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创业 图腾一样的精神脉络在沸腾(一)
详细内容
临近两节,湖南某二线城市的老李正在忙碌着两件事儿,一是厂子里新装好的流水线要赶紧调试完,赶着旺季来临,加紧生产;二是要给厂里的几位工友买台电视机,厂子孤立在大片高粱地的中间,除了上班,业余时间实在没什么好打发。
从2009年3月份开始谋划跟人合伙建鞋底加工厂,到资金部分到位,再到找场地、买设备、招工人,一直到7月份,这个辛辛苦苦草创的工厂算是初具雏形,现在经过2个月的人员培训、运行,总算能开始规模的量产。按照预计,9月份到明年过年的这段时间,厂子能生产出接近200万双鞋底,这些鞋底将销售到广州、重庆、湖南等省份的批发市场。
在此之前的4年间,老李在这个城市的郊区与地方监狱合作,借助监狱的厂房和人力,生产加工成品鞋底,同样销往现在的经销商们。再往回数,他是山东某乡镇的农村干部,很长时间里一直主抓乡镇企业,直到某天镇上力推橡胶厂项目上马,他带着工人调试锅炉,意外的爆炸让他从此带伤退休。时年50岁,退休时官居正科级。
退而不想休,有着那么多年做企业的经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50岁的他带着自己的妻子远赴人生地不熟的湖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他选择的项目依旧是跟橡胶有关,不过这次是加工橡胶鞋底,最开始,他从河南、山西等地的供货商那里运来橡胶底片,从湖北、福建等地运来泡沫塑料,然后从诸如江浙、河北等地买来各种机械、零配件和其他原材料,在监狱的工厂里进行简单的粘胶、打磨、上线、包装等工艺处理,然后联络到各地经销鞋底的批发商,用相对低廉的价格换来他们的信任以及订单。
在最开始的一两年间,老李带着他的老伴,两个人住在监狱门外的宿舍里,运作着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庞大工程,没有多少初始资金,也没有别人帮忙,全仗着曾经在鞋底市场有过的销售经验和人脉:销售是自己,会计是自己,采购是自己、技术工人也是自己,搬运工是自己,到处借钱的也是自己。
监狱有监狱的规矩,毕竟不是市场化的工厂,在各个环节都有限制;劳改的犯人虽然人多势众,但也不一定全是尽心尽力干活儿的能工巧匠,在这种奇妙的体制和环境下,老李艰难的实践着自己60岁之前要把企业做到一千万的梦想。
在退休时,按照国家规定,他每月还领取着接近3000多元的退休金,他老伴也拿到了接近千元的养老保险金。在他最开始生活的那个小镇,足可以过上富足的日子。不过他选择了白手起家,做一个50后的创业者。
受尽白眼,尝尽劳累,操心劳力,与监狱的合作慢慢有了起色,市场打开了,有了稳定的经销渠道,在生产工艺流程上,老李已经摸得门清,而在整个销售、物流、仓储、采购环节,更是亲力亲为,自有一本心经。他也开始物色到不错的工人,帮助自己撑起这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