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特技赚钱 80后开锁匠年赚超百万(一)
详细内容
背着阳光看了看手中的锁,然后拿起一根铁丝,折成拐尺状,插进锁孔,一上一下,“啪”的一声,锁被打开了。这位不用钥匙打开了千余把锁的人叫董泉,他在行业内被称为“锁王”。
董泉是上海为数不多拿到开锁营业执照的人,靠着一手开锁的绝活,他实现了自己创业的梦想。现在他仅靠这项技术每年就赚取百万元以上,而今年他还未满三十岁。
修炼:16岁成为小锁匠
董泉出生在一个开锁世家,他的爷爷原本在山东卖锁,后因生活所迫,来到了辽宁营口。董泉的父亲从小也学修锁。在这样一个开锁世家,董泉小时候看到最多的东西就是各种各样的锁,有国内造的,也有国外造的。
或许是从小与锁结缘的缘故,上初中时,董泉就开始自己琢磨起锁来。父亲看他如此感兴趣,经常拿一些复杂的锁过来“解剖”,将各部件打乱让董泉组装。董泉就是在拆了装,装了拆的反复过程中,熟悉了不同锁的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董泉开锁的技术日益长进。父亲看到后欣慰地笑了。有一天,一户人家的门锁打不开,父亲就叫董泉去解决,已经跟随父亲“学生意”多年的董泉原本想大显身手。然而他错了,他怎么也打不开,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滚落了下来……那一年他正好上初三,16岁。
为了提高自己的开锁技术,董泉常吵着让父亲给自己买新锁。有一次,董泉在汽车修理店看到了一把刚从奔驰S60车上换下的旧锁,开价4000多元,对这把锁非常感兴趣的董泉,硬是让父亲将锁买了下来。当时4000元几乎是其父亲一个月的收入。
就这样,董泉一头扎进了锁的海洋,不知道多少个日夜他都是与锁为伴,有时候他拿着锁就睡着了。即便出去聚会也锁不离手,甚至有一次和同学讨论功课,他把小锁当成橡皮在纸上来回擦,让朋友们哭笑不得。
出道:怀揣开锁特技闯荡上海滩经过几年的历练,董泉的开锁技术愈发精湛,同为锁匠的父亲眼见儿子的技艺超过自己,同时也看到董家锁业在营口的业务已经到了“天花板”,就对董泉说:“泉儿,到外面去闯一闯吧!营口对你来说太小了。”
在“非典”爆发的那一年,董泉登上了从辽宁开往上海的列车,开始一个人闯天下。
“我来上海就是创业的,不是为打工而来。”董泉认为凭借着自己的一手绝活,在上海创业不是难事,然而他高兴得太早了。
董泉来到上海后,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创业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为了落脚,他先是印名片雇人到处分发,以此来吸引顾客,但是收效甚微。
有一天,董泉发现上海人腰里都别着BB机。“他们打191呼朋友,我何不来个198呼锁王!”想到这里,董泉就向寻呼台提出了合作意向。“这么一个小孩,能打开各种各样的锁?”寻呼台的人不太相信,于是他们就找来了十字锁、AB双面打点锁、保险锁等6把锁考验董泉。