陷落地震,而泥石流是在具有适当的集水地形,降水丰富及大量松散的碎屑物的条件下发生的,发生在地表,并不能引发陷落地震,故B选项正确。答案:11.A12.B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

13.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B.②③

第七篇2017洪灾
《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1》

地理学习

地理学习

地理学习

地理学习

地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